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中生性行为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 心理Tips

2020-08-16 08: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不开花店了 心教育

文 | 不开花店了

高中生性行为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随着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学生们通过多种渠道更早的接触了有关“性”的知识,知道“性”,了解“性”是个体成长中必经的道路,但是很多并未成熟的孩子了解“性”的渠道并不是正规的教育渠道,这非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性教育”效果,反而让很多三观并未完全成熟的孩子对“性”产生误解,甚至在中学时期就发生不安全性行为。

在高中生性行为现状上,早在2012年姚树桥等人就就此对全国10个城市的 9744 名高一至高三学生展开调研。

结果发现在2012年,中国高中生中性行为的发生率为 12.2%(男 16.5%;女 7.8%)。

在有过性行为的高中生中,19.2%发生于 13 岁之前 (男 17.2%;女 26.2 %);30.1%与 4 个及以上的异性发生过性关系(男 32.5%;女 20.5%);36.9%的个体当前仍有性行为(男 42.0%;女 25.8%)。

而在当前有性行为的个体中,安全套的使用率为 29.9%(男 30.9%;女 27.7%);避孕药的使用率为 20.6%(男 20.0%;女 21.7%),性行为前饮酒或吸食毒品的发生率为 24.4%(男 23.1%;女 27.8%)。

且在2013年一项《我国城、乡高中生性行为发生比较》报告中发现在高中时发生过性行为的个体中男、女生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8.8%和3.3%。且其中发生被迫性行为的报告率为44.6%,城、乡分别为43.5%和47.5%,男、女生分别为39.7%和55.8%。

这些结果展示出了高达12.2%的高中生性行为发生率,高达19.2%的超低龄性行为发生率(19.2%学生的性行为发生于13岁之前),以及高达44.6%的被迫性行为发生率,这说明我国安全性教育知识的传授和普及远远不够,学生们缺乏对性正确的态度,对学生安全性教育知识普及的力度亟需加强。

但是这个数据是2012年的数据,对现在高中生性行为的情况有一定代表性但是说服力还是不够。

因此小编又去找了近期关于高中生性行为状况的文献资料,发现近期并没有以全国高中生为样本的文献,

但是在2020年彭春晓等人以二线城市的普通高中生为调查对象,发现在二线城市中普通高中生性行为报告率为5.7%,男生(8.7%)高于女生(3.2%),这个研究发现的高中生性行为报告率(5.7%)显著小于之前2012年研究发现的高中生性行为报告率(12.2%),这可能是近几年学生性教育普及工作展现出良好效果,学生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客观的态度的结果。

除了对高中生性行为现状做了调研,我国学者还针对高中生性行为影响因素做了实证研究。前人研究发现,孩子的性别、父母婚姻、主观学校经济地位、冲动特质、情绪调节方式会很明显地影响高中生性行为。

男性、父母婚姻不稳定、主观学校经济地位低下、低自尊、高冲动特质、抑郁特质及消极应对方式更可能导致孩子发生性行为。在有性行为的个体中,母亲教育水平、主观学校经济地位、高冲动特质、消极情绪调节方式会影响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率。

宋逸等人对此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那些曾经尝试吸烟,使用过止咳药水等其他成瘾物质,或目前正在谈恋爱的高中生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这些结果提示我们,想要自己的孩子度过一个健康的学生时期,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于此同时父母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展现出健康的婚姻状态对孩子感情观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感情稳定,孩子才能更尊重感情,更尊重自己,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家暴?

近期娱乐圈关于家暴的新闻是此起彼伏地沸沸扬扬,前有刘洲成,蒋劲夫后有黄景瑜和徐凯,而娱乐圈只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在社会大环境中家暴根本不算是什么重大新闻,在中国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0.81亿个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30%,且施暴者有90%是男性。

家暴对于女性的伤害是巨大的,受过家庭暴力的女性往往倾向于低自尊且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从而衍生出各类情绪障碍 (抑郁、焦虑、恐惧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更有甚者,过度的压抑和无助将引发自杀或者针对施暴者进行暴力行为(恶逆变)。

这些结论都是有数据支撑的:柏国平等人研究调查了112例家暴受害者的情绪状况,发现其中91%的个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受到焦虑和失眠非困扰,88%的个体处于抑郁状态。

王翠玲等人的研究以电话咨询的形式调查了30例家庭暴力受害女性,发现有自杀意念者占 63.3%,有自杀计划者占 6.7%,有既往自杀未遂史者占 43.3%,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表明,家暴对女性的伤害可能已经带进女性的基因中了。之所以大部分女性都缺乏安全感,是因为自古以来对女性来说最容易受到人身侵害的地方就是家庭,且家庭带来的暴力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等特质;而男性最容易受到伤害到地方是外部社会,社会上带来的暴力不像家庭中带来的暴力那样具有持续性,因此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到焦虑,更缺乏安全感。

所以,在生活中擦亮眼睛,准确识别到那些带有危险因素的个体,对避免家暴悲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洪炜等人针对婚姻中有暴力倾向的个体进行分析,发现在童年期受过情感虐待、略有经济压力或经济压力较大、具有酒精滥用习惯、有违法犯罪前科、在家中权利过高(夫妻权力分配不平等)、曾经目睹过父母动手或者经常目睹父母动手、对伴侣角色持消极看法(eg觉得妻子这个角色就是丈夫的附属品)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家暴行为。

所以所有女性朋友们在选择配偶时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有过前科浪子回头的人,也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有不良生活习惯(eg酒精成瘾,赌博成瘾等等)的人结婚后可以摇身一变为好好先生,此外再经营婚姻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双方在家庭中的权力地位太过悬殊,夫妻双方旗鼓相当才是构建健康婚姻的基本。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