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除了惊心动魄,“水上搜救”的背后还有这些……

2020-08-26 16: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堪比大片的直升机海上营救?出生入死的水上紧急救援?关于水上搜救,你是否觉得它神秘又惊险?本期热点讲坛,我们邀请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救助管理处处长杜海鹏来为大家系统讲解我国水上搜救的前世今生,为你揭开这层神秘面纱。

先一起感受下

惊心动魄的

救!捞!现!场!

1

何为水上搜救?

总体来说,从国家专业的救援力量来看,从1951年起就有一支专门从事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的队伍——中国救捞。中国救捞是个简称,便于在国内外相关场合使用,其全名是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是交通运输部直接领导下的一支队伍,是水上搜救的主力军、国家队。

具体来说,水上搜救是我国政府统一协调有效资源,开展遇险监测、应急通信保障,对在水上遇险的人员、船舶、航空器实施搜寻救助的行动。我国是航运大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内河通航资源。我国分别于1982年、1985年、1995年、2017年相继加入《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并郑重承诺:保障在我国沿海及内河通航水域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

因此,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上搜救工作,全面提高搜救能力,对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的险情实施快速、有效救援,充分展示我负责任大国、负责任政府形象。

那么

我国的水上搜救工作

具体是怎么开展的?

2

水上搜救谁来干?

从国家专业的救援力量来看,从建国初期就有一支专门从事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的队伍——中国救捞。中国救捞是个简称,便于在国内外相关场合使用,其全名是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是交通运输部直接领导下的一支队伍,是水上搜救的主力军、国家队。

此外,我国水上搜救力量还包括,军队、国家公务力量(如海事、渔政、海警等)和一些社会力量。

可能大家会疑惑

为什么说中国救捞

是水上搜救的主力军呢?

有句俗语说的好

“光说不练假把式”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救捞

系统了解

这支水上搜救的主力军、国家队↓↓↓

3

中国救捞承担着什么

杜海鹏说,中国救捞主要承担着对我国管辖海域发生的海上事故的应急反应、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及其他对海上运输和海上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等多项使命。

中国救捞由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统一垂直领导管理的3个救助局(含4个救助飞行队)、3个打捞局组成,拥有近万名救捞职工,近200艘救助打捞船舶,20余架救助直升机,已经在中国沿海建立了较完整的海上救助网络,形成了救助、打捞、飞行三位一体的队伍建制,具备了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

现在大家对中国救捞有了初步的印象

为了使大家更系统地了解中国救捞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中国救捞的主要力量和运行机制

手指上滑继续看

4

中国救捞有什么?

中国救捞是我国专业海上救助打捞队伍,是国家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交通战备、海上维权的重要力量。

(一)人员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中国救捞一直努力开拓渠道招贤纳才,多管齐下培养人才,创新机制激励人才,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目前,中国救捞拥有职工近万人,主要包括从事救助、打捞、飞行工作的“三方面力量”,其队伍的核心是“四大员”,也就是船员、飞行员、潜水员、救生员。这支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占比55%,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一半,职工平均年龄36岁,大家年纪轻、专业技术强、爱岗敬业、敢于拼搏,在海上危难的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去、救得下来,潜得下去、捞得起来。

(二)装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国家投资装备设施建设的同时,救捞系统自身也积极筹措资金购置建造先进装备。目前,救捞系统拥有专业救捞船舶近200艘,救助直升机20架、训练机4架。

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新建造了很多5000吨、6000吨、7000吨等级别的大型救助船,最近正在建造1万吨以上的更大的船舶,这种大型船主要用于深远海或者恶劣气象海况下的救助;新建了一大批双体快速救助船,这种船型引入海军后就是现在列编的DDT,这种船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35海里每小时的速度,换算成公里将近70公里了,主要用于非常紧急时刻的救助;从国外购进了多架功能先进、性能稳定的EC225、76型等大中型救助直升机,逐渐构成了空中快速应急保障体系;新建了起重能力5000吨的深水打捞起重船“德合”轮、起重能力4500吨的抢险打捞工程船、50000吨自航半潜船“华洋龙”轮,饱和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等大型抢险打捞工程船舶;引进了6000米级深海拖曳系统、遥控式潜航器、自主式潜航器等深海搜寻作业装备。

