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组织部长篇(九) | 用实干担当书写脱贫攻坚美丽画卷

江西组工微讯
2020-08-30 20: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原创 第4146期 江西组工微讯

小微按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江西组工微讯开设“小康路上”系列专栏之组织部长篇,通过讲述组织部长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认识感悟、生动实践,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

今天和小微君一起来看看下面三位组织部长的扶贫故事。

用实干担当书写脱贫攻坚美丽画卷

石城县委常委

县委组织部部长

唐祎泾

2019年,石城县顺利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8%降至0.18%,实现较高质量脱贫。五年来,我亲历扶贫帮扶干部、挂村县领导、分管县领导三重角色,致力于帮扶贫困户解决现实困难、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找寻全县脱贫致富的路子。回忆过往,许多人、许多事历历在目,成为我心中的光亮,转化成坚定为民办实事、谋福祉的信心和勇气。

“德明哥‘’变自信了

妻子操持家务,儿子初中毕业就在外闯荡。一家人没有技术,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收入低微。2015年,一场洪灾让德明种的4亩烟叶损失殆尽,儿子在外创业不顺,亏了几万块钱。多重打击使他几乎失去了生产生活的信心。

2016年,我结对帮扶赖德明,几次交流,让我深深感受到他身上老黄牛式的勤恳与质朴。他缺的不是干劲,而是技术与思路。我鼓励他加入当地的金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并详细介绍了合作社的生产保障及烟叶种植政府投保政策,希望他能够在合作社的带领下致富增收。在我鼓励下,德明重拾信心,通过合作社流转8亩土地种植烟叶,又利用烟田种制种杂交水稻,当年收获稻种2400斤。一年下来,德明仅种植一项纯收入就达2万余元,与前一年相比,收入翻了一番。

“德明哥”有了平台和技术,信心更足了,脸上笑容也多了。2017年他主动提出要扩大烟叶生产规模和养蜜蜂。这让我打心底里高兴,扶贫不就是要依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吗?于是我向他介绍“产业扶贫信贷通”政府贴息政策,帮助他从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有了这笔钱,德明带领垅里组贫困户赖小平共同种植烟叶21亩,并和兄弟一起养殖蜜蜂29箱。一年下来,德明一家实现纯收入5万元,日子越过越好。2018年,我推荐德明到村里保洁员岗位,因工作勤恳负责被首创环保公司聘为公司职员,负责村片区环卫工作。

今年,德明家蜂蜜高产,但受疫情影响销售不畅。我号召组织部及镇、村干部帮助他销售蜂蜜,并联系广告公司为他设计“德明哥”蜂蜜商标。如今,“德明哥”蜂蜜在石城小有名气,德明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像蜜一样甜。

丹阳村变美了

2016年8月,我开始挂点横江镇丹阳村。作为“十三五”贫困村,丹阳发展底子很薄,基础设置差,全村532户,其中贫困户105户,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1.8万元。村级活动场所偏僻狭窄,5名驻村工作队员挤在二楼住宿,几张旧桌子、一个条形柜摆在一楼就成了精准扶贫工作室。我挂点后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丹阳村精准脱贫计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召集驻村工作队及镇、村干部反复研讨,确定了该村“三年脱贫”规划,决定把丹阳打造成“富裕、美丽、文明”的秀美乡村。

目标有了,方向就定了。村民要想富,必须先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通过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村里逐步完成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投入了150万元高标准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有了,如何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我提出在村里建设扶贫车间,实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2019年,丹阳村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03万元。村里有钱办事了,村“两委”的凝聚力更强了,10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在此基础上,争取秀美乡村建设EPC项目资金900万元,着力打造“白鹭动漫小镇”乡村旅游点,进一步提升村庄品位。

今日丹阳,风景秀美,群众安居乐业。当地村民开心地说到:“短短的几年时间,丹阳村从一穷二白村变成了有新村部、有合作社、有扶贫车间、有店铺、有美丽环境的‘五有’新村。真的要感谢县委、县政府,感谢唐部长的帮助”。

