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收买缅奸、汉奸扮成难民,一路投放霍乱病菌…日军放大招只为一座桥!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

瞭望智库
2020-08-30 00: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原创 库叔说 瞭望智库 来自专辑血与火的抗战岁月

发生在1942年5月的惠通桥阻击战,被历史学者们称为“一分钟改变抗战历史”。

在远征军溃败的危急时刻,惠通桥阻击战力挽狂澜,将日军阻击在怒江西岸,使其攻入我大后方的图谋破产。

惠通桥位于云南施甸县与龙陵县分界的怒江上。图|图虫创意

多年来,无数电视节目和文章都在试图描述这场战役,如央视的《百年讲武》《揭秘中国远征军》《滇缅公路》《腾冲腾冲》《远征记忆之血脉》等。

然而,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文章都存在一个突出问题:聚焦点在桥,遗漏了最关键的人。

那么,被遗漏的关键人物,到底是谁?

文 | 王正兴 易万成

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危机来临

1942年4月,远征军惨败于缅甸。

面对危局,远征军的长官们陷入恐惧,纷纷丢下部队逃命。许多参与过指挥和作战的远征军官兵,在回忆中重复最多的话就是:丧师辱国,惨败而归,罪无可恕。

盟军在缅甸的失败,不仅导致人员物资损失惨重,还让中国失去了当时唯一的国际通道。此外,还带来了一个影响中国抗战和二战局势的危险——号称“龙师团”的日军第56师团即将顺势杀进云南。

这部分士兵主要来自九州北部的久米留地区。日本素有“天下日本兵第一,日本九州兵第一”的说法,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悍。

第56师团十分自大,野炮大队的高村武人在战后的回忆录中写道:

“自昭和十七年(1942年)3月26日仰光登陆以来,随时随地击破数倍于我之顽敌,5月5日占领拉孟(松山)、8日占领密支那,我龙兵团如此怒涛般的进击才真正表现出我等北九州男儿的精彩面貌,才能令后人脑中深深铭刻优秀勇猛的我大和民族的自豪和自信……”

图为高村武人回忆的日军布阵图。

服部卓四郎在《大东亚战争全史》中记载:

“第56师团(4月)20日到达乐可,然后充分发挥汽车部队的特点,以每天110多公里的速度向前突进,(4月)29日攻占腊戍。”“5月3日和8日,该师团各以一部占领了八莫和密支那,更以师团主力攻克畹町、芒市、龙陵,5日进到怒江一线……”

此时,远征军能依靠的只有怒江天险,而横跨怒江的正是惠通桥。

惠通桥位于施甸县与龙陵县分界的怒江上,此段怒江东岸的“大山头”山岩如刀削,西岸腊勐的松山耸天入云,高山峡谷之间,江滩险恶,素有“天堑”之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保山通往芒市出缅甸的古驿道老渡口。

从清朝的道光年间开始,此处就开始修桥。由于地势险要、风急浪高而几修几毁,最长的一次修了24年。1937年,为了让惠通桥与赶修中的滇缅公路配套,将其改建为10级荷载公路桥,每次可通行一辆10吨卡车。

改建加固后的惠通桥倚悬崖修筑,呈东北—西南走向,以两条巨大的钢缆悬吊而成。桥身总长123米,桥面宽5.67米,墩高30余米,于1939年2月正式开放。而惠通桥以东再无天险,是一溜烟的柏油公路。

如果日本跨过惠通桥,即可以直驱昆明。

2

日军的计划

1942年5月4日,在云南的美国志愿空军“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向蒋介石发去电报:

“根据飞机侦察的情况,滇缅路上中国军队零零落落,溃不成军,对于日军推进,完全没有抵抗,如果再不设法挽救,日军大约十天左右就可到达昆明。”

只有炸毁惠通桥,才能阻挡日军机械化部队向昆明方向进攻的势头。

日本也深知这一点,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

控制惠通桥,打过怒江,直捣昆明,切入中国抗战后方的心腹之地,尽量扩大战果,给蒋介石施加尽可能大的压力,迫使蒋介石政权屈服。

从缅甸到畹町的隐秘走私小道上,在一帮汉奸的指引下,一千多日本兵正悄无声息地向惠通桥疾行。

他们是日军第56师团第146联队的松本中佐大队,任务是赶在远征军66军退过惠通桥之前夺取惠通桥,将66军关在怒江以西,与后方追来的日军前后夹击消灭66军,并打开进军昆明的通道。

