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财经调查记者秒变上市公司董事长,财经新闻有搞头

2020-08-04 14: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华丽转身担任董事长

财经记者人中龙凤?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陈安庆 颜志雄

导读

1. 去屌丝化,向财经记者看齐

2. 财经记者圈层大,背靠资本市场

3. 社会记者离商业化远,转型难

4. 门槛虽高,但别再犹豫

5. 陈安庆:财经记者十诫

最近又有一位财经记者转身去了好的发展平台: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7月16日曾报道《重庆知名财经记者拟任浙江上市公司董事或将出任董事长》,如今尘埃落定。

8月2日,浙江上市公司圣莱达(ST圣莱002473)公告,选举董事周远征为董事长,周远征是7月30日在圣莱达股东大会当选为董事。

周远征是前重庆知名财经记者、前中国经营报编委,一位与财经新闻打过十几年交道的人。

经与会董事认真审议,6票全票一致同意选举周远征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

社会记者、时政记者等诸多领域记者再一次哭晕在厕所,为什么,同样是记者,我们拿着基本工资,财经记者就可以华丽转型,拥抱资本呢?

01

媒体行业去屌丝化,向财经记者看齐

A: 我想报新闻专业,因为新闻专业妹子多。

B: 那你以后想做什么新闻呢?

A: 做社会新闻。

B: 为什么?

A: 因为社会新闻最广泛,每天都有新鲜事。

B: 那你以后怎么养家糊口?

A: 我……

B: 做社会新闻也不是不可以,但想要哪天有出头之日,看你的努力和运气了。

有老记者总是感慨:当初选择新闻专业,主要是想实现新闻理想,可经过了几年的摸爬滚打,发现媒体里有太多的桎梏,每个月的薪水只能让老婆和孩子勉强过日子。理想与面包,最终还是向现实屈服了。

之前有媒体人说到:如果没想清楚,不要选择新闻专业。如果没钱,劝你不要当记者,因为记者赚不到大钱,卖力吃不到好果子。

白岩松也曾说:“新闻理想内衣外穿,你以为是超人啊!”

传统纸媒衰落,新媒体崛起,记者的待遇大不如前。人们更愿意将目光投向快餐式、碎片化的自媒体讯息,传统新闻门前冷落鞍马稀,媒体营收受挫,记者工资微薄。

长此以往,记者们开始自嘲:新闻民工、新闻屌丝,码字匠。一方面是对理想的追求,另一方面又迫于生计。于是用自嘲来进行自我安慰。

理想要有的,日子还要过下去。在这个社会,各行各业的记者必不可缺,但如果想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好一点,还是要向财经记者看齐。

财经记者周远征不过在曾做了一次圣莱达实控人系天上人间老板覃辉的独家专访,2018年4月25日首发于中国经营报——覃辉自述18年资本征途。便结下了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两年后,成为了该公司的董事长。

事实上,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很难混得差。而如果想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去屌丝化开始,成为财经记者,做新闻高富帅,白富美。

02

财经记者圈层大,背靠资本市场

财经记者作为记者的主要分类之一,它的岗位职责主要是负责行业内企业人物采访、编辑及发布,完成行业的深度原创稿件、行业要闻的撰写、发布及相关资讯网站的文案支持等。

财经记者与钱打交道,他们所接触的圈层是名利圈、金钱圈,拥抱资本市场,所结识的人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高管、商界老板、金融分析师、证券交易所工作人员等。这为财经记者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和眼界,与名流搞好了关系,未来不愁吃喝。

财经记者所在的大部分都是财经媒体,如财新网、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证券时报、中国经济网等媒体或互联网公司的财经部门。

这些媒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富得流油,背后有资本支撑。也许它们的热度不如其他市场化媒体,但他们依然处于金字塔顶尖,当之无愧的土豪。

财经记者的平均工资基本高于同行,除了调查记者的薪水能与其竞争,在其他行业记者中鲜有敌手,简直让其他行业的记者羡慕嫉妒恨,又无可奈何。

财经记者来钱也快,由于深谙资本之道,敏锐的商业嗅觉,掌握一手商业数据,他们往往能站在投资的风口,通过买股、买债券等方式赚取大量的“零花钱”和业余收入,不是普通记者可以望其项背的。

有人说财经记者没你想得那么香,不照样只是多拿了点工资,别在那得瑟,披着狼皮的羊还是一只羊,装什么成功人士?有能在资本市场刮起腥风血雨的选题吗?能预见下一只黑天鹅吗?财经新闻的风险不大吗?

不还是做的“新闻民工”的事啊!

