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塔里木河的生态保卫战

2020-07-13 15: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河道断流、湖泊干涸、风沙肆虐……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为拯救新疆人民的“母亲河”,2001年,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启动,20年来累计生态输水81.92亿立方米,有效恢复和改善植被面积2285平方公里,遏制了沙进林退的困局,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显著增强。随着水资源总量控制等措施的实施,塔里木河生态“红利”不断释放,成为新时代南疆大地各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福祉所在。

警钟敲响,“母亲河”告急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承载着我国最大、世界第二的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同时也拥有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流——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呀故乡的河,多少回你从我梦中流过……”这首以塔里木河为名的新疆民歌《塔里木河》响彻南疆大地。塔里木河,维吾尔语意为“无缰之马”,被喻为新疆的“母亲河”。塔里木河全长2486公里,由环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等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组成,流域面积超过102万平方公里,覆盖了我国约10%、占新疆六成以上的国土面积,涉及5个地州45个县市和4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师57个团场、1000余万人,灌溉土地面积4594万亩。

自古以来,面对干旱少雨、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生活在南疆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在塔里木河的滋养下繁衍生息、乐业安居,逐渐发展起耕作技术并开发了以塔里木河为母体的灌溉系统,开启了新疆南部农耕文化的纪元。广阔绿洲上一座座城镇、一片片村庄星罗棋布。

1934年4月,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中瑞考察队从昆其(今尉犁县)库姆河(今孔雀河)向罗布泊进发。当时,罗布泊水域面积是现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的两倍之多,塔里木河便是其水源之一。赫定在所著的《游移的湖》一书中记述:“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神奇的湖光仙境之中。这里是未曾出现过舟船的处女湖,眼前的湖面止水如镜,稍远处鸭子在戏水,水鸥和其他水禽鸣叫着,向我们发出警告……”这些,或许可以佐证80多年前塔里木河水量之充沛、生态环境之优美。

然而,一切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悄然发生了变化。记者调查了解到,受气候变化和人们对水资源无序开发和低效利用的影响,塔里木河多条源流相继脱离干流,源流向干流输水量逐年减少,塔里木河不断向上游“撤退”。

为保证农业用水,1972年,人们在尉犁县境内建起大西海子水库进行蓄水。在这之后流到塔里木河下游的水就更少了,下游近400公里河道出现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持续上升,尾闾台特玛湖面积逐渐减少,最终消失在了沙漠中。据1959年和1983年航片资料显示,24年间,塔里木河干流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5.6%,下游区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加22%,具有战略意义的下游绿色走廊濒临毁灭。

极度恶化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塔里木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业、林果业等支柱产业发展严重受阻,老百姓常说:“棉花等农作物不浇水旱死,浇水得‘咸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接连搬离,周围的村庄一个一个消失……“水没了,大片的胡杨林死亡,218国道多处路段经常被流沙掩埋。”当地一位牧民回忆说。与此同时,罗布泊干涸得滴水全无,很长一段时间,塔里木河流域陷入水资源无序利用造成的困境中。

“五十年代防洪,六十年代漫灌,七十年代节水,八十年代抗旱,九十年代断流,二十一世纪咋办?”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正是新疆“母亲河”的生存状态。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警钟敲响了!

综合治理,终结河道断流历史

塔里木河流域远离海洋,距离最近的印度洋2200公里,是我国最干旱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流域土地、光热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21世纪能源战略接替区。面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和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困局,如何打破“守水”而又“无水”的僵局?以科技之力为支撑的“救河行动”启动了。

生态水穿行在塔里木河下游河道。

1976年,由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南京土壤研究所组织的小分队开展了塔里木河资源环境综合考察工作。“当时塔里木河平原几乎没有道路,我们一行用两辆敞篷越野车在野外考察。”参加考察工作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樊自立回忆说。这次考察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收获颇丰:15万字的考察成果《大规模农垦后塔里木河自然环境演变与自然资源利用报告》初步揭示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遭受破坏,草地退化、水质咸化和土地沙漠化的情况。

1993年,中国科学院将塔里木河研究列为区域发展前期研究项目。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牵头、相关单位参加的“九五”攻关项目——《塔里木河流域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立项。历时多年科技攻关,解决了塔里木河流域干旱区天然植被生理生态响应机理和适应策略、恢复潜力和实现大规模生态恢复等一系列关键性科学问题。