就在2020年8月18日上午,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首艘插桩式抢险打捞工程船“华祥龙”正式列编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我们亲切的称“华祥龙”为“大长腿”,他的船长有130米,续航力3600海里,4条“大长腿”高90米,单桩最大举升能力5600吨,作业水深达50米,可无限航区航行,具有海上作业如履平地、动力先进环保、作业能力强和生活配套齐全便利等特点,标志着中国南海海域快速应急打捞再添重器。

涉及到装备,还有一些无人机、无人艇、气垫船、抽油装备、潜水设备等等吧,涉及面很广,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中国救捞这些装备既能鹰击长空、又可鱼翔浅底,良器在手,可堪大用。

(三)机制

人员,装备有了,你们可能会问,你们怎么能够确保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呢?水上搜救最重要的就是时间,那中国救捞如何保证自己可以第一时间赶赴救助现场实施有效救援呢?

在中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我们在北至鸭绿江,南至南沙群岛共设置了24个救助基地、88个救助船舶值班待命点、10个救助飞行基地、115个临时起降点,并建立了19支应急救助队,基本实现了应急救捞网络全覆盖。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昼夜不间断地坚守岗位,为我国沿海海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在这里,特别要和大家说一说我们多年来形成的的动态待命值班机制。

中国救捞的专业救助船舶不是那种在港内值班或靠在码头上值班,而是针对各海区的救助特点,把船舶、装备和人员优化调整,部署在通航密集区、事故多发的水域的动态值班制度。根据“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希望”的理念,最大限度发挥海、陆、空三者联动效应,变远距离待命为近距离待命,变静态待命为动态待命,变被动待命为主动待命,因“动”一点而“活”全局,体现了“动态、快速、灵活、专业”的特点。

举例来说,北海救助局北海1号位待命点设置在大连和烟台的海上航线中间,这里通航密度大,险情发生率高,我们在这里常年部署一艘8000Kw的专业救助船舶,确保险情一旦发生,能够迅速出动,实施有效救援。同时,我们也专门制定了《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救助联动实施规定》,中国救捞下辖的各打捞局一旦接到需要救助的请求时,各打捞局的施工作业船舶要本着“就近、就便、快速、高效”的原则,立刻赶赴现场,开展或协助进行救援。

正是有了这不断优化的机制,中国救捞才能在接到险情救助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有效救援,确保每一位遇险人员最大可能获救。

(四)能力

我想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海上发生险情大部分时间是狂风巨浪,中国救捞队伍的能力能否有效应对。

刚刚介绍到的5000吨级的大型救助船,能够抗击12级风14米浪高,在9级海况下实施有效救助;救助直升机飞行救助半径110海里,单次最大救助人数达20人;打捞工程船单船起重能力5000吨、单船抬浮能力为50000吨;饱和潜水已具备300米作业能力;机械力量支持作业水深拓深到6000米;一次溢油综合清除回收能力单船达到3000吨。这些都只是救捞系统能力的冰山一角。

水上的救助很常见,在这里就说一说平常不为人知的水下救助的事情,说到水下,中国救捞的饱和潜水技术了是必不可少的,救捞系统饱和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上面配置的饱和潜水装备可以使潜水员下潜至313.5米的水下作业,这个能力成功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我认为除了上述介绍的情况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救捞这支队伍骨子里的精神和文化。

