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生删除事务所:删与不删,是留给活着的人的难题

2020-07-23 20: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冷漠的程序员所长坂上圭司,以及只想在法律边缘赚钱糊口的员工真柴祐太郎,每天都在地下事务所中,准备按需求删改委托人们遗留的人生痕迹。一旦有人死了,他们便有活干了。

在第十三期“有书看·有话说”活动中,我们选出了五位读者并寄出《人生删除事务所》一书。“死后,你将如何处理自己的数字遗产?”参与共读的读者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无比强烈的共情——与其说是“数字遗产”,不如说是证明自己活过的一种方式。而删与不删,其实是留给活着的人的难题。

第13期书目:《人生删除事务所》

《人生删除事务所》
〔日〕本多孝好 著;吕灵芝 译
磨铁图书·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年4月版

期待分:8.0  读后分:7.0

超级喜欢以《人生删除事务所》为原著拍摄的日剧,绝对是一部可以上升到人性探讨层面的作品,想看看原著和电视剧版本的的异同。

——黄菠萝

《人生删除事务所》是一本披着推理外衣的日式治愈小说,讲关于数字遗产处理,分为五个独立的故事。人生删除事务所的业务本是在委托人预定的删除情况到来时确认委托人死亡,然后删除他生前指定的数据。但有些时候,“没头脑”的祐太郎和“不高兴”的圭司通过和委托人亲友的接触,体察到某些数据的特殊性,试图挖掘委托人作出委托的原因,继而揭开谜底、治愈人心、抚慰后人。

“数字遗产处理”——这个设定本身很吸引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每个人多多少少会使用电子数据来记录、展现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们选择保留哪一面,抹去哪一面,怎么处理这些数据,确实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圭司是一个冷静、理性的人,收到指示--确认死亡--执行删除,绝不对委托人的数据产生好奇,绝不插手打探委托人的生活,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而祐太郎是个善良热心的人,碰到特殊的案例,他会在圭司想要删除数据的时候迟疑一下。在他心里,每个个体的存在都会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删除数字遗产就意味着这个人的某部分痕迹彻底绝迹。祐太郎想要触及委托人真正的心意,并帮他好好传达。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圭司和祐太郎都非常适合这份工作。

两位性格迥异的人搭档在一起,冷漠无情和多管闲事中和了一下,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同名改编的日剧中,几个故事都触及到社会问题或是挖掘人性的层面,探讨了人的社会属性、阴暗面和阳光面。而原著是私人化的、浅尝辄止的温情故事,稍显寡淡。并不是说日剧因为涉及到所谓的正义,就对窥探隐私和执行私刑赋予了合理性,只是以《人生删除事务所》这本书的视角而言,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就会频频产生疑惑,违背委托人生前的意愿,到底合不合适呢?如果我是委托人,我会希望他们这样处理我的数字遗产吗?哪怕结局是圆满的,也是我希望看到的吗?

当看到祐太郎在谈到自己已故的妹妹时说到,“我觉得有些事情可以通过删除来守护,有些事情则要通过保留来守护”,我才反应过来,这不是一个关于守护隐私的故事,而是关于守护记忆。

比如《秘密花园》章节里,删除数据是为了守护宇野君跨性别的身份;《玩偶之梦》里,删除数据是为了让奏对母亲的记忆得以延续。所以人生删除事务所在做的事情,其实是用删除的方式守护活着的人关于逝去的人的记忆。那隐私的问题,自然就悬置了。

看完书之后我认真思考了一下,如果是我,会不会选择删除自己的电子数据?曾经在清理自己微博的时候一闪念把好多年的微博全部删光了,虽然并不后悔,但那段没有记录的日子仿佛白纸,稍稍有点可惜。所以现在会尽可能多做记录。有时候回头看,好像在看另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往往会感慨幸好自己当时记下来了。

就目前的心境来说,应该会选择保留全部数字遗产吧,因为那就是我存在的痕迹啊。所以,暂时不需要人生删除事务所的服务啦。

期待分:9.0  读后分:8.9

在自己生病的那一周,我思考过死亡,想过孩子未来艰难的生活、爱人的处境,还有自己的父母。后来身体慢慢好了起来,我又重燃了对生活的憧憬和期待。不知道书中里的人物是如何接受不留一点痕迹在这个世界上的?