进入21世纪,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驶入“快车道”。2001年6月,国务院批复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启动实施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据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107.39亿元,建设地点分布在南疆5个地州29个县市和兵团4个师18个团场,目标是通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地下水开发利用、河道治理、博斯腾湖输水系统、生态建设保护、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等九大类措施,实现“四源一干”总节水量26.6亿立方米(“四源”分别是发源于天山的阿克苏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发源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和田河以及开都河,“一干”指塔里木河干流),在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断面)来水量达到46.5亿立方米,向大西海子水库以下下泄生态水3.5亿立方米,使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保护和恢复,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2012年,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竣工,实现了年节水27.22亿立方米目标,全面达到预期效果。数据显示,持续生态输水结束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近30年的历史,有效恢复和改善植被面积达2285平方公里,缓解了流域生态严重退化的被动局面,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卫战初战告捷。其中,新增植被覆盖面积达到362平方公里,沙地面积减少854平方公里,植物物种由17种增加到46种,天然植被增加105万亩,塔克拉玛干、库鲁克塔格两大沙漠合拢的趋势得到遏制。

生态水滋养着塔里木河下游河道两岸的胡杨,阻止了塔克拉玛干与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合拢。

与此同时,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累计完成渠道防渗总长度7173公里、高效节水面积44万亩、改造平原水库8座……流域内源流干支两级渠系防渗率由37.4%提高到51.4%,水利用系数由规划之初的0.4提高到0.49,流域各地控制、配置水资源能力有效提升。

承担输水调节任务的大西海子水库库容8200万立方米,是新疆乃至全国唯一一座纯生态水库。

连续输水,下游生态显著改善

塔里木河自身不产流。自1976年起,孔雀河通过泵站从博斯腾湖抽水,经库塔干渠向塔里木河下游灌区输水,来水完全依靠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开都—孔雀河供给。

为尽快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新疆在实施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同期,坚持“边治理边输水”。记者了解到,从2001年起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连续组织实施了20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工作。截至2019年底,大西海子水库累积下泄生态水81.92亿立方米。其中,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完成后的2012年~2016年,每年平均下泄水量为4.6亿立方米,超过《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确定的年均下泄水量3.5亿立方米生态输水任务。

塔里木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存活最好的“第三纪活化石”——天然胡杨林区,林区面积30万公顷,占我国胡杨林面积90%以上。为扩大输水效益,自2016年开始,塔里木河生态输水逐步从下游向全流域扩展,通过引洪灌溉胡杨林面积约712万亩,植被绿度显著增加。

“喝饱水”的天然胡杨林区。

“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的地下水也得到了有效补给,地下水位抬升,地下水质日益好转。”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00年~2017年监测数据显示,塔里木河干流下游距主河道1公里处地下水埋深由9.8米~10.1米回升到2.1米~5.3米,地下水矿化度由5.3~7.8克/升降至1.1~3.0克/升。

以孔雀河为例,近3年累计获得输水12.86亿立方米。输水前后监测断面距河道100米~500米的地下水上升明显,上游分别上升了2.64米~0.18米,中游分别上升了7.84米~4.31米,下游分别上升了2.69米~0.9米。孔雀河中下游503公里河道断流15年后重新通水,近河道50米范围内的胡杨开始恢复生机,一些凋枯假死状态的枝条再度吐绿。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自然恢复良好,尤其在台特玛湖至库尔干这段区域,由原来零星分布的盐水木、盐碱木等少量灌木,演替形成了以芦苇群落为主和水域、湿地等构成的生态景观,这与80多年前斯文·赫定拍摄的照片惊人相似,充分证明了生态输水的效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海量说。

生态输水使塔里木河流域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分布均匀度有所提升,荒漠河岸林植被群落结构更趋合理。在塔里木河中游,灰鹤、水鸟、马鹿、野兔等之前难觅踪迹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工作人员冯帆告诉记者:“在有的水域,当地农民有时一捞就是一大网鱼,这样的情形过去一二十年都没有过了。”

生态水穿行在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滋润着两岸的土地。

严控用水,稳定释放生态“红利”

对于地表、地下水资源匮乏的南疆,合理调配水资源,科学限制、控制用水尤为重要。

从2000年起,塔里木河流域实施限额用水管理。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全面贯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三条红线”指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线、用水效率控制线和水功能区域限制纳污红线,涵盖了取水、用水、耗水、排水全过程),流域内自治区各地州、兵团各师,在分配用水限额内负责辖区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