(五)精神

众所周知,水能兴利,亦能为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也给人类带来残酷的灾害。所以,水兴起了渔业捕捞、水运交通等,同时也促进了救助打捞的发展,形成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崇尚以人为本、救生救难、积德行善的传统美德。自宋代起,中国即形成了海神妈祖扶危济困,保护海上人员安全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起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历经千年,救生救难、舍己救人的伟大妈祖精神和信仰传承四海、千古流芳。中国民间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一路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影响所及,妈祖逐渐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中国民间信仰和崇拜神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地有3亿妈祖虔诚信奉者,妈祖庙宇达12,000余座。

中华民族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继承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

同样,中国救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拼搏奉献、救生救难,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诗篇,形成了“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

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作风;

确定了保障水上人命、环境、财产安全的救捞使命。

制定了努力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支撑保障、永远当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者、推动者、贡献者的救捞愿景。

这支队伍也涌现出了全国人大代表金锋、党的十九大代表钟松民等一批救捞英模,打造了“华天龙”“南海救助局示范船”“李嘉工作室”等一批基层文化品牌,烟台打捞局、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相继涌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妇女标兵”“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上,金峰同志代表中国救捞登上了彩车接受习总书记检阅。具体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这些荣誉都铭记了中国救捞广大员工不畏艰险、舍生忘死、救生救难、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中国救捞人员精干,装备精良

技术精湛,意志坚定

接下来

我们来看看中国救捞取得的成绩

5

中国救捞干了什么?

忠诚履职,有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杜海鹏:中国救捞自1951年成立至今,共执行应急救助抢险任务20185余起,紧急出动救捞力量27924余次,在极端恶劣的气象条件下,从生死线上共挽救了近81000名遇险人员的生命;在惊涛骇浪中奋力拼搏,救助了5300余艘中外籍船舶,成功打捞1800余艘沉船,直接获救财产总价值约1333.24亿元。

数据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但是不够生动形象,下面我再和大家讲一些经典的救助案例。

多年来,我们成功处置了客船“宝华”轮、“双子星”轮、“和航兴龙”轮、“北游25”轮等海上大规模人员遇险,在疾风骤雨中确保数百人转危为安;在“湘安化机3699”“锦泽”轮等翻扣、翻沉的船舶中,通过潜水入舱和船底开洞方式成功救助被困船内长达数十甚至百余小时的幸存船员;圆满完成了沉没在青岛黄岛油码头的“大庆245”轮、长江航道的“大庆236”轮、厦门港航道的油轮“运鸿”、珠海港的液化气船“长威”轮等数十起油轮、化学品船、液化气船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任务;紧急处置了大连、青岛、珠江口等重大海上溢油污染事件,防止了海洋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扩大;圆满完成了多省区因“桑美”“威马逊”“天鸽”“帕卡”等超强台风造成的海上特大灾害的抢险救灾任务。完成的这些任务绝大多数是急难险重任务,是非国家专业力量难以应对的突发性事故。

例如成功开展大型油轮“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的应急处置

2018年1月6日,装载11.13万吨凝析油的“桑吉”轮与满载货物的香港籍“长峰水晶”轮在中国东海海域发生碰撞。中国救捞所属的东海救助局和上海打捞局在成功救助了失火的“长峰水晶”轮及船上21名船员的同时,4名救助船员冒着生命危险,强行登上火焰和毒气达千米高的、正在燃爆的“桑吉”轮搜寻生还者,成功带回两名遇难者遗体,取回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仪,并在该轮沉没后逐一排查沉船燃油舱、货油舱、污油舱、机舱等舱室,探明沉船存油情况并抽取出70.3立方米油污水,得到了伊朗政府和国际同仁的高度赞誉。中国救捞在“桑吉”轮这起碰撞燃爆事故中,成功实施国际大救援及后续处置,是维护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形象、外交大局的充分体现。