一起富才是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作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分管同志,我也一直在寻求帮带贫困户致富增收的路子。在各村调研时,我发现很多贫困户不缺干事激情,缺的是技术、思路,缺的是能人指引。

一人富不算富,一起富才是富。2017年,全县大力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千人铸造计划”。一方面,出台了土地流转、税费减免、子女入学等33条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另一方面,采取“1+11”模式,每年组织50名优秀党员和致富能手赴福建南安培训1个月,另外在县委党校培训250人,集中培养致富专项技能,再安排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跟踪服务11个月。

三年来,全县共培育带头人1043名,带领6100余名贫困群众走上产业脱贫致富路。养鸡大户谢火生的帮带能力被激活了,他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养殖山地鸡脱贫,把贫困户温昌善也培育成了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38名贫困户养殖山地鸡创富增收。在广东经营服装生意的赖宝林回来了,还被选为了创业致富带头人协会会长,赖宝林说:“现在家乡在变,政策很好,在家里带着乡亲们干,比在外面打工更有成就感!”黄小勇放弃深圳百万年薪也回来了,2017年回家乡创办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当地10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他的先进事迹材料被国务院扶贫办专题转发推介,今年被列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候选人。贫困户也有了脱贫致富主心骨,他们感慨地说:“现在有人领着我们干,方向明了,信心足了”。

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极大地助推了我县脱贫攻坚。2019年,石城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放松要求。我将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及“四个不摘”的要求,进一步务实担当、奋发进取,以久久为功、金石可镂的干劲奋力谱写决胜脱贫攻坚战的美丽画卷。

用行动践行脱贫使命

万载县委常委

县委组织部部长 彭宇波

雨后的天气,格外凉爽。走在林荫道上,放眼望去,一条条大道四通八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满面春光,处处洋溢着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作为一名战斗在扶贫一线的组织部长,半年多的经历,让我从一枚扶贫新兵到渐入佳境,心中有一种成长的喜悦,更有一种再接再厉,务必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来乍到

与脱贫攻坚结下“不解之缘”

根据组织安排,今年1月15日,我到万载县任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第一次常委班子见面会上,领导给我安排了工作,除了组织工作主业,外加分管脱贫攻坚。接到任务的第一晚,我呆在宿舍久久不能平静,眼前这散放满地的行李就好像是我即将面对的新的生活和工作,千头万绪。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距离全面胜利,我们还要做些什么?目前进展怎么样?还存在哪些差距?一连串的问号在脑海里打结,一时有些茫然。我决定下楼出门走一走,站在门口,看见小小县城万家灯火,仿佛天上星光灿烂。月亮高挂当空,身边无数星星陪伴,我心中豁然。

第二天早上5点多,我便醒了,便开始在网上查询脱贫攻坚的相关资料。“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任务艰巨,是我对脱贫攻坚的最初印象,从此,我与脱贫攻坚结下了“不解之缘”。

使命艰巨

把压力化作奋勇向前的干劲

面对新地方新工作,少说多看多观察是初来乍到的要领。刚开始的几天,我找来一张万载地图搁在办公桌案板下,开始研读各种扶贫书籍、文件等,碰到重要内容,还做些笔记,深夜的时钟也总在不经意间划过12点。随后,我开始下乡进村,到村里“转转”,了解村情村貌,并将看来的扶贫知识在与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交谈中进行验证。深入调研总会让人有许多收获,我开始逐渐理清全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路。

工作日渐熟悉,生活逐渐成了习惯,我开始思考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为抓好整改,我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从自己挂点的仙源乡入手,召集全县17个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十四大扶贫工程单位分管领导、县扶贫指挥部全体成员及仙源乡第一书记等100余人,到乐坪村试点。逐个排查,集中会诊,建立台账,列出清单,拿出举措,逐个销号。试点成功后,各乡镇(街道)以“乐坪试点”为模板,开展集中大排查,确保“双再行动”不跑偏走样。