财经记者可就不服气了。我进一步资本市场都围着我转,我退一步海阔天空,有很多赚钱的路可以走,我凭本事赚钱,你能把我咋滴。

咱们用事例说话:

周昶帆,曾在《环球企业家》、《第一财经周刊》和《财经天下》等财经媒体工作了六七年。2016 年转型成为一位“知识网红”,现在“知乎Live”、“在行”、“怒马”等平台上都有开课。他的读书方法课线上分享是 300 元,线下见面是 350 元,后来他在知乎 Live 和虎嗅网旗下的知识分享平台“怒马”都开了这门课。知乎 Live 时长 1.5 小时,收费 19 元,是群体课,付费就可以进来在线收听。怒马收费是 29 元,形式也类似,但有一些后续活动,比如拿一本书共读。最多时,他有 700 多个学员同时在线。除此之外,他还开设了多门课程,成为了网络自媒体大V。

马玥,2014年从老东家《每日经济新闻报》离职后,想寻求改变的她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初创公司打鸡血的氛围着实感染了一直在传统媒体工作的马玥。她旋即找来几个之前的老搭档,搭起了班子准备也投身到创业大军中去。2015年2月,马玥和伙伴们正式创立了考拉看看。截至2018年,“考拉看看”已出版上百部财经金融类书籍作品、106期音频课程,为超过100位个人成功运作图书作品及衍生品。

王转转, 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任《投资时报》财经记者。2019年5月9日,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预披露招股书在科创板排队上市,王转转于2019年1月任罗克股份董事会秘书。而该公司的财务数据很漂亮,2016-2018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866万元、3577万元和6402万元,是一家很有前途和实力的公司。

类似的财经记者转行的还有很多,他们大多做与财经的自媒体、创业或成为某大型上市公司的一员,堪称记者转型的模范。

03

社会记者离商业化远,转型难

如果说在资本市场面前,财经记者是王者级,那社会记者大部分都是青铜级。社会记者学习的知识离资本市场远,缺少一些商业逻辑和经济思维。

社会记者主要做的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报道,与民生相关,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关。小到生活一地鸡毛,大到重大事件的舆论监督报道。

也许在某些大型市场化媒体社会记者的月工资可以拿到15000元,但这些都只是少数社会记者可以拿到,也有部分社会记者只能拿到2000元到4000元的工资。所以有些社会记者迫切想要转行,即使是做了十几年的老社会记者也有人后悔莫及,想办法靠兼职或做一份副业增加收入。

时政记者与党报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时需要写软新闻,为领导搞宣传、背书。

有时政记者自嘲:“我是官方的写稿机器,领导开会要宣传、领导去某地考察要跟随报道、领导的“大作”还要昧着良心拍拍马屁……领导的姿态高,还要俯下身子跟领导说话。领导的饭局,要是不敬上几杯酒,还想采访到重要的信息?有些领导接受正式采访撬不出话,在酒局上可以放飞自我。”

娱乐记者和体育记者也面临了一些困境。娱乐记者被某些人冠以“狗仔”之名,有时为了猛烈的爆料,还可能得罪明星和饭圈。未来部分体育记者即将被AI人工智能记者取缔,公式化的体育新闻消息用机器人来写更香。

而像社会记者等领域记者想要转型投奔资本市场,也许有部分记者可以成功,但对于大多数社会记者来说难于上青天!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陈先红教授表示,根据国外的一份调查报告,国际上三分之二的新闻从业者选择跳槽时都会到公共关系行业。

社会记者大部分转型只能挥泪告别资本市场,而选择去公关行业或新媒体运营。那些领域相对更适合社会记者,也是较好的选择。

04

财经专业门槛虽高,但别再犹豫

对于一些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为什么不做财经记者,不是不想做,而是财经记者太难做。财经记者是目前记者行业里面专业性要求最高的行业类记者之一,让很多新闻学子望而止步。

财经记者要除了要有扎实的新闻功底,还要会丰富的财经相关知识。如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统计、财税等大类,还要对汇率、黄金、房地产、债券、信托、投资、股票等相关名词了如指掌。

光是这些就难倒了大部分人,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利用敏锐的嗅觉把握市场事态、分析未来经济走向、进行专业财经新闻写作等更是难乎其难,难于上天。

知名财经记者、财经作家吴晓波为了能写好财经财经新闻,并为将来出书打下良好基础,他的大学四年几乎是在图书馆度过的。他曾说过:“我在上海读书,而女朋友在杭州,大学四年没有条件见面谈恋爱,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复旦大学的图书馆里度过的。我是学新闻的,课程比其他系的同学都要轻松,所以就在图书馆读书,一排一排地读,从一楼一直读到了阁楼,复旦图书馆的阁楼是向研究生和博士生开放的,本科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到阁楼上去读书了。那时候的阅读是一种集体阅读,集中在哲学、历史和文学方面。”

中央财经大学的一位教授曾预言:“在未来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财经新闻将成为更重要的部分,中国和全球新闻界的同时,财经记者和编辑的优秀将成为最受欢迎的人群。”

如果真的想成为新闻高富帅、白富美,还是要走财经新闻的路子。时间不等人,今日不再来。别再犹豫,学好财经新闻。

05

陈安庆:财经记者十诫

如何写好财经新闻,如何做财经记者,南方传媒书院陈安庆老师曾写过《财经记者十诫》。

一、财经记者站位要高

1、 站位高,不拘泥于一时一地,进行片面、表面的分析和报道。

2、要有全局意识。任何经济财经政策都是一种选择的结果,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只有好处没有弊端的政策是不存在的。