金氏少佐则领着146联队第二大队的一千多人,沿滇缅公路追击溃不成军的66军。

滇缅公路上除了溃军,还有无数从缅甸逃向云南的华侨。日军派遣特务奸细混在溃逃的士兵和难民中,在夜晚和关隘、险要之地不断放冷枪杀人,制造恐慌。

30余人的工兵小队奉命先于中国溃兵渡过怒江,在惠通桥东岸隐蔽等待追击部队。汇合之后,他们便爆破公路、炸毁汽车,把中国军队堵在惠通桥两端,使其无法炸桥。

缅甸作战部司令官饭田祥二郎命令空军不间断地派飞机对“保山—昆明”“保山—祥云”沿线进行轰炸,消灭中国增援部队,并投掷细菌弹。

日军还收买了缅奸和汉奸装扮成乞丐和难民,沿远征军溃退路线一路向水井、沟渠和水槽里投放霍乱病菌,造成大量远征军和平民死亡。

日军用上了所有招数,目标都是惠通桥。

3

炸桥

1942年5月5日凌晨,日军工兵小队混在人群中通过了惠通桥。

在惠通桥东岸,滇缅公路沿着陡峭的孩婆山绕过一个大弯,穿过孩婆山的山腰就是老鲁田,公路穿过孩婆山山腰的这一段,面江一方正好被孩婆山挡住,里面则有“大山头”山夹住,如果在这里破坏公路,炸毁汽车,被损毁的车辆不能被推下悬崖,可以用来阻塞道路,而公路的两端都看不见这里的事情。

选好地形,日军工兵在山顶设了岗哨,只要追击部队发起攻击就发出信号,工兵将立即破路炸车、阻塞公路。

可是,这一重要军情,中国军队里却无人掌握。

5日上午8点半,中国陆军独立工兵第24营终于赶到了惠通桥头,营长张祖武立即命令进行破桥准备。

10点,一辆指挥车来到桥头,车上坐着3位高级军官:他们正是在碗畹町失守前半小时丢弃部队逃回国内的远征军参谋团团长林蔚上将、远征军参谋团参谋处处长萧毅肃中将、远征军参谋团的高级参谋和工兵总指挥马崇六少将。

马崇六下车给张祖武下达了一个命令,随即开车匆匆离去。

“尽量让撤退的人和车退过怒江以东,不准一个日军混过惠通桥,一旦发现日军立即炸桥。”

林蔚等人刚刚离去,日军野炮第56联队第三中队来到了松山的“白璧部落”(松山附近的腊勐乡老车站)。由于怒江孩婆山一带的峡谷蛇形升降,所以总共70公里的距离就缩短为8公里的直线,撤退到惠通桥东岸的远征军进入了日军野炮的射程。日军立即在“白璧部落”下方突端位置布列炮阵,对准八千多米外的老鲁田处远征军的先头车辆,猛烈射击。

松山上,日军野炮大队重炮齐鸣,孩婆山上远征军车翻人亡。与此同时,由汉奸带路,从走私小道直袭惠通桥的日军松本中佐大队也正好杀到惠通桥头。

几万溃兵难民好不容易逃到怒江边,见此情景争相逃命,往桥上跑去,顿时乱成一团。此时,张祖武也乱了方寸,迟迟没有下达炸桥的命令,混乱之中他没有发现正在向惠通桥冲来的松本大队,更不用说已经在孩婆山上的日军工兵小队。

惠通桥一旦落入敌手,接踵而来的必将是更大一波溃退。如果我增援部队在途中遇到这些溃兵、难民,恐怕还未与日军接战就先被自己的人马给冲垮了。

眼见松本大队就要追击过桥,突然,一个少校军官带着几个士兵从蜂拥东逃的溃兵、难民中拼命挤过来,径直奔向守桥工兵……他举枪指向工兵们,厉声喝令:“炸桥!”

轰隆一声,惠通桥堕入怒江。

4

神兵天降

这个少校并不是传说中炸桥的“英雄”张祖武,而是宋希濂属下的营长易浚华。

易浚华,36师106团1营营长,是一位身经多次恶战的战斗精英,熬过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富金山血战等役。

图为易浚华。

时间回到1942年5月4日。

深夜,蒋介石电令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速调祥云的36师沿滇缅公路南进阻敌。易浚华受命率106团1营率先驰援。

由于局势紧迫、车辆奇缺,只能弄到两辆卡车,易浚华领着不足两个排的兵,不顾一切地往惠通桥急驰。

10点多钟,易浚华部赶到了惠通桥东岸,日军炮兵正对着我军撤到东岸盘山公路上的军民万炮齐轰。他令部下在孩婆山下的公路转弯处严阵以待,自己上山察看情况。来到山顶,他随即发现有人,以为是友军,便挥手招呼,不想对方一梭子子弹就扫了过来,他一下子翻到沟里,躲过了射击。

易浚华遭遇的正是埋伏在孩婆山的日军工兵小队。他飞奔下山,带领一个班直赴惠通桥。来到桥头,他令士兵以散兵队形,持枪朝江边搜索前进,到江边构筑第一道阵地;同时严令守桥工兵即刻安放炸药炸毁桥梁。

此时,从走私小道直袭惠通桥的日军已经迫近惠通桥,眼看距桥头只有几百米。

突然一声巨响,惠通桥被炸毁。

同时,易浚华部在江边布下的第一道防线中的十余名士兵同时向日军开火。在猛烈的打击下,日军以为东岸已有充分准备,没有继续进攻。

西岸日军的迟疑,造成了东岸工兵小队的灭顶之灾。

藤田见惠通桥被炸,便不顾一切开始对孩婆山段公路进行爆破,以阻滞我车辆人员后撤。这时,易浚华部开始了对藤田工兵小队的围歼。

日军战史记载:藤田工兵小队曾对钵卷山(即孩婆山,现地图上标注为“松林头山”)段公路“决死爆破”成功。从“决死”二字可知,这队工兵被全歼了。

随后,日军在炮火支援下强渡怒江。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一直溃逃的中国军队竟然发起猛烈的抵抗。

