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临夏市:入夏早市人气旺创新管理只为民

2020-07-05 16: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早市是具有幸福感的存在。入夏以来,各类新鲜果蔬大批量上市,让临夏红园早市变得更加热闹非凡。面对新形势,临夏市坚持创新管理模式,将方便市民群众、助力菜农增收、提升城市形象有机结合,把便民、利民、为民的宗旨落到了实处。

早上6点,红园早市上已经传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唤醒了沉睡的城市。在红园广场南区,上百个摊位依次有序排开,新鲜的瓜果蔬菜琳琅满目,早起的市民穿梭其间,精挑细选。记者发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工作人员也早早来到市场维持秩序,“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严把进出关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经过3年多的规范运营,红园早市已经成了很多市民心中购买果蔬的首选之地。夏季的早市瓜果飘香,热闹非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早市东北角,标有“喇嘛川有机农产品”字样的横幅格外醒目,摊位上大豆、杏子、油桃、青稞等各类新鲜的河西特产整齐摆放,供市民挑选。

据了解,此举旨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专门为销售季节性农产品的商贩提供固定摊位,而临夏县河西乡的菜农们便是设立固定季节性摊位后迎来的首批商贩。谈及这一做法的初衷,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孙泽民解释道:

临夏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 孙泽民: 红园广场早市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好评,现在已经成为临夏市城市管理的一张名片。近期,临夏市季节性果蔬摊贩在街道边摆摊,既影响交通又影响市容。临夏市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红园广场办公室对全市的小摊小贩登记造册,专门在红园广场划定了一片季节性摆摊区域。

“每天能卖出去300多元的大豆”,河西乡桥窝村的菜农马玉清向记者讲述道,过去,以种植大豆为生的他经常因为没有摊位而苦恼,前些天,他听说红园早市开放季节性摊位,只要实名登记便可,所以天不亮就拉着自家的大豆往市区里赶早市。看到摊位上摆满翠绿、新鲜的大豆,不少市民前来光顾,马玉清总是便宜点卖给顾客。

菜农 马玉清:以前我不出来摆摊,蔬菜没成熟没有可以卖的,以前城管局不让卖,也没有摊位,现在在红园广场给我们分配了摊位,我们可以正大光明的摆摊卖东西,每天都能把蔬菜水果卖出去。

记者:您卖菜的情况的怎么样?

菜农 马玉清:挺好的,每天可以卖出两三百斤的豆子。

像马玉清这样靠着早市安身立命的菜农不在少数,如今,有了小小的摊位就不用走街串巷的叫卖果蔬,这让生活有了保障的他们喜笑颜开。而河西乡特色农产品走进红园早市,正体现了菜农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相融合。

临夏县河西乡党委副书记 魏居平:我们河西乡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比较窄,因此我们联系了临夏市的相关单位,相关单位也对我们比较支持,解决了群众摆摊难的困难,给我们群众提供了就业平台,群众们也挣到了钱,农产品销售渠道也更宽了。

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环节就是因地制宜,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眼下,临夏市依托良好的发展势头,开通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直通渠道,在平抑菜价、方便群众的同时,实现了县域经济融合背景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根本目的。

临夏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 孙泽民:自我们在红园广场划定季节性摆摊区域后,既为我们兄弟县市的大棚种植户、建档立卡户等果蔬农产品摊贩提供了一个直销点,又为我们临夏市的城市管理和交通缓解了压力,也为我们广大市民提供了可口的时令性果蔬产品。

市场虽小,却连着民生,季节性摊位设立的背后是城市管理理念的不断跃升,是民愿汇入民生的重要体现,如今的红园早市已经创出一条可复制的市场管理新模式,成为激发市场活力,保障民生的强大助推器。

记者:马雪峰 何雅洁 实习记者:李志强

原标题:《临夏市:入夏早市人气旺创新管理只为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