新春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外出务工带来困难,不少以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困难群众开始担忧重返贫穷。群众有所忧,我们有所动。我们探索建立监测和帮扶机制,以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6000元为标准,划定两级动态监测级别。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的家庭,启动红色预警,进行红色标识;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略高于6000元,但仍可能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家庭,启动橙色预警,进行橙色标识。针对标识对象,通过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社会帮扶、智志双扶等方式,每户至少叠加两个以上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或项目,确保其不返贫致贫。

多次的尝试与探索得到了较好的反响,让我对扶贫工作不再恐慌。只要全心全意的聚焦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就一定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我坚信,实干担当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法宝。

扶贫扶志

让群众挺起摆脱贫困的腰杆

扶贫虽然是政府的事,但归根结底,还是群众自己的事。只有让他们主动参与,养成勤劳习惯,享受挣钱脱贫的成就感,切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扶贫工作才算做到了点子上。当前,不少困难群众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如何保障在脱贫之后,在不依靠政策帮扶下,还能自食其力稳定增收,达到小康生活水平?这或许是扶贫最难的地方。与熊保林一家结对帮扶的经历,让我对扶志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路蜿蜒曲折,走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仙源乡乐坪村。因为经济落后且地处偏远,这个老少边穷村外出人口最多时超过了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住在村里的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听说我要来,村书记陈福明早早就在村委会门口等着。“这个组是村里最偏远的一个小组,等会我们先去熊保林家......”村书记笑着说完,便在前边给我引路。

一路听着书记的介绍,不觉中就到了熊保林家。院子不大,倒也干净整洁。熊保林家就父子两人,早些年,妻子因中风瘫痪在床。60多岁的熊保林,本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却要每日除了奔波生计,还要照顾常年卧病在床的妻子。儿子熊绍平为贴补家用,常年在外打工。但昂贵的治疗费和医药费,不但掏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一堆债务,最终妻子不堪煎熬,撒手人寰。妻子的离世,让这个家庭再度蒙上阴影。儿子熊绍平担心父亲,只得辞掉工作,留在家中照顾。

“今年还出去打工么?”“不出去了。”“那有什么打算?”“到家找点事做,家里还有债要还,父亲也要人照顾。”简单的对话,让我对眼前这个30出头的年轻小伙充满希望。只要志气在,就有办法。

农民在外务工,就要努力为其搭建平台,增强劳动技能;在家务农,就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他们发展当家产业。我试着引导熊绍平在家搞养殖,给他讲产业奖补政策。听到养鸡养鸭政府奖补标准提高不少,熊绍平来了兴致。他把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的空地都利用起来,养牛养羊,养鸡养鸭。每天,熊绍平便早早地把自己养的3头牛、4只羊牵出去放养,然后再回家给鸡鸭喂食。原本安静的院子,开始逐渐热闹起来。

“现在政策真是好,我们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还有补贴拿。”拿到第一笔种养补贴5000元,熊绍平干劲十足。鸡鸭养殖属于短线收益,牛羊养殖属于长线收益,加上自己还种植水稻,平时又到工地做零工,父亲又多了一份护林员的工作,每月收入稳定。在熊绍平看来,这样发展下去致富有奔头。

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前方的战斗还在进行。站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我将继续努力,坚守岗位,砥砺前行,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

用“三劲”打赢脱贫攻坚战

抚州市临川区委常委

区委组织部部长 冯乐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虽然来临川只有短短的4个月有余,但全区23个乡镇、5个街道及1个垦殖场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都走过了一遍,有些地方甚至去过了十多次,在走访、调研和亲身参与扶贫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临川区的扶贫干部是思想正、作风实、干劲足,贫困户是真受益、得实惠、能脱贫。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焕发新动力。站在脱贫攻坚冲刺的历史舞台上,作为扶贫工作的一线指挥员、战斗员,我将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闯劲与全区3071名扶贫干部一起并肩作战,与全区6154户贫困户勠力同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

记得刚来临川的时候,有一名机关干部主动向我提出:“我要去驻村扶贫”。

我问他:“你为什么想去扶贫呢?”

