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云南大理市太邑乡:双融合双推进构筑“幸福路”

2020-07-28 12: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张辉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太邑乡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双融合、双推进,努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引领新篇章,构筑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幸福路”。

仲夏时节,太邑乡太邑村委会大坪地村风景如画,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果实累累,房前屋后的滇重楼长势旺盛。

太邑乡大坪地村是彝族聚居村落,全村有31户1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30人。长期以来,大坪地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大坪地村村民小组长李晓清说:“我们村原来主要是种核桃、玉米、小麦,产业单一,技术含量低,再加上交通不便,很多村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坪地村围绕成为“民生改善示范、宜居环境示范、富民产业发展示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增收富民产业、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四大项目。

李晓清介绍,路和水一直是大坪地村民的“心病”。他说:“以前村内道路是泥巴路,坡度较大,下雨天泥泞难行;村民的饮用水来自附近的一个山箐,水质不好,时常断水。”2019年,大坪地村内道路硬化1500多米,修筑了挡墙和排水沟,改造人饮管道750米,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难题。68岁的村民李如英最喜欢在门口的核桃树下乘凉,她说:“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一年四季不缺水,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同时,凭借20万元的产业互助金,大坪地村大力发展果树、药材种植业和养殖业,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人口全部顺利脱贫。

生活变样了,团结不能忘。李晓清说:“现在大家日子好过了,精神状态也大变样,几年来村民没有红过脸,一心奔向更好的生活。”

和大坪地一样,太邑乡者摩村委会大白曲村村民也过上了幸福生活。

大白曲村是山区白族村落,海拔2000米,村庄依山而建,白族风情浓郁。全村有40户1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29人,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大白曲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村里村外都是水泥路,通了城乡公交车,住进了小洋楼,日子不比城里差。”大白曲村村民小组长张龙说。

交通不便曾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最大障碍。在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的帮助下,曾经闭塞的小山村如今已是四通八达。“到村委会、乡政府、下关全程都是水泥路。到下关的公交车一天有6趟,9元钱一个人,十分方便。”张龙笑着说。

修好进出村“脱贫路”的同时,大白曲村借助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东风”,投入资金改建村内道路、入户道路和挡墙、排水沟等。张龙说:“新建的村内道路是我们的幸福路,不仅方便了出行,还极大提升了村民们的幸福感。”

此外,用于帮助发展产业的20万元产业互助金也给村民带来了利好。张龙说:“这笔资金用于帮助10户村民发展产业,每户可以申请2万元,一年一还,没有利息。”

“靠着这2万元钱,我建了新的猪舍,扩大了养殖规模。”村民张琚是大白曲村的养殖户,2万元产业互助金缓解了他的资金周转压力。“今年猪价好,预计可以收入30多万元。”张琚脸上乐开了花。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双融合、双推进,形成了1+1>2的优势,让太邑乡各族群众在创建中享受发展的红利,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共同描绘民族团结、和谐幸福画卷。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