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佛山法治乡村系列 | 佛山高明:法治铺就美丽乡村“基石”

佛山司法
2020-08-17 18: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走进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明西村民委员会水镇村,

明镜般的池塘倒映着蓝天白云,

岭南特色的青砖黛瓦传统民居古朴雅致,

屋舍俨然,村道干净整洁,

村民怡然自得,闲话家常,

犹如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

△水镇村法治宣传牌。

农村人口流动性大,外出务工人员多,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近年来,按照佛山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统一部署,高明区司法局和区普法办坚持普法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法治体检”,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力破农村人口空心化难题,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用法治力量助力“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

法治体检找病灶,按方抓药治难题

沧江河水蜿蜒流过村庄,河滩细沙银白一片。清风穿竹林而过,为炎炎夏日带来丝丝凉爽。烧烤野炊、抓鱼套鸭、插秧摘果……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的水镇村成为附近不少人体验农家乐的好去处。

然而,2015年以前,因为缺少规则约束,加之管理混乱,水镇村的村容村貌较差,村民之间不时产生矛盾和利益纠纷,甚至需要当地派出所出警调停。对此,结合乡村风俗特点、建设“法治乡村”,高明区司法局对水镇村开展“法治体检”,得出水镇村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缺少制度治理,村民法治意识低。

△水镇村《村规民约》。

针对“法治体检”结果,高明区司法局、明城镇司法所和明西村公共法律服务站给出水镇村治理清单:

一是通过普法宣传,村规民约的制定,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

二是充分发挥一村居一专职调解、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水镇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为自然村依法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引导自然村依法治理。

同时,由水镇村的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参与协助制定村规民约、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规则等,让水镇村走上以法治村的轨道。

△ 村民表决通过《村规民约》。

“法治体检”协助带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昔日的“问题村”变成了和谐村。经过净化改造的池塘清澈碧绿,村道宽阔干净,目之所及没有丁点垃圾,民楼墙上张贴着村规民约:“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建立和谐邻里关系”……据村长罗海杰介绍,有了村规民约后,水镇村顺利完成了“三清三拆”“清桉”等任务,并通过区阳光三联平台,水镇村把村事村务财务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村级权力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2019年10月,广东省妇联、省文明办公布了第五批 “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水镇村成为高明区唯一一个获评的基层单位。

在村民的一致支持下,水镇村聘请专业公司对全村发展旅游进行综合规划,盘活了山、水、田、园、林等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村中公共服务设施的承载能力,为发展乡村旅游夯实了基础。2016年,水镇村成为高明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之一。2017年,全村自筹400多万元修建了图书馆、竹制品手工艺作坊等文化康体娱乐设施。此外,水镇村还推进文旅融合,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知青屋”用墙绘加以改造,变成一条有历史味道的“知青街”,让游客感受以往的“知青岁月”。

△ 水镇村村歌。

焕发美丽新颜后,水镇村着手打造旅游振兴发展新引擎。去年5月,水镇村开始探索“农户+村集体+公司”的乡村旅游模式,成立佛山市高明区享乐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梳理盘活山、水、田、园、林等各类环境资源,拓展旅游元素,着力打造民宿、农庄等住宿和餐饮设施。经村民同意,近年来的旅游收入全部投入到配套设施建设中,以更好地带动水镇村的振兴与发展。今年“五一”假期,水镇村“试水”乡村旅游项目,仅仅3天的营业收入突破2万元,数额等于水镇村一年集体收入的1/10。

枫桥经验新实践,基层纠纷巧化解

“婆婆,最近天气转凉了,注意早晚保暖!”水镇村的村道上,明西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莫敏基在走访中亲切地和村民打着招呼。

高明区落实“一村居一专职调解员”制度,全区所有村(居)均配置了专职调解员,莫敏基就是专职调解员队伍的一员。他在明西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已有5年,今年7月获得司法部评选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莫敏基出身农村,深知在基层调解工作中获得群众的信任至关重要。除了手机24小时开机接受村民咨询,莫敏基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到田间地头走访。5年来,他走遍了明西村委会辖区内27个村小组、1732户人家了解民意,处理大小调解纠纷案件273宗,调解成功率100%,当事人履行率100%,践行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明西村“枫桥经验”。