他跟我说:“部长,我参加工作十多年,一直都是待在机关,想尝试一下去基层”。

我跟他说:“扶贫工作很辛苦的,你吃得了苦吗?”

他回答说:“我也是乡下长大的孩子,能吃苦。只要让我去扶贫,我相信我能做好。”

我鼓励他说:“既然下定了决心就要坚定信心,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不怕困难勇敢向前。”

因为担心他刚去驻村会不适应,在一次下乡调研时,我还特意绕道去村里看看他工作的情况,并向镇上的黄书记、村里的付书记了解他的工作表现,结果让我感到有些许惊讶,他很快就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工作也很快融入了,在村民中的口碑都还不错,压根不像是刚来村里不久。

看到他本人的时候,他热情的上前跟我打招呼,一脸黝黑,脸颊上消瘦了许多,全身已经湿透了,一眼就能看出刚刚上完户回来。当时确实让我感觉有点心疼,但更多地感到欣慰。

脱贫攻坚任务重、跨度时间长,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保持恒心很重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还需扶贫干部树立起信念坚定的初心、下定持之以恒的决心、保持吃苦耐劳的恒心。

鼓足“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

曾禄程是我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今年67岁,早年患帕金森、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家一直无劳动力,也没有稳定的收入,到现在还住在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里。

记得第一次来到老曾家时,给我的印象是家中房屋虽然老旧,但东西都摆放的紧紧有条,干净整洁。

为了把他家里的底数摸清、情况查明,我在6月中旬的时候,连续利用了三天中午来到他家中了解情况。

记得有一次是中午1点,当时还担心老曾已经午休了,后面电话得知他才刚吃完午饭,我又马不停蹄地赶了过去。那次我们聊了很多,老曾也跟我说了很多,“老婆子年纪大了做不了事”“自己得了病不但做不了事,还有医药费开销”“儿子大了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女儿出嫁了虽然会帮衬一下,但毕竟有自己的家”等等,谈到自家的情况,老曾连连感慨,我不时地安慰他“有党和政府,有我们的帮扶干部,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不知不觉我们聊了几个钟头,两个人身上衣服都湿透了,都浑然不知。

后来我多方联系,帮助其儿子找到了一家广东电子公司,让他去面试工作,虽然现在工资不是很高,但总能够为其家庭减轻一下负担,解决了老曾一块心病。

扶贫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也不能掺杂任何水分,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事事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才是真扶贫、扶真贫。

卯足“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闯劲

唱凯镇东湖村是我挂点的结对帮扶村,为了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在东湖村我带领村干部积极探索“党建+农机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在农机合作社中培养贫困户刘剑堂等成为农机手,使贫困户稳定增收。

“今年一共收割了多少亩稻子?收入怎么样?”当问到刘剑堂的时候,他笑着说:“去年开农机收割稻子赚到了1万元,今年估计有2万。”

“你妻子编织藤椅收入怎么样?”刘剑堂立马回应到,“现在好了,每个月都能赚2000多了。”

看着两夫妻一脸的笑容,我心里着实为他们高兴,我也深刻体会到扶贫工作的意义。现如今,刘剑堂当上了农机手,平时还能在周边做做小工赚钱,妻子在家里编织藤椅,一家5口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3620.46元,远远超出了脱贫标准,生活旧貌也换上了新颜。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最后关头,矛盾会越来越多、困难会越来越大,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半途而废,轻言放弃。要始终卯足“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干劲,持续保持昂扬的战斗姿态,想方设法为贫困户增收,千方百计帮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原标题:《组织部长篇(九) | 用实干担当书写脱贫攻坚美丽画卷》

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沈关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