——蚊子血

又是一部关于生死的故事,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讲诉。

我看过的悬疑推理小说屈指可数,东野圭吾的《白夜行》算一部。和《人生删除事务所》相比,《白夜行》在景色描写、气氛烘托和心理细节的处理方面更胜一筹。本多孝好似乎不太注重这些方面的描写,多是在讲述读者意想不到的反转故事。

“把你死后想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东西交给我,我帮你把它留在世界上,并全力守护。”这也许是人生删除事务所的真实宗旨。事务所要处理的事情看起来是抹杀掉委托人存在过的痕迹,实际上,人生删除事务所可能是唯一能读懂委托人做出死亡选择的人。

“不会有人希望留下臭屁味儿,对不对?不过将来有一天,小奏闻到自己的臭屁味儿,可能会想起以前妈妈的臭屁味儿。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珍贵的回忆。就算将死之人并不希望这样,可我还是觉得应该留下来。”

删还是不删?圭司和祐太郎总是存在分歧。如果是你,你愿意像圭司一样有原则,按照合同内容为委托人删除数据文件,还是如祐太郎般想进一步了解委托人的生活再做决定?我的性格和祐太郎更加接近,无论是工作或生活,我都会参杂很多个人情感。而有时,我也追求圭司的决绝,太过感情用事是我们这类人的性格缺陷。

“将死之人会放眼未来,要是我能早点儿发现如此简单的事实,就能早点儿做出对策,也不会让小奏受到伤害了”。说得轻松,现实中又有所少人能在死亡来临之前能把一切交代清楚,不给家人增添额外的负担呢?祐太郎善于角色扮演,负责发现问题,而圭司善于逻辑思维,负责抓住要点、解决问题。圭司表面上没有表现出祐太郎那般感情用事,但在“玩偶之梦”这个小节里,仍可看出他感情细腻之处——在意委托人及其家人的感受,希望将家属失去亲人的痛苦降到最低。

在《人生删除事务所》的委托人中,有为了无血缘关系的孩子想要努力生活的诈骗犯新村拓海;爱上同性护理员的安西总顾问;交流困难的尾随者和泉翔平;不再有机会参与女儿未来生活的妈妈明日香;杀人犯父亲和套用他人身份生活的三笠幸哉.....作者带领我走进他们的生活,直到揭开真相的那一刻,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身为一名护士,我现在的状态就如《人生删除事务所》中所说的一般,要是此时挫败,就再也无法奋起。这种悲壮的决意,让我在这段特殊时期咬紧牙关、拼命忍耐。在完全失去色彩的日子里努力生活,才能看到未来刺眼的阳光、闻见庭院青草的气味儿,闪闪发光的水滴映射出摇曳的彩虹边缘,一切又如向日葵般恢复生命力。

期待分:9.0  读后分:8.5

若我不在世间,世间没有我的任何网络消息,世人也不再记得我,那么我在这个世界存在过吗?偶尔想起我的人怎么办?

——魏华

看完《人生删除事务所》的当日下午,我的体检报告也出来了。有些方面不是很好。

如果人生删除事务所真的存在,我也会委托他们在我逝去后清空我的互联网秘密。既然是秘密,就不该被他人知晓,因为知晓秘密的代价是沉重的。

在《人生删除事务所》中,祐太郎的角色类似于感性的“温暖天使”,而坂上圭司则显得有些过于理性。他们在探究、删除秘密时变成了侦探,发掘每个秘密后隐藏的真相。有些事情不会是想象的那样光明和美好,但坂上圭司、祐太郎和姐姐舞的善良总是可以弥补那些黑暗带来的缺憾。在电脑“鼬鼠”提示工作后,他们频繁接触和死亡有关的故事,却又保持轻松。

奇怪的是,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书中人物由于各种原因而选择开启秘密,探究其背后的故事是正确的,但联想到自己时却认为不必如此。选择删除即是不想被任何人知晓,那打开秘密的行为岂不是辜负了委托人的信任。

《玩偶之梦》是我最喜欢的篇章。出轨的丈夫、时日无多的妻子、可爱的女儿和年轻的保姆。丈夫想知道死去的妻子委托事务所删除文件夹背后的秘密。而文件夹的名称和丈夫出轨女士姓名的罗马首字母缩写一致。

故事反转再反转,最后发现文件夹是空白的,是妻子面对死亡,思考能为女儿做些什么时和女儿的约定,而文件夹的名字也是女儿弹奏乐曲的简称。作者在书中把悲伤进行了美化,变成了守护,而删除是死亡另一种与众不同的告别。

整本书看完后,很期待这个系列的《人生删除事务所:归零》了,希望后续的翻译本快出吧。

期待分:8.5  读后分:7.5

在B站看了苏打演的电视剧所以我更想看书啦!!!

