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返家乡实践故事 | 哲学院:脱贫战歌,青年感悟

2020-08-06 13: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于春夏之交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考察调研,关心脱贫致富情况。哲学院三位学子在家乡安康市进行实地调研,亲身感受脱贫攻坚中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展开哲学人的思考。

脱贫战歌中的真实感受

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杨伟莉

2020年已然过半,在国内外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全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表明了当前正是迎难而上的决战时刻。也正是由于此次疫情,我才有足够的时间和更加精细的视角来看待陕西安康这座偏远山城近几年来因为“精准脱贫”带来的巨大变化。因此我邀请了郝喜娇与孙月两位同学一起开展了关于家乡的脱贫成果调研项目。

(小组成员开展线上讨论)

01

调研开展

由于第一次开展此类社会调研项目,其中许多工作对我们来说存在着不少困难,有时候会针对一个细节和其他两位成员讨论很久,翻阅了许多书籍和资料之后也慢慢熟知了工作方法,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小组成员孙月负责整理相关文献,搜集汇集治理深度贫困的基本理论20篇、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各个地区的成果报道20篇,并结合安康当地的地方志以及安康地区集中贫困县的脱贫举措来看安康的近五年发展。小组成员郝喜娇负责将所有文献资料进行逻辑整理和分析总结,将收集到的资料整合汇总成初步的调研报告,形成文字初稿约2万字。

因为项目是在我的家乡开展,所以我的主要工作是结合其他两位成员所整理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实践调研,深入了解安康市脱贫工作机制,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深切的体会党和政府对于人民的热切关怀。

(文献查找与资料阅读)

在调研初期,我在走访了安康市多个扶贫空间,通过与工作人员的访谈和切身的观察了解到了扶贫工作的工作机制。

(实践调研VLOG)

02

青年感悟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在这种智慧脱贫的模式下,市内的几个深度贫困县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脱贫成果最为显著的平利县为例,就是典型的“旅游+产业+扶贫”。这种脱贫模式不仅在国家政策上给予金钱资助,更是以扶持一项特色产业来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工作和后续的产业发展问题,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支持,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扶贫工作最重要的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今年春夏之交,一张“五级书记”同框的照片刷屏了我的朋友圈。画面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在茶园考察脱贫攻坚的情况。在这张照片中我感受了什么?我看到了习总书记与其他几位书记面带微笑,向正在工作的茶农们迎面走来;想象到了茶农们戴着草帽在茶园的辛苦劳作;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扶贫政策从来都不是一纸空文,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干部同时出现在产业扶贫第一线,反映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家,层层级级的压实责任,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上下同欲者胜”,这正是脱贫攻坚一定会取得巨大成果的制胜密码。

(“五级书记”)

在目前的调研中,我已经了解到了整个安康市的扶贫工作机制和平利县的扶贫成果,也开展了一些实地走访,还有更加详细的内容有待后续挖掘。我明白目前的脱贫成果是来之不易的,一个小城尚且如此,难以想象全国的扶贫工作倾注了多少汗水和努力。我也更加感受到,国家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偏远的角落,不管贫困人口在哪里,国家都能看得见。

汉江之水发源于此,但它承担着“一江汉水送北京”的重要使命,作为安康的母亲河,她不仅养育着这篇秦巴山区,更是流出安康去滋养了更多土地。作为安康人民,依托国家政策奋斗小康,也需要以更宽阔的胸怀去拥抱世界。

03

实践后续

关于扶贫攻坚的实践仍在继续,我们将在近期前往平利县锦屏社区和蒋家坪地区,重温总书记视察之行,在群众们的介绍以及现场的切身体会之中感受总书记对扶贫致富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

来源:南开大学哲学院团委

原标题:《返家乡实践故事 | 哲学院:脱贫战歌,青年感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