3、要有正确的心态和认识,在做财经、经济报道时,要了解政策出台背景、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政策施行可能带来的效果。

二、 报道要准确阐释

1.   财经报道的专业性强,最基本的就是报道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和阐释要准确。

2.有媒体对经济政策的把握和解读存在偏误

3.记者养成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完善知识结构,具备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4.不要求一定成为经济专家,但面对经济问题时要有基本的正确判断,并且知道去哪里寻找答案,这是基本功。

5.注重学习财经大政方针学习,有解读政策能力,熟悉区域经济基本格局、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

6. 将区域经济其置于国家发展大局中去观照,在国家政策和地方实际结合中,去思考问题。

三、 报道要有舆论引导力

1.财经报道关涉经济社会,对民生有重大影响,要有政治敏感。

2.政策会牵涉不同利益,记者通过报道释疑解惑,寓引导于报道之中,以凝聚共识。

3.面对热点财经现象和重大经济问题,要保持头脑冷静清醒,正确认识现象背后的复杂动因。

4.不盲目迎合热点、不放大渲染,要做出符合全局政策,又有说服力的分析和解释。

四、 财经专业媒体要求

1.建议每位记者收集50篇以上与自己所跑条线、所涉同类问题的各个不同角度的深度报道,以了解这一领域的历史和现状,为采访打下思考、提问的背景基础。

2.建议每位记者收集50篇以上新闻报道的优秀范本(如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世界一流媒体上的新闻报道),认真研读揣磨,深入分析解剖,以借鉴其行文结构和表述方式。

3.建议每位记者设法与10位以上新锐的专家、学者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作为深化自己报道的理论支撑。

4.建议每位记者建立一个数据库,收集所涉领域各个历史时期由权威机构发布的各类统计数据,以供随时查用。

5.我们认为至少采访十个以上的人,才算做深度财经调查性报道。真正的故事只有从那些不愿具名者处得到,但你得提防对方随时可能的反悔。

6.能否写出独家的东西,永远是衡量财经记者水平高低的第一标准。无现场不新闻,这是一个基本原则,精准的报道,才是可以保障真实的报道。

五、 财经报道原则

1. 有关财经的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政策 、金融、证券 )

2. 新闻背后的原因解读:要有财经知识、要简明、要条理清楚、要有说服力、要有逻辑。

3. 黑幕的调查,要深入采访,而非肤浅采访。要深究原因,而非就事论事。

4. 前瞻性思考,要判断明确,而非貌似公允;要明确结论,而非不知所云,似是而非。

六、财经新闻的分类和特点

宏观经济、行业经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金融证券、国际贸易、财经服务、公司新闻

(1)消费品市场

(2)生产资料市场

(3)劳动力市场

(4)技术市场

(5)房地产市场

(6)金融市场

(7)银行业市场

(8)债券市场

(9)证券市场

(10)信贷业市场

七、财经新闻要注重实用性

财经新闻要有指导性 、前瞻性, 信息有利于投资者 、 行业、 资本市场做判断。

八、 财经记者需要多少财经知识?

01

记者不是经济学家

记者不要用经济学家的语言讲话,要让经济学家用记者的语言讲话。

02

记者就是记者

不要自己说话,让专家来解释,请专家发表解析,有出处、有来源。

03

警惕学院派和专家,坚守新闻客观

学者越专越偏执,警惕他们的偏执影响报道客观性。100个专家有100个观点,记者要做局外人。

财经记者第一要务——通过对事实和数字相关性的深入分析,将企业行业市场的真实情况告诉读者。

九、财经新闻写作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逻辑清晰、有理有据、视角独家。

——在写作中,不夹带明显的私货,没有偏见;

——坚持用事实说话而不是去进行主观臆断。

——不能站在某一特定的立场上报道一面之词。

——切忌不正当的影射。

——写作要准确具体,内容表述要直截了当,避免夸大、想当然,不信口雌黄。

——避免空洞套话、陈词滥调。

——文字简洁,避免多余字词。

——用词要冷静,节制个人情感,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句,避免出现倾向性错误。

——避免玩弄行话,要将财经专业术语,转换为读者能很快理解的文字。

——多用短句和短段,保持应有的节奏。

十、 财经记者数据解读

1.财经记者应具备数据素养,财经报道——数据作为支撑,数据说话,数字说话。

2.参考系数: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常态信息作为判断

3.获取数据能力。如何获取可靠、关键的数据,合格财经记者的基本功。

4.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分析的思路、推断的逻辑,关键的数据和边界条件,要交代清楚。

5.数字解读的关键是数字的相关性。

(1)企业业绩增长和行业整体走势关系。

(2)认知坐标轴——同比环比,时间和空间,纵向和横向对比关系。

(3)销售、市场份额、成本和赢利之间的变化关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