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乡村闲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020-08-16 08: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乡村田园是一个独特的主题,清溪碧草、茅屋良田、浊酒庆丰,每个清新的景象都令人沉醉。避世归隐、躬耕乐道、随遇而安,各种复杂的情感都包含其中。

今天我们就一起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感受他在乡村生活时的闲情逸趣。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一生坚持抗击金兵,却因此而遭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不得不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

在这个过程中,辛弃疾开始逐渐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悠然闲适的田园诗词。这阕《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曾在《艺概》里说过:“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正是这样一阕澹语清新的作品。

开头两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短短九个字,就为我们清晰地描绘出了一幅山清水秀的画卷。

三四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说的是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相对而坐,喝着自酿的米酒,趁着醉意亲昵地聊着天。

这里的“媚好”可谓是点睛之笔,将老夫妻的那种亲密无间、温暖惬意的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出来。

他们趁醉在聊些什么呢?是对孩子的期许,家里的收成,还是年少初见之时的甜蜜往事?

《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场景了。

词的下片则描绘出老夫妻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语言平实通俗而有韵味,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大儿子身强力壮,忙着在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手巧心细,正在家里编着鸡笼;其中最有韵味的是描写小儿子的这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无赖”是顽皮的意思,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卧”字,尽显精妙。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稚嫩的少年,悠然自得地卧在溪边,嘴里的莲子还没吃完,手上已经又剥好一小把了。

他甚至还可能摇着小脑袋,翘着小脚丫,开心地哼着小曲儿。一个“卧”字,让小儿那种活泼、顽皮的形象跃然纸上。

辛弃疾的这阕词直书其事,用白描的手法将人物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更传神地将田野村间的清新环境表达得情趣盎然。

乡村闲趣是白发翁媪的醉意,是溪头剥莲的闲适,也是家长里短的琐事。

明代画家张宏就曾在一把折扇上绘制了一幅《农夫打架图》,来描绘田间地头闲适有趣的生活瞬间。

▲《农夫打架图》 明 张宏

金笺设色 16.2cm×5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炙热难耐的夏天,人们本该找个地方摇着蒲扇纳凉,但农夫们为了生计,却不得不在田间赤膊劳作。

或许是天热疲惫让人心情烦躁吧,两个农夫忽然发生了口角,于是就出现了图中的这一幕。

两人站在田埂上大打出手,周围的人努力劝架,但气急了的两个人,哪儿能因为旁人的三言两语就罢手。

画面左边这位愤怒的农夫,他身旁的朋友紧紧拉住他手中的木棒,生怕他做出什么冲动的事。

右边这位呢?也没好到哪儿去,一副要往前冲的样子,周围两个人都拦不住他。

除了这两组打架和拦架的人物,画中其他人物的描绘也十分生动传神。

带着孩子一起观战的过客;想拦住拿木棍的农夫,又不敢靠太近的乡亲;站在中间说话没人听的大哥。

站在龙骨水车里乘凉看热闹的小孩子,还有受场面刺激狂吠不已的黑狗。

图中十余个人物通过“打架”的主线相互串联,成为一个彼此呼应的整体。

各类人物虽然只是小写意,造型不够精确,但是人物形象刻画得高度精炼,神态表现得细致入微,是一幅难得的带有戏剧性情节的画作。

除了画面内容难得以外,更为难得的是它竟然是一幅扇面画。

折扇自明代开始普遍在文人雅士之间流行,除了摇摇生风的日常功能之外,更多时候,它作为书画艺术的载体,是用来展现折扇主人精神追求或显示身份地位的雅物。

这样想来,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会把社会最底层的农夫在村间的争吵打架作为主题,描绘在画扇上呢?

那我们可能就得来看一看画上的题跋了:“丁亥秋日写于横塘草阁,张宏。”

张宏是明末吴门画派的中坚人物,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师法自然造化,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

画这幅画的时候,张宏已经七十一岁了,画风更加轻松闲适,更具天然意趣。

这也许就是乡村生活最真实的样子,有浅溪碧草卧剥莲蓬的轻快,也有田间地头口角纷争的闲趣,更有五谷杂粮、柴米油盐的熟悉味道,人间烟火,分外生动。

原标题:《乡村闲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