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周武|“学在空间,不在纸上”:在王家范老师追悼会上的发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周武
2020-07-11 15:08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王家范(1938.9.22-2020.7.7)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家范先生,于2020年7月7日凌晨5时在上海逝世。7月11日下午2时,王先生生前好友学生在龙华殡仪馆为他送行。

本文系王家范先生弟子、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周武在追悼会上的发言。

老师走了,是在晨曦的睡梦中走的,走得很安详。但我知道,您并不甘心就这么走的。您曾说,想活到八十九岁,您自己对此深具信心。您是有着大格局的历史学家,早已看淡生死,想多看几眼人间,是观风察变,即使重病在身,也时刻关注时局世相的轮转变迁和“生新起灭”,您有许多独特的感悟,期待在未尽之命中继续参悟、验证。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想说的话很多,不可能都讲出来,就说说您跟我们之间的两个约定。

您曾经跟我们约好,要带我们到您的故乡锦溪古镇去走一趟,这件事,您筹划了很久,甚至连出行路线、住宿、饭馆等等都已事先做好攻略。其实,2017年4月您曾带我们一众学子赴昆山参加当地主办的顾炎武思想学术研讨会,一路上您谈笑风生,但也不时流露出内心的感伤。在您晚年留下的文字里,有许多是写您心中的水乡古镇,还有乡贤顾炎武。您戏称:这是在为最后的乡镇文化送行,哭道情,唱挽歌。按照议程,这次会议本来是要安排到锦溪考察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没能去成,您深以为憾,一定要再带我们去一次。起初,我以为您的这个执念,只是为了排遣晚年越来越浓烈的乡愁,后来才明白您这样做另有深意,是想给我们安排一堂“情境”教学,让我们在弥散着烟火气息的古镇,感受它的古今之变。您来自江南水乡古镇,一辈子都在搜集和解读古镇的资料,但您坚持认为,“文字资料往往没有感性的情境,情境很重要。你到那个地方去,就是这个环境,这种感受很细微。和老百姓聊,这就有原始感觉,再去看史料就有新的感受和解读”。您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您平生最服膺的一句治学箴言,是吕思勉先生说的,“学在空间,不在纸上”,只有从活泼泼的生活中才能体悟和把握历史的脉搏和历史的真义。通过实地踏访,您是想告诫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也是为什么读您的著作总让人感到格外亲切,对逝去的世界、生活,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王家范与周武(右一)、胡铁球(右二),2018年5月,摄于杭州。
王家范在华东师大校园

我们还有一个约定,就是等您身体好点,陪您回中山北路校园再看一看丽娃河畔的风景。您说好,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去。我们深知,您住院以后,最魂牵梦萦的大概就是这座校园了。您曾得意地说,没有人比您更熟悉那里的一切,我信。从1957年考入华东师大起,您就一直在这里求学,在这里生活,在这里讲史,在这里治史,六十多年来,从未离开过。您探访过这里的每一个角落,熟悉这里的每一棵银杏树、悬铃木、夹竹桃,认得这里所有的花鸟鱼虫。在您的微信朋友圈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您开着“宝马”在校园里四处游荡的情景,以及您在游荡中的种种新奇发现,有一次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先前从未见过的漂亮鸟儿,欢快地栖息在树枝上,您赶紧用手机拍下来,分享给大家。即使在您住院后,还时刻关注着校园里发生的一切,有时还会考问我们一些校史掌故。当然,您更喜欢这里的三尺讲台,喜欢每天从您身边穿梭而过的年轻的身影,喜欢河畔飘来的朗朗书声,喜欢这里弥漫的自由的气息。在您眼里,丽娃河畔不止是一座校园,而是一座圣殿,是您的精神原乡。很少有人对一座校园寄予过像您那样的深情。其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您在这里并不顺利,您当了十七年助教才晋升讲师,当了八年讲师才评上副教授,尽管那时您早已在课堂上“重放光彩”,文名满天下,但直到1992年您才终于升任教授。要说没有怨言,那是假话。但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您心中始终装着丽娃河,装着国家。所以,您讲史,于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曲折艰难尤再三致意,以千年论百年,复逆向以百年回看千年,由此往复,用心和立意全在找出深藏其中的结构性症结。这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是您读史阅世的初衷,也是您这一辈子讲史和治史的寄托和关怀所在。这一点,在您的代表作《中国历史通论》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部列入三联书店被誉为当代学术“封神榜”的丛书中的著作,以大历史的眼光感受中国上下万年的历史情境,进而从纵横交错的角度对足以左右或牵动中国走向的若干历史大关节做出通贯整体的诠释,极富历史感地呈现出中国历史变迁的内在脉络、整体特征和发展过程相续相变的“生命气脉”和“中国韵味”,笔意纵横而不空疏,考论翔实而不细碎,酣畅贯注而能节制,闳中肆外俱见通论神韵。您在评述陈旭麓先生遗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一篇文章中说:“陈先生有其独特的历史哲学,亦中亦西,非中非西,乃是他一生智慧的凝聚,毕生魂魄之所系、精神之所托,完全是他自己的,极富原创性,但归根结底还是最中国式的,直接中国的地气,而传国之真精神。”其实,您自己的著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王家范著《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2019)

您与我们之间的这两个约定,现在都已不可能实现了,但您想通过这两个约定开示的道理,我们都记住了。那就是永翔先生为您敬书的挽联中的八个字:学在空间,心忧天下。

老师,感谢您。

追悼会现场
    责任编辑:丁雄飞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