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连续三天上头版!《四川日报》强势关注南充这些方面…

2020-07-06 10: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5日上午,一场大雨突如其来,却并未影响南充高中北部新城校区项目的正常施工,在11栋建筑的室内,工人们忙着进行内部装饰。“每天上千人三班倒24小时施工,11栋建筑施工同时推进,确保项目8月中旬全面竣工。”顺投集团南充高中北部新城校区项目甲方代表刘福彬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说。

7月的南充,在城乡一个个重点项目工地上,吊车林立、机器轰鸣;项目建设争分夺秒,加快发展气势如虹。在一个个生产车间里,条条生产线快速运转,工人们争分夺秒赶订单、抓生产……

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极核,南充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如今,奋进的南充,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7月2日、3日、4日,《四川日报》头版连续三天强势关注南充,便是最好的例证。

连续三天 川报强势关注南充

主打图片,长篇通讯报道……7月2日、3日、4日,连续三天,《四川日报》将头版重要位置留给了南充。

7月2日《四川日报》版面截图

2日,《四川日报》头版头条是一张图片,记者将镜头对准了南充,报道了嘉陵区一立镇塘湾村大力探索产业新路,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图片中,当地扶贫干部与群众端着刚刚采摘的蜂糖李,喜庆新生活。

7月3日《四川日报》版面截图

3日,《四川日报》头版的主打图片,将镜头对准顺庆区李家镇桂花湖村,村民将采摘的新鲜藤椒称重入仓。图片中,两名村民收获藤椒时,脸上不由自主笑开了花,幸福感油然而生。

7月4日《四川日报》版面截图

4日,《四川日报》头版头条深度报道了南充围绕项目转、盯住项目抓、扭着项目干的举措、成果。川报记者走进南充高中、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蓬安县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施工现场,实地感受热火朝天、日夜奋战的抓项目激情。

近期以来,不仅是《四川日报》,中省媒体也频频将镜头对准南充,将版面、时间留给南充。前不久,央视《新闻联播》播发新闻《用新意“守”艺 让古老非遗活起来》,南充的王皮影、川北大木偶惊艳亮相,向全球展示了南充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6月29日,《四川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南充:大开放赋能大城崛起》,报道了南充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举措、成效。

6月30日,新华社转发了《南充日报》刊发的稿件《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抓项目促投资始终是南充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6月30日,中新社以《四川南充构建“5+5”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为题,详细报道了南充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商贸文旅活跃繁荣;

7月1日,人民网转发了《南充日报》刊发的稿件《十场集中开工现场拉练 总投资近2000亿元》,全文3000余字,一些读者表示:“读得热血沸腾。”

印象南充 一座激情之城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感受、感知南充,以前仅仅是路过,短短几天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发展的脉动和幸福的涌动。”林凌,四川日报南充分社社长,刚刚履职南充不足一周。一到南充,便给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南充对发展的渴求、对项目的重视。“我注意到前几天南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前往阆中、南部、仪陇、西充、营山、蓬安、嘉陵区、经开区参加对外开放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拉练,以项目促投资,大拉练、大比武、大比拼,‘逼’出的是发展加速度、‘拼’出的是实干好状态。”林凌说。

“南充,是一座流淌着幸福和激情的城市。”蒲南溪,四川日报驻南充记者站记者,在南充工作已一年多时间,对南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她看来,南充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正借助地处成都、重庆、西安“金三角”腹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带动整个川东北的开放和发展。“5+5”产业发展战略强势推进、强势突围,尤其是现代物流产业联通了南充及川东北与外界进行资源互通的网络,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纷纷落地,促进了南充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变强变壮,南充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坚实的基础。

谈及南充,不少中省媒体记者认为,南充历来是川北重镇,拥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人口优势,红色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嘉陵江文化、春节文化交相辉映,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年来,南充发展势头良好。

一些读者认为,南充持续打好打赢“九场战役”,在脱贫攻坚、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宝贵经验,这是吸引中省媒体关注的关键。

“中省媒体频繁将镜头和笔头对准南充,体现的是南充干事创业的激情、加快发展的速度、硕果累累的成就。”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近年来,南充GDP、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工业等多个重要指数一直稳居全省“一方阵”,发展成就斐然,这表明南充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书写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极核的时代答卷中,答题迅速,答题精彩。

分秒必争抓项目 产业园让群众稳定增收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南充的发展步伐却毫不松懈,今年1至5月,300个市级重点项目仍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651.9亿元,完成率42.7%;30个省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13.7亿元,完成率55.4%,超过时间进度。

一走进媒体关注的顺庆区李家镇桂花湖村藤椒种植基地,一片片长势茂盛、满眼葱郁的藤椒林映入眼帘。一颗颗形如绿豆大小、嫩绿惹人的藤椒悬挂枝头;挥汗如雨、埋头摘果子的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桂花湖村及周边村子建起了面积近5000亩的藤椒种植基地,带动近2000户农户增收,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产业园。

“我两个月领了1700元。”桂花湖村村民邹光明一边数着手中的钱,一边笑眯眯地说。自从藤椒产业园建起以来,他就在园内务工,每个月工作15天左右,每月可挣800元左右。“年龄大了,又没有技术,外出务工也不现实。”邹光明说,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养家,还能照顾家庭。

自产业园建成后,年近70岁的邓桂清婆婆也一直在园务工,主要负责除草、施肥、修枝、采摘等,工资40元一天。除了在园务工外,邓桂清还将自家两亩多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加上务工和土地租金,一年收入5000多元。村里自从有了产业园,贫困群众告别了贫困,老百姓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下,嘉陵区一立镇迎春果蔬合作社,漫山遍野的果树伫立在田野间,绿油油的一大片,色泽鲜亮、汁多味甜的果实缀满枝头。

一立镇迎春果蔬合作社占地400余亩,种植了枇杷、桃、李、梨等水果,今年该合作社预计收获李子约1.5万公斤、梨子约15万公斤。目前青脆李、翠冠梨均已成熟上市。

村里建起了产业园,一立镇塘湾村老百姓也如桂花湖村村民一样,每天在产业园里务工,月底拿工资。随着品果节的开幕,游客纷至沓来,一些村民还开起了农家乐,一个月收入三四万元。“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一些村民说。(记者 李奎)

内容来自南充日报

原标题:《连续三天上头版!《四川日报》强势关注南充这些方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