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自然》重磅:破解女性新冠死亡率更低之谜

2020-09-06 08: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奇点糕 奇点网 来自专辑新冠病毒研究进展

新冠肺炎这个病,还真是男女有别。

上个月奇点糕们提到过,。

其实从武汉疫情早期报告的数据开始,这种男女有别的趋势就存在,当时也有不少读者提出过疑问。而把范围扩大到全世界的话,各国报告的死亡病例男女比也是六四开[1-2]。阐明这种现象的成因,或许就能帮助我们向战胜新冠更进一步。

在本周四的《自然》上,发布了一项由耶鲁大学团队进行的最新研究:感染新冠病毒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免疫应答特点,或许是新冠肺炎死亡风险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

这项研究分析了98例今年3-5月间就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病毒载量和抗体水平并无差别。研究者们结合患者的基线特征、临床特点,还有采集的患者鼻腔、唾液、血液样本,分析了患者初始免疫反应与预后的关系。

研究发现,男性患者免疫反应的特点,是IL-8、IL-18等多种与固有免疫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明显升高,而T细胞的激活偏弱,患者年龄越大激活就越弱。这种特点可能导致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病情更加凶险。

而相比之下,女性患者体内的免疫应答则以T细胞激活为主,即使是高龄女性,被感染后仍然能激活足够强大、持久的免疫反应,从而迅速杀灭被感染的细胞,有效控制病情。

主持研究的耶鲁大学教授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表示,这种免疫差异还可能使男性对新冠病毒更易感。因此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指出,新冠肺炎的治疗和疫苗使用,或许也应根据性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免疫调节策略[3]。

防疫抗疫,一刀切也不好

(图片来源:Pixabay)

其实用科学家的话说,免疫系统的性别差异,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在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性传染病中,男性患者病毒载量普遍较高,提示免疫功能较弱[4];但女性的多种自身免疫疾病高发,也可能与较强的免疫反应有关。

免疫功能的强或弱是好是坏,还得具体分析才行,毕竟不同的疾病对免疫应答的需求不一样,具体激活的免疫相关机制也有不同。

所以才有了本次耶鲁大学团队的分析,这项研究分析的98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是39例普通型患者,B组则是病情特点更多样化的“全患者组”,此外还以未感染新冠的医疗工作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来全方位分析患者的免疫应答特点。

研究的发现正如前面所说,男性患者在疾病初期就出现IL-8、IL-18等细胞因子升高,病情过程中还有CCL5的升高,而女性患者则是CD4+/CD8+T细胞同时被激活,IL-6、IL-2等与T细胞激活相关的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也明显升高。

男女患者的免疫激活特点差异

A组的39例患者中有12例后续出现了病情加重,恰好是男女各半,于是研究团队分析了免疫应答与疾病进展的关系。轻症与重症患者病毒抗体水平基本相当,而细胞因子和T细胞的激活程度,是与病情进展有关的重要因素。

在男性患者当中,T细胞激活程度越弱,病情可能就越严重,但这种相关性不存在于女性患者中;而对女性患者,固有免疫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越高,病情进展风险就相对越高,这种相关性也是男性患者没有体现的。

这种分析也是基于不同的细胞因子类型得出的

那么这些发现,对抗击新冠肺炎的后续努力有何影响呢?

首先是在治疗方面,对男性患者可以使用疫苗或免疫调节疗法,尽量激活更强的T细胞免疫;而如果女性患者在疾病早期,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因子升高,也可以针对性地去控制,降低发展到重症的风险。

而新冠肺炎免疫应答的性别差异,对于疫苗接种可能也有影响,比如T细胞免疫较强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可能只需要一针,而本次研究中T细胞免疫应答最弱的老年男性,可能就需要多次接种了。

不过由于研究的样本量不算大,且患者平均年龄超过60岁,研究结论还有待后续验证。但如果真能把性别差异的发现,转化成抗击新冠的攻略秘籍,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啊。

编辑神叨叨

虽然2020年的ASCO已经结束了,但是它对未来几年癌症治疗领域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为了帮助大家快速抓住今年ASCO的重点,高效获取前沿进展的全景认知,我们又全力打造了《ASCO2020趋势解读》。

全面梳理了9大癌种,300个口头报告中的关键学术研究,帮你用90分钟全面纵览ASCO盛会的重磅进展。

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就可以购买,原价59元,认证用户只需39元。如果你之前在购买奇点其他课程的时候已经认证了,那么就直接购买吧!

参考资料:

1.Wang D, Hu B, Hu C,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J]. JAMA, 2020, 323(11): 1061-1069.

2.Gebhard C, Regitz-Zagrosek V, Neuhauser H K, et al. Impact of sex and gender on COVID-19 outcomes in Europe[J]. Biology of Sex Differences, 2020, 11(1): 1-13.

3.Takahashi T, Ellingson M K, Wong P,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immune responses that underlie COVID-19 disease outcomes [J]. Nature, 2020.

4.Collazos J, Asensi V, Cartón J A,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al, immunological and virological parameters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treated with HAART[J]. AIDS, 2007, 21(7): 835-843.

头图来源:Pixabay

本文作者 | 谭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