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祝贺!全市仅10人,交大小伙荣获“2019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

2020-08-06 10: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8月5日,经学校推荐、材料审核、专家评审和公开公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研究决定10名同学拟被评为“2019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9级硕士研究生刘智卓获此殊荣。

2019年“上海市学生年度人物”获奖名单

来自上海教育公众号

刘智卓

■ 2019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级硕士

刘智卓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在2015年创立绿格公益团,至今已经连续五年组织近八百人奔赴甘肃腾格里沙漠和内蒙库布齐沙漠开展荒漠化治理,曾被新闻联播、《光明日报》、央广网等三十余家媒体报道。

在防风治沙实践的同时,他结合治沙实际,开拓创新,提出治沙新模式,在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同时,也助力当地乡亲们创收。当地已形成了肉苁蓉七千多亩,锁阳一万多亩的种植规模。因此获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他也凭借突出表现获评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年度人物”等。

而这段助力西部乡亲脱贫致富的经历,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服务西部发展的想法,因此他选择加入研究生支教团,从东海之滨奔赴洱海之源,把青春激情奉献在教育扶贫一线。

01

腾格里沙漠的坚韧“治沙人”

2016年的夏天,刘智卓带领着八个大一的同学从上海出发,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又经过六小时的汽车颠簸,才到达了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大漠深处。

腾格里沙漠深处

民勤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曾经这里的沙漠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吞噬着小城。当地人有个土办法,用麦草制作成方格来固定沙土,然后在方格里种上梭梭树,腐烂的麦草可为植被提供养分。这样,绿色就会向沙漠纵深蔓延。

烈日下的劳动环境

来到沙漠,刘智卓才发现,这里远远比想象的更荒凉、更贫困。在沙漠中治沙,每天都要顶着似火的骄阳,提防着随时可能到来的沙暴。每次从沙漠出来,他几乎都会因为缺水和上火讲不出话,皮肤也会因为曝晒褪了一层又一层。

防风治沙步履不停

尽管艰苦,五年间刘智卓没有缺席一年的治沙脚步。他带领“绿格”从最初九个人发展到如今近八百人,招募志愿者范围也从交大拓展到全国三十多所高校。四年里,他们共制作方格十万余个,固定黄沙两千余亩,造林三千余株,“交大林”开始在大漠扎根。去年7月,他在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典礼上代表毕业生发言,和更多人讲述他的治沙故事。

刘智卓在201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作为本科生代表发言

02

西部基层的苁蓉“技术员”

在治沙的过程中,刘智卓逐渐发现,仅仅通过召集志愿者参与短期治沙,无法保障治沙的延续性。因此,刘智卓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为当地治沙提供自我造血循环的原生动力。助力“好起来”的同时又“富起来”。

几年来,他几乎跑遍了民勤当地所有的治沙基地。在不断的调研走访中,“肉苁蓉”进入了他的视野。肉苁蓉是一种高经济附加值的寄生植物,成熟后可以作为药材出售,而肉苁蓉的寄主梭梭树,恰好具有很好的固沙作用,是治理沙漠的优良植物。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复合的治沙新模式

基于这样的调研结果,他提出了梭梭树嫁接经济作物的治沙循环新模式,把肉苁蓉种植和防风固沙结合在一起,在治理荒漠化的同时实现经济收益,扶贫帮困,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参加“创青春”大赛并获得金奖

为了推动这一模式落地,他联系专家亲临指导,并编写肉苁蓉种植技术指南,编订成册,通过绿格团队发放给当地农户。他还组建种植科普小队,主动充当技术员,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户种植技术。经过努力,治沙与扶贫的新模式初显成效,当地已形成了肉苁蓉七千多亩,锁阳一万多亩的种植规模。这一治沙新模式也获评大学生创业创业项目(国家级),并获上海市“创青春”大赛金奖,全国“创青春”大赛铜奖。

03

洱海之源的“板扎”班主任

2019年,刘智卓在结束大学本科的学习后,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去西部支教。

洱源职中的智卓老师

根据服务地需要,他被分配在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进行支教服务,并主动请缨,成为本届研究生支教团中唯一一个班主任。他负责教授数学、生物、普通话等七个班的课程,服务期内共教授612个课时。在支教的过程中,他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力求把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所指导班级气氛和谐

刘智卓一方面积极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说明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一方面立刻联系了社会爱心人士,为贫困学子提供生活资助。最终,一名濒临辍学的同学选择继续读下去。这件事,也让刘智卓被当地人称为“板扎老师”。

紧急救助心脏病发作学生

“板扎”一词是洱源话,意思是“靠谱,能干”。这个称谓既让刘智卓感动,也让他感到身上责任重大。只有真正的帮助他们树立起远大理想,让他们把梦想不仅仅放在小小的山坳里面,才能真正做好教育扶贫。

与当地学生家庭沟通座谈

为了更好的落实“智志双扶”,他和支教团的队友一同建立了“啟源未来”基金会,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支教团的这些努力,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刘智卓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团也荣获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五四青年奖章(集体)。

不管是坚韧的“治沙人”,还是基层的“技术员”,亦或者板扎的“班主任”,无论刘智卓的角色如何变化,他服务基层,青春报国的奋斗底色一直没有改变。他就像一棵梭梭树一样,紧紧的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

“每个人都是一滴水,来自于大地,汇聚于大海。西部需要我,基层需要我,那我就去往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

——刘智卓

来源 | 校团委

部分图为受访者提供

整理|益友通讯社

编辑|杨浩

责任编辑 | 金雪 祁洁

推荐阅读

1、

2、

3、

4、

5、

交大青年!

原标题:《祝贺!全市仅10人,交大小伙荣获“2019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