据统计,2002年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实际用水171.4亿立方米。2016年、2017年计划指标分别为156亿立方米、155.63亿立方米,实施“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后,实际用水量较计划指标分别少7.37亿立方米、6亿立方米,既控制了流域用水总量,又保障了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生活正常供水,实现了多方共赢。预计到2020年,可提前达到2030年“三条红线”152.8亿立方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水资源十分有限的塔里木河流域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和限额管理,不仅严格落实了‘三条红线’,而且有些地州还实施了退地节水、大范围耕地休耕等诸多措施,在全流域实现了水资源由地域管理向流域管理转变的成功实践,兼顾了上中下游和源流、源流和干流之间的用水。”徐海量表示,2016年和2017年,塔里木河上游来水量相当于平水年或者偏枯年,但是这两年向台特玛湖输送的水总量比之前的丰水年还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的成效。“在用水总量控制这个前提下,各地调配和管理水资源的能力逐步增强,流域内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灌溉用水得到有效保证。”徐海量说。

航拍台特玛湖。

7月的塔里木河汹涌宽阔,河畔的胡杨林郁郁葱葱,粉色的罗布麻花竞相开放。历经久远的辉煌、经受磨难之后的塔里木河,无声地述说着涅槃重生的故事。为迎接第21次生态输水,塔里木河流域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林业和草原局的工作人员正加班加点挖引洪渠,为引流灌溉做足准备……

这是2019年实施的第20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生态水从大西海子水库奔腾而下(8月16日摄)。

“当我穿过炽热的沙漠,你要流进我的心窝窝,塔里木河呀故乡的河……”传唱了60多年的《塔里木河》,唱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于这条母亲河的深厚情感,也唱出了母亲河对这片土地和这方人民的爱与回馈。塔里木河不断增长且稳定释放的生态“红利”,成为新时代南疆大地各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福祉所在。

短评

“人定胜天”有新解

晓天

小时候,从地理课上得到的“西北印象”是一片黄色,从黄土高原到戈壁大漠,那里干旱少水,植被稀疏。

长大后,读了些前人的著述,才知道原本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尽管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却也并不缺乏生机。那里的河流、湖泊也曾水量丰盈,那里的山地、绿洲也曾郁郁葱葱。就拿罗布泊来说,它在蒙语中的意思竟是“众水汇集之地”。上世纪初,罗布泊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千米,到六十年代缩小为600多平方千米,七十年代干涸。

“人定胜天”是古人留下的成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成语曾变成一句口号,当时的人们在这句口号的鼓舞下,热火朝天地伐木开荒、围湖造田,扩张生产建设规模。我们似乎真的战胜了“天”。然而,人口的增长,低效的开发,资源的耗费,带来的是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新疆的塔里木河就是在那时断流的。

怎么办?只有改弦易辙,重新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遭受创伤的土地与河流重新“绿”起来,“活”起来。但谁都知道,“恢复”比“破坏”难得多,尤其是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西北地区。

面对困难,“人定胜天”这句口号应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塔里木河的复流及其流域生态的恢复证明,只要有合理的规划、科学的方法和敬畏自然的理念,即使在沙漠之中,也能让一条大河重现生机。

“人定胜天”,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胜”的概念。人类可以伐尽森林,可以阻断河道,甚至可以填平大海,但这不是“胜”,这只能造成人与自然的相互伤害。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呵护现有生态基础,逐步改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双赢,才是新时代“人定胜天”的应有之意。

塔里木河知多少

塔里木河全长2486公里,由环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开都—孔雀河、迪那河、渭干河与库车河、克里雅河和车尔臣河等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组成。流域面积超过102万平方公里,覆盖了我国约10%、占新疆六成以上的国土面积,涉及5个地州45个县市和4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师57个团场、1000余万人,灌溉土地面积4594万亩。

塔里木河流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了塔里木河以外,还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各具特色的公格尔山、慕士山与冰川等。塔里木河流域还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文明遗址,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和周围已发现古城遗址40余座。仅阿克苏境内古丝绸之路上,就有全国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如克孜尔千佛洞、龟兹古城、古楼兰城遗址。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光热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是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前景良好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21世纪能源战略接替区。探明储量大、有巨大开发前景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蛭石、石棉、石灰岩、云母等。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效益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记者:何伟

摄影:肖玉磊

首席编辑:陈舒

原标题:《塔里木河的生态保卫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