——Feholiday

提到“删除数据”,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往好处想。我们生活中的每件事几乎都被存储在数据中,假如将自己的疲惫放在时间线中进行描述和分析,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即便是那些不可避免的事情,将它们放在未来的时间轴上,也会显得渺小、细微。 

最初看到《人生删除事务所》是因为我在B站上随手打开了一部电视剧。结果开头就被苏打(日本影星菅田将晖别称)精彩的逃脱戏所吸引。本想着原小说的开头也会和电视剧一样“引人注目”,但没想到却是以祐太郎回忆妹妹的片段开始,只言片语便描绘出来一番怀旧的氛围,算是另一种“引人入胜”。

电视剧照搬了原书的关于人生删除事务所的概念和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整个故事线的讲述方式,其余的故事并没有照搬原书,反而是大刀阔斧的增添了许多新的故事,这也这也让我十分佩服日本的编剧。虽然改编之后的的情节更胜一筹,但这本书里面的故事也有一种平静的吸引力。

由于我是先看的电视剧后看的原著,在读到两位主角交谈时,总会将菅田将晖和山田孝之的形象自动带入。吊儿郎当却满怀心事的新人君,和看似沉默寡言实际每次都会“真香”的圭司,在一次次的案件中不仅“被迫”救赎他人,更是去面对真实的自己。相比祐太郎,圭司每次都会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感受,去规劝,譬如告诉小女孩伤心没有错,因为伤心而可怜她的人才有错。

小说和电视剧都是以主线套副线的方式进行,一段段的小故事串起人生的喜怒哀乐,一四居少,二三甚多。《上海一家人》里面说,人生其实总是苦乐参半,只不过乐时不经意,苦楚常在心,所以才觉得人生是苦海无边。但在《人生删除事务所》中我感受到,永久失去美好的事物之后,更会感到人生苦海无边。

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每个人的心里总有着层层叠叠的灰。日本的文学总是以饱满的复杂和简单的自然打动我,每个人都不是纯粹的坏或者纯粹的好,他们仿佛真正生活在我周边。

期待分:8.5  读后分:7.5

删除还是留存,也是一个问题。只不过,这所有的问题,都是留给活着的人的难题。

——周游

前段时间,我心血来潮,想起自己将近15年前的用的博客,上面记载了很多从前生活的点滴和少年时代稍纵即逝的思绪。于是上网看看那已陌生的文章,还想看看只有博主才能看到的留言,却发现已经无法登陆,无论怎样变换密码也不行。

我看着我的博客空间,里面有访客无法看到的部分文章,还有博主才能看到的留言和信件,我知道它们仍然在那里,在这浩渺的互联网宇宙中有一席之地,就像暗物质,存在却不可见。

我有一种人类面对茫茫宇宙的无力感。

由此我不免胡思乱想,如果有一天,我已经从这个世界消失了,我的这些网上个人信息会怎样?

本期的共读活动,《人生删除事务所》虽然是一部小说,但是同样有着非虚构所带来的启示。

每个人内心,大概都有这么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只有一把钥匙,而这把唯一的钥匙,就在自己手中保管。房间里的东西,都是不愿意示人的。其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人前的形象;有的是职业需要;还有的是性格使然,不想过多打扰他人的生活。

死者已经离开这个纷扰世界了,但生者依然要在这凶险的丛林中继续跋涉。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删除还是留存,也是一个问题。只不过,这所有的问题,都是留给活着的人的难题。

我们也许真的不用那样用“非黑即白”的标准来评判,是否应该删除故去之人的电子数据。不管是永存,还是被删除,都是遵循着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存在即合理。

万事万物自有因果,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商用互联网的建立到普及,到现在也有20多年了,与网络有关的一切,已经不再仅仅是个科技用语,更趋近于一种日常语言了,网络上普通人的信息,就像是宇宙中无数的天体一样,存在于浩瀚无际的网络,或者说云端上,这些信息理论上是永生的。它们没有生命,也就无所谓死亡,但就算是不会死亡的东西,却承载着人类的记忆。

生命会消失,而记忆不会。

这就是本书的意义。

* 感谢本期有书看·有话说读者黄菠萝、Feholiday、蚊子血、魏华、周游的用心反馈。下期有书看·有话说将于近日推送,敬请期待。

图片均来自《人生删除事务所》剧照

整编 / 胡雅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