远的不说了,就说这两天网上点击率非常高,多家媒体报道的长江口碰撞失火的救助,相信大家不少人也都点击了。这起救助发生在8月20日,也就是上周四,装载约3000吨汽油的油船“隆庆1”轮与砂石船“宁高鹏688”在长江口灯船附近航道上发生碰撞。“隆庆1”轮失火燃爆,14名船员失联;“宁高鹏688”轮进水沉没,3名船员遇险。在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统筹协调下,我们派遣多艘专业救助船、多架救助直升机和特勤救助队等力量迅速赶赴现场,成功救起3名落水的遇险人员,扑灭熊熊燃烧的大火,并冒着船体温度较高、油气浓度较大,且随时可能复燃爆炸的风险,先后两次共派遣12人次救助人员登上遇险船,全面搜寻遇险失联人员、核查船舶数据记录仪、勘察船舶破损和汽油泄露情况并找到8具遇险人员遗体,最终赶在台风侵袭之前,将遇险船安全顺利拖带至指定水域。并进行抽油过驳作业,在作业中,稍有不慎,产生的静电都会引起汽油燃烧,带来巨大危险。现在,我们仍然在开展抽油过驳作业,应急处置工作还在进行中。

除了海上的应急突发事件以外,我们还圆满完成了长江、湖泊等内河水域的应急突发事件。

如圆满完成重庆长江二桥坠江公交车搜救打捞任务。

2018年10月28日,在重庆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公交车坠江事件,车上共15人遇险。险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和交通运输部领导的指示要求,中国救捞组织上海打捞局派遣22名指挥和技术人员分两批次赶赴现场,先后组织潜水员下水作业20班次、作业3038分钟,在水下75米深处搜寻打捞起7具遇难者遗体、行车数据记录仪和事故车辆,高效地完成了此次应急抢险打捞任务,这是中国救捞首次执行长江三峡库区的大深度潜水救援任务,为失踪人员搜救和事故调查提供了有力支持。

再如圆满完成“东方之星”沉船扳正起浮作业。

2015年6月1日,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所属“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大马洲水道遭遇罕见大风瞬间翻沉。事件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救捞系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出精干力量赶赴现场,科学制定搜寻打捞方案,历经4天3夜,潜水作业2158分钟,成功实施沉船扳正起浮作业,为后续搜救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就在今年7月7日1145时,贵州省安顺市1辆2路公交车(车牌号GU2086D、车身长10米、纯电公交车)对向行驶至虹山水库时,冲破护栏坠入水库,人员伤亡情况不明,水深不明。在7月9日,应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请求,按照交通运输部领导批示要求,我们紧急派遣14名专业救捞人员携带潜水装备连夜紧急赴贵州安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2路公交车坠入虹山水库的相关物品物证搜寻打捞工作。累计潜水时长334分钟,搜寻面积共计224平方米,高效打捞起相关遗留物品,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精心筹划组织,执行国家政治军事外交和救灾任务。

杜海鹏:多年来,我们完成了十九大、全国“两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军成立70周年等重大政治活动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的专项海上应急值守和安全保障任务,为我国重大政治外交活动顺利圆满完成营造稳定有利环境提供了坚强支撑。

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航母就是由中国救捞拖带回国的。

除此之外,中国救捞还积极参加国家载人航工程、空间站工程、探月工程。特别是完成神舟系列飞船航天发射任务海上应急保障。就拿去年发射的长征十一号火箭来说吧,我们派遣救助船拖带、护航平台前往指定海域,协助发射平台抛锚和精准定位,圆满完成专项保障任务。中国救捞在近几年不仅为国家宇航员提供了海上培训,而且在交通战备方面也承担了重要工作。同时,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辽宁抚顺、广东湛江和汕头等地特大洪水中都有中国救捞的身影。在海上特殊政治、军事、外交任务和抢险救灾任务中,作为国家专业救捞队伍,我们随时听从党和政府的调遣,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履行国际公约义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杜海鹏:多年来,救捞对外交流合作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国际,由点到面,亮点纷呈、全面推进,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官方和民间救助打捞机构密切了联系、深化了交流、加强了合作,扩大了中国救捞在国际救捞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国救捞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和国际救捞联合会事务,3次连任IMRF董事,7次连任ISU执行委员。

