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携手推进一体化,沪苏浙皖各自优势如何化为长三角整体优势

澎湃新闻记者 常正尚
2020-08-26 11:02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总书记首次就此专门召开座谈会进行部署,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次按下“快进键”。

习近平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第二,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第三,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去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公布。《规划纲要》赋予了长三角“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并明确长三角将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今年以来,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先后出台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结合各自优势和长板,对《规划纲要》进行全面细化落实。从这些“施工图”中,可以看出4省市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如何扮演好自身角色,把各自比较优势化为长三角整体优势,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习近平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说,三省一市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上海:引领长三角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根据《上海市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下简称《上海实施方案》),上海的目标是:

到2025年,上海“五个中心”核心功能和服务辐射能级显著增强,跨区域多领域深化合作达到较高水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上海龙头带动作用更好发挥,努力形成长三角共性与个性相得益彰、合作与竞争相互促进、集聚与辐射相辅相成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

到2035年,上海城市核心功能更加凸显,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建成,城乡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引领长三角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上海实施方案》确立了七大重点聚焦的一体化发展领域,从而为加快上海与苏浙皖对接、推动国家《规划纲要》中所明确的重大事项、重大项目落实落地划定了路线图。

这七大重点领域分别是:提升上海服务辐射能级,共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共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共同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共筑绿色美丽长三角;强化政策协同制度衔接,共享公共服务普惠便利;深化对内对外开放联动,共促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建设统一开放市场体系,共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其中,在提升上海服务辐射能级方面,《上海实施方案》提出,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加快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围绕上海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的“1+8”区域范围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格局,发挥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在功能、交通、环境等方面的衔接,促进区域空间协同和一体化发展。

在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方面,上海将全力打造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张江实验室创建为国家实验室,与安徽合肥共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同时,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推动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加快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上海实施方案》明确了上海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三大重点区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虹桥商务区。在这些区域,上海将探索一体化制度创新,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推进对外开放,实现共享共赢,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下简称《江苏实施方案》),江苏的目标是:

到202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市场开放、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到203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城乡区域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水平优质化并趋于均衡,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走在全国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前列。

《江苏实施方案》明确了江苏需要落地落实的重点任务、重要事项、重大政策共60条,是江苏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任务书”和“线路图”。

这60条举措分为两大方面,分别为聚焦“一体化”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聚力“高质量”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

其中在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方面,《江苏实施方案》提出主动服务、积极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充分集成江苏优势,加强与浙皖战略协同,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加速全省域一体化发展,并从强化区域联动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3个方面,明确了9条重点任务。

根据《江苏实施方案》,为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江苏将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等9个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为主体,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和强劲活跃增长极;加快苏北全面融入一体化发展,增强中心区对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的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加快推进都市圈发展。着力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典范。大力推进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苏锡常通对接上海“五大中心”建设,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发展。加快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支持连云港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战略支点。推动宿迁与长三角中心区深层合作。

在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方面,《江苏实施方案》围绕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和合力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7个方面,明确了51条重点任务事项。

《江苏实施方案》提出,将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走“科创+产业”道路,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技术研发,组织实施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和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集中突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人工智能、车联网、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卡脖子问题,奋力走在全国前列。

同时,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为重要极点,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宁杭生态经济带为支撑,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共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浙江:打造长三角创新发展增长极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

根据《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下简称《浙江行动方案》),浙江的目标是:

到2022年,跨区域多领域合作联动水平明显提高,区域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机制更加完善,公共服务跨区域便利共享水平不断提升,一批标志性工程全面推进,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浙江片区建设初显成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到2025年,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科创产业、城乡区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较为完善,将浙江打造成为长三角创新发展增长极、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长三角幸福美丽大花园、长三角改革开放引领区。

到2035年,全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实现更高水平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实现优质均衡,城乡区域差距基本消除。长三角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全面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更趋完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浙江行动方案》公布了9大重点任务,包括高水平建设大湾区,共同构建长三角产业创新协同体系;高品质建设大花园,共同加强长三角生态环境联保共治;高标准建设大通道,共同构筑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高能级建设大都市区,共同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金南翼;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共同打造长三角“一带一路”枢纽;高起点发展数字经济,共同打造长三角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共同促进长三角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高普惠共享公共服务,共同提升长三角居民美好生活水平;高效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共同建立长三角统一开放大市场。

其中,在共同构建长三角产业创新协同体系方面,浙江将以环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合作,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合作平台,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主载体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领航地。

在共同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金南翼上,《浙江行动方案》提出,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推动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开放、便捷、宜居、花园、智慧、人文之城。加强杭州、宁波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协调联动,共同编制实施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探索建立重点领域一体化体制机制。支持嘉兴建设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积极承接虹桥商务区服务功能,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提升同城化水平。支持湖州、绍兴、舟山等地积极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

《浙江行动方案》专门用了一个章节阐述如何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浙江提出,在加快建设示范区浙江片区的同时,将以嘉兴全市域、湖州市区为重点,共同构建一体化示范区紧密型联动发展区,加快复制推广一体化示范区经验,推动全方位深度融合,探索更大范围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浙江行动方案》还表示,将着力打造一批省内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包括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甬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根据《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下简称《安徽行动计划》),安徽的目标是:

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前列,人均水平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心区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省域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区域、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领域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到2035年,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机制高效运转,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构成,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基本建成。

《安徽行动计划》表示,安徽将坚持上海龙头带动,联手苏浙,扬皖所长,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绿色发展样板区,建设长三角联通中西部的重要开放枢纽。

行动计划明确了9个方面重点任务,分别是:高质量推进“一圈五区”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合力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主动参与全球分工,推动更高水平协同开放;优化区域生态系统,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增强民生保障能力,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统一开放市场体系。

其中,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安徽将立足比较优势,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加强与沪苏浙对标对接、合作共进,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多点支撑、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包括高质量建设合肥都市圈、加快发展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

对于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合力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安徽行动计划》提出,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即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和“一室一中心”(即安徽省实验室和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分平台,构建“高新基”全产业链项目体系,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融通发展,不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对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安徽行动计划》明确,强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主动对接和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积极承接上海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和苏浙产业转移,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责任编辑:谢春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