△专职调解员莫敏基落村宣传。

“基哥(莫敏基)一直坚守在抗疫最前线,服务群众,为民普法,关爱我们外来农民!”提起莫敏基,外来承包户不由竖起大拇指。原来,疫情防控期间封路封村,外来承包户养的鸡、鸭运不出去,养殖饲料运不进来,莫敏基所在的明西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并和承包户所在的村长、村民代表积极沟通,提出通过派车中间转运的方案,减少了承包户32万元经济损失。

自疫情防控以来,明西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边排查疫情,边宣传防疫法律法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成功调处4宗涉疫矛盾纠纷。针对辖区内生产生活的特点,明西村还创建了辖区内27条自然村长微信群和外来承包户微信群,及时掌握各村矛盾纠纷情况,并及时发送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规定,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咨询等服务,并协助村民和外来承包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在高明区,像莫敏基这样的村居专职调解员还身兼法院特邀调解员一职。为了加强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有效衔接,高明区司法局与区人民法院联合制定了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村居工作方案。区法院聘请全区72名村居专职调解员为特邀调解员,以推进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将调解成果通过司法程序固定下来,达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效果。同时,在高明区司法局的组织下,村居专职调解员定期“充电”学习,以提升业务水平。目前,高明全区共举办调解员培训6场次,共500多人次参加培训。

据了解,高明区正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组织网络(平台),建立起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调解网络,全区4个镇(街道)和77个村(居)全部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全区共建有139个人民调解组织(含工作站、调解室),专职和兼职人民调解员共1163名,年平均化解纠纷2000多件,调解成功率在97.5%以上。”高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的不断延伸,为高明区人民调解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普法教育入人心,法治乡村焕新生

“通过创建‘美丽乡村·普法村村行’普法宣传品牌建设活动,高明区司法局共举办法治宣传活动120场、普法游戏200次,受众达25万人次,派发宣传单10万份。”据高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致力于下沉普法力量,以脚步丈量普法工作。结合直联联系制度设立乡村“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员、党员志愿者,入村到户走进村民家中精准普法,完善乡村法治元素,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帮助村民群众服务诉求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打通乡村普法“最后一米”。

普法工作以满足村民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为出发点。8月5日,120名村民齐聚明西村委会大会议室,参与明西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举办的“以案释法”法治讲座。调解员以辖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案例为切入点,为村民群众重点讲解了涉及农村股份制改革、村规民约等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村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农村宅基地、外嫁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问题进行解答。

△ 开展少年儿童暑假普法夏令营活动。

普法教育还从娃娃抓起。8月20日,明西村调解委员会联合村妇联、镇妇联和镇融爱家庭服务中心社工机构,在村委会开展明西村少年儿童暑假普法夏令营活动,以加强明西村少年儿童法治思想教育,提高少年儿童尊法、学法、守法意识,关爱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与安全,丰富少年儿童暑假生活。

同时,注重将日常的普法教育与“宣传月”“宣传周”等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法律意识。高明区农村人口流动性大,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乡村多以老弱病残幼居多,客观上给普法组织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为此,高明区司法局、区普法办因地制宜,结合高明乡村风俗,在人流聚集之际开展普法活动。各村居也利用村中盛事和重大节日,为村民和访客带来“普法大餐”。2018年4月30日,水镇村举办了一场“村中盛事”——水镇村“五一”美食节暨兄弟姐妹聚会,现场聚集上千村民,明西村调解委员会组织普法志愿者,举行了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的普法活动,千人共享法治盛宴。

△法治宣传。

加强法治“软实力”的同时,高明区也不断推进乡村法治文化的“硬件”建设。在美丽文明乡村建设中,各镇和村居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条件,纷纷打造各自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一村居一法治文化品牌”,依托基层党建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村级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法治景区等普法阵地。水镇村利用了竹林美景打造廉政公园。清风徐来,漫步其中,竹林沙沙作响,竹叶如碧浪翻滚,仿佛荡漾于绿色海洋里。公园还将法治雕塑、文化景观石、名家名言等法治文化元素注入其中,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传播廉洁、公平、正义、和谐的法治理念。

高明区还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为抓手,积极推进普法阵地建设。“目前,全区共77个村(社区)已有72个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村居(社区)’,今年计划对新成立的5个村(社区)进行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申报工作。”高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 南方+ 高明区司法局

编辑 林林

这么实用的干货哪里找,

赶紧关注“佛山司法”吧!

点分享

点点赞

原标题:《佛山法治乡村系列 | 佛山高明:法治铺就美丽乡村“基石”》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