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还在为“过敏性鼻炎”发愁?这味中药制成的名方,是鼻炎克星

2020-08-30 0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人们常说,第一个喷嚏是“有人想你”,第二个喷嚏是“有人骂你”。对鼻炎患者来说,喷嚏要么不来,要么一定是成群结队。“有时像钉着铁板,有时像开了水闸”,大概是对患了鼻炎最生动的形容。

正如鼻炎患者所说,随时随地携带纸巾是他们最娴熟的动作,一旦有朋友需要纸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鼻炎患者」。

在众多鼻炎种类中,有一类被称作「过敏性鼻炎」,这是一种只要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的疾病。在我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高达11%,也就是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患有过敏性鼻炎,总患病人数高达1.5亿。

更可怕的是,鼻子不舒服时,向下波及咽喉,引发「过敏性咽喉炎」,耳朵开始有堵塞感,引发「过敏性中耳炎」。因长时间鼻塞不通气,夜间睡眠呼吸困难,大脑供氧不足,容易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甚至脑梗塞、突发心脏病等。

过敏性鼻炎,顾名思义,自然和过敏反应有关,是指具有过敏体质的个体接触了过敏原(目前已知有250多种,尤其是花粉、尘螨和动物皮屑)触发了变态反应。

既然短时间内逃不过「过敏性体质」的事实,如何躲避「过敏原」就成了当下简捷又快速的治疗方法。

大部分人群的过敏原具有明显季节规律,如花粉和尘螨。而冷门的过敏原,医生会建议做系统筛查,叫「过敏原检测」,由于费用高且对指导治疗没有明显帮助,大部分患者会拒绝。

在中医上,把过敏性鼻炎叫鼻鼽或鼽涕。与西医治疗方法略有不同,强调「在各种过敏原中生存,就必须要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西医叫做「免疫力」,中医叫做「卫气」。

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上,中医讲究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通过改善患者的体质,提升自身的“正气”增强抵抗力。

★在鼻炎的发作期,以“祛风邪、散热和开窍”为主,即赶走风寒邪气,恢复鼻腔的通窍功能。”

有一味中药治疗鼻炎作用很突出,它就是“苍耳子”,在《药性赋》中就指出苍耳子具有“透脑止涕”的作用。中医认为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等功能,适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济生方》就记载了一个以苍耳子为主药治疗鼻渊兼有外感风寒病症的方子:苍耳子散,将苍耳子与辛夷、白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配伍。

苍耳子散配方里苍耳子宣通鼻窍、祛风止痛;辛夷、薄荷、白芷增强祛风通窍止痛等功效并能对抗过敏反应,全方可以抑制鼻腔细菌的生长,有很好的消炎作用。

中成药鼻渊通窍颗粒,是根据《济生方》所载“苍耳子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成,由黄芩、薄荷、麻黄、辛夷、苍耳子、丹参、生地黄、天花粉及茯苓等14味药材组成,具有宣塞通窍、疏风清热的功效,用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腔分泌物增多、头疼等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鼻渊通窍颗粒好就好在,在“苍耳散”基础上既加入散风止痛的麻黄、藁本;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的生地、天花粉;清热解毒消除炎症的野菊花、连翘和黄芩;还有凉血活血的丹参茯苓。

总的来说,清热凉血解毒作用更强,鼻塞时作的症状能快速改善。其实对不仅对鼻塞有效,对因此引起的鼻腔分泌物增多、鼻甲肿胀、头痛头晕等都有效。

此外,由于是纯中药制剂,鼻渊通窍颗粒还获得《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儿科分册》风热证过敏性鼻炎和肺经风热证鼻窦炎的推荐。

过敏性鼻炎患者,不是生下来就对病菌过敏,而是对环境的反应很灵敏。既然环境一时无法改变,就必须要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治疗过敏性鼻炎,不能只针对鼻腔疾病的症状治疗,应调整自己的体质偏颇,全面提高免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拔根塞源”的效果。

陈洁医生介绍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口腔颌面外科主任,睡眠障碍诊治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小儿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耳鼻咽喉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耳鼻喉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小儿学组副组长。中妇幼儿童耳鼻喉科微创学组委员。

擅长:各种儿童复杂睡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和手术相关的综合治疗方面。手术经验丰富。在复杂儿童上气道,中心气道疾病的手术治疗上经验丰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