国际海事组织自2007年以来的13年间,为中国救捞颁发了30份(其中1个奖章、8份奖状和21封表扬信)“海上特别勇敢奖”奖章、嘉奖证书和表扬信。2018年,救捞系统广州打捞局高级潜水员钟海峰荣获国际海事组织颁发的“2018年海上特别勇敢奖”奖章。2019年救捞系统广州打捞局赴马来西亚执行“荣昌8”轮应急救助团队荣获国际海事组织“2019年海上特别勇敢奖”证书,这些荣誉铭记了中国救捞一线员工不畏艰险、舍生忘死、救生救难、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如跨洋搜寻马航MH370失联客机,书写了中国救捞跨国跨洋执行国际搜救任务新篇章。

2014年3月8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中国救捞第一时间派出3艘大型远洋专业救助船及专业技术人员赶赴泰国湾、马六甲海峡和南印度洋,开展了长达60多天的探测搜寻工作,累计搜寻约140多万平方公里。随后,中国救捞再次派遣一艘大型远洋救助船于2016年1月11日开赴南印度洋执行马航MH370失事客机水下搜寻任务,克服咆哮西风带、强台风侵袭,顶住12-14米狂涛的怒击,一直到当年12月23日,连续执行任务348天,累计航行里程36,000余海里,搜寻扫测2,861平方公里,排查39个疑似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负责任国家的承诺与担当。

又如积极参与跨国海上人命救援行动,不畏艰难千里驰援。

2018年3月21日,多米尼加籍挖沙船“荣昌8”轮在马来西亚麻坡附近海域翻扣,船上18人遇险。应马来西亚政府请求,中国政府立即派遣中国救捞所属的广州打捞局专业潜水应急救助队赶赴现场,冒着巨大生命危险,昼夜连续施救,从翻扣漂移且摇摆不定的沉船中,成功救出了被困56小时的2名遇险船员,受到马来西亚政府和遇险船员家属的高度赞扬。

此外,自2018年7月起,中国救捞派遣专业救助力量在南沙群岛开展常态化值守,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南海南部海域救助力量布局,为国家专业救捞队伍更好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大力弘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救捞取得上述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出了一条符合党情、国情、民情、世情的救捞特色发展之路。从中我们凝练了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履行救捞职责。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救捞来说,加强应急救助、发展抢险打捞,维护好海上人命、环境、财产安全,保障的是人民群众最根本的生命权、财产权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履行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以及抢险打捞的救捞职责,不断提高海上安全保障水平。

二是必须始终加强专业救捞能力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四个强救”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强救、科技强救、管理强救、文化强救”战略,是不断增强救捞能力、打造“三坚三精两关键”专业救捞队伍的关键举措,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四个强救”战略,才能建成精干实用的国家专业救捞队伍,从而不断提升救捞能力和水平、高效安全的应对海上重大突发事件。

三是必须加快推进《国家规划》落实,坚定不移地加强“四个救捞”建设。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既是公共服务,更是公益事业。救捞历史证明,每一次救捞的大发展,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视与支持,特别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国家规划》,为救捞事业发展和职责履行提供了坚强可靠保障。救捞系统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部党组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加强“高效救捞、智慧救捞、平安救捞、文明救捞”建设,确保在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能够冲得上去、救得下来、潜得下去、捞得起来,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四是必须大力弘扬救捞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救捞文化建设。“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通行的人类优良文化的缩影。我们要不断传承救捞精神,切实加强救捞文化建设,以“学先进、树新风、建体系、创一流”活动为载体,培养和树立具有救捞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打造在危难关头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的国家专业救捞队伍,为救捞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是必须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救捞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救捞发展之路。实践证明,救捞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发展思路的明确和发展理念的系统创新。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中国救捞发展之路,是支撑救捞事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五大发展”理念在救捞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继续推进和完善三个三位一体的救捞格局,这是60多年救捞发展逐渐形成的,是救捞的特色和基础。新时期这个特色和格局需要引进科学发展的理念,顺应时代的要求,保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巩固三个“三位一体”的救捞发展特色优势,统一思想、整合资源,保持持久专业优势、竞争优势、主导优势,实现救捞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6

今后救捞怎么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以提升救捞能力为根本,全力以赴履行救捞职责,着力抓好规划落实编制,着力发展救捞经济,着力加强救捞党的领导和建设,奋力推进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建设,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突出深海内水,健全设施装备体系

加快推进综合救捞保障基地和救助机场建设,完善海陆空立体救捞网络布局;加快深远海救捞装备配置,推动10万吨及以上半潜式打捞工程船、起重能力8000吨及以上半潜式抢险打捞起重船配置,加快不同水深饱和潜水支持母船和饱和潜水成套装备、大型溢油回收船及配套设备建造配置,强化深远海综合应急处置能力;优化救助装备配置,加快建造功率2万千瓦、排水量1万吨级以上无限航区大型救助船舶,推动大中型救助直升机、中远程固定翼飞机等救助航空器装备入列,加强深远海搜寻扫测救捞装备配置,推进水下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救捞装备配置应用。

》突出核心技术,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救捞将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突破高海况条件下群体性遇险人员快速搜救、深远海搜寻扫测救捞、大吨位大深度沉船快速整体打捞、大面积海上溢油和沉船存油及危化品污染等应急处置技术研发,推动形成饱和潜水、深远海搜寻救捞等一批先进技术与专利成果。

》聚焦“专精强特”,健全人才队伍体系

中国救捞将推进高精尖人才建设,以专业化、精干实用、本领高强、技能独特为导向,加强救捞船员、飞行员、潜水员、救生员、深海救捞技术团队等引进培养,健全实战化训练机制,加强救助飞行研究训练中心、救助航空器维修训练中心、三亚救捞训练中心建设管理;完善救捞训练保障机制,搭建实战化训练平台,打造信念坚定、作风坚强、执行坚决、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在关键时刻能起关键作用的国家专业救捞队伍。

》深化行业融合,健全应急联动管理体系

强化部救助打捞局、各海区救助局和打捞局、救捞基地站点的领导管理和指挥协调职能,促进空中、水面、水下专业救捞力量协同发展;优化应急合作机制,在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及交通应急管理框架内,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跨地区、海陆协同融合。健全内陆水域应急救捞机制和专群联动机制,加大内陆水域应急救捞投资力度,完善内陆应急救捞激励保障制度。

》坚持共建共享,健全国际合作体系

中国救捞将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深化与港澳台及东盟国家海上救捞合作。积极履行国际公约义务,推动建立海外救捞行动便利机制。完善双、多边救捞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国际救捞联合会(ISU)等国际组织工作,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水上交通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提升“一带一路”海上沿线及重要运输通道应急保障能力。

最后,

跟大家分享1个

水上搜救小知识

一定要牢记!

当我们在路上遇到困难时,我们会拨打110电话,但是,在海上突发险情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我们也有全国水上搜救专用号码--“12395”。“12395”水上搜救专用号码的建立的目的是向水上从业人员提供一个方便记忆,不存在地域差别,且操作简单的报警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水上遇险人员快速报警的需要。自2000年正式开通以来,“12395”在全国的海上搜救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们希望大家永远也不要拨打这个电话。但是在海上,船舶一旦发生碰撞、触礁、搁浅、漂流、失火等海难事故或遇人员落水、突发疾病需要救助,就可拨打12395向海上搜救中心报警,海上搜救中心会协调最近的船舶提供救援。在这里,教大家一个快速记忆的窍门:“12395”的谐音就是“123救我”,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了?

转自:交通运输部

原标题:《除了惊心动魄,“水上搜救”的背后还有这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