双方激战3小时,到下午2点,日军146联队第二大队、野炮第56联队的第一中队和第二中队的一个小队赶到并加入战斗。日军两个步兵大队和两个野炮大队加一个小队,四千步炮精锐齐聚惠通桥东岸,重炮架在松山的腊勐乡老车站,沿江岸构筑迫击炮阵地,对着惠通桥东岸猛烈轰击。

这时日军发现,对面阵地上根本没几个人。原来,此时中国军队只有易浚华先前不到两个排的兵力,其余溃兵和第24工兵营早已逃之夭夭。于是,日军重新组织火力,准备一鼓作气打过怒江,直驱保山。

图为日军望远镜中的惠通桥东岸中国军队阵地。

易浚华营其余部队随后赶到,又经5个小时鏖战,日军才沿西岸移动2.9公里。当日晚,日军146联队全部到达惠通桥东岸,工兵准备好了橡皮艇。于是,五千日军精锐集中步炮全部火力,掩护金氏少佐大队长带着两个中队,开始了“壮烈渡河”。

5

肃清日军

又激战了一夜,日军最终还是占领了孩婆山,但易浚华营仍然占据着“大山头”山、老鲁田和大坪子村一带阵地。

正在此时,106团主力赶到。团长熊正诗立刻命令占领“大山头”山、乌木郎之线阵地,紧接着,107团也赶到并投入战斗。熊正诗指挥106团1营与日军146联队第二大队争夺公路两侧的最高山顶。

经浴血反复冲击,1营终于控制了公路两侧的最高山峰,渡过怒江的日军被限制在孩婆山的数个山头上。其中,渡过怒江的日本第二大队中两个中队伤亡惨重,还偷偷用第三大队接替了第二大队。

6日上午,36师师部及108团抵达戥子铺,师长李志鹏命令对渡过怒江的日军进行连续攻击。18时,106团1营一个连由大坪子北端进行正面攻击;3营一个连经大坪子向孩婆山敌右侧背攻击;2营在中心寨南端干沟完成攻击准备,于18点30分向孩婆山之敌后背攻击。

6日晚,宋希濂到达惠通桥战场,立即亲自指挥战斗。

他反复观察战场态势后命令李志鹏:将全师所有迫击炮集中起来射击,并将一些重机枪的火力点作了重新部署,8日上午发起总攻。

8日凌晨,36师全部迫击炮一起开火,重机枪掩护攻击部队出击。攻击部队一拥而上,与日军再次展开了白刃战。

10日零点30分,一股浓烟从日军占据的孩婆山头冒起,焦臭味四处弥漫。位于对峙前沿的106团1营立即报告:“孩婆山之敌经我连日之攻击,伤亡惨重,时正举火焚尸,似有退却之模样。”

师长李志鹏闻报,令108团全面攻击,又令108团1营由孩婆山右方绕行侧面进攻,以压迫孩婆山日军于江边聚歼。

日军终于抵挡不住,逐次向江岸撤退。36师占领孩婆山,直下金塘子渡口尾追逃窜之敌。最后,除少数几十人泅水逃回,其余日军全部被消灭,并缴获轻重机枪和步枪共八十余支。

5月5至8日,随着36师将渡过怒江的日军肃清,其他部队受命抢占惠通桥下游沿江据点和渡口,71军沿怒江的布防也跟着完成。战局终于稳定下来。

6

谁是英雄?

现在,通常公认张祖武是炸毁惠通桥的“英雄”。但当时的电报指明是易浚华所为。

此战后,工兵总指挥马崇六专门致电龙云,电文称:“适我卅六师一〇六团团长熊正诗率先头易浚华营已到达东岸高地,占领阵地,猛烈还击,乃决然命工兵营张营长施爆破任务。”

马崇六是全国工兵部队总指挥官,张祖武所在的第24工兵营是他的直属部下。由此电报可以看到,工兵方面并没有因为军兵种的不同而掩盖易浚华的功劳,而是直接承认是易浚华命令张祖武炸桥。

龙云回电:“一〇六团团长熊正诗、营长易浚华,工兵二十四营营长张祖武,着各记大功一次;易、张营全体官兵,各奖一万元,共二万元,由经理处即日汇交宋总司令具领分别转发为要!”

惠通桥阻击战,授勋记功人员至少有6人,他们是:授予三等云麾勋章的林蔚、萧毅肃,记大功一次的马崇六、熊正诗,记大功一次并全营奖励一万元的张祖武,以及被授予一等云麾勋章、陆海军甲种一等奖章、记大功一次并全营奖励一万元的易浚华。

云麾勋章是南京国民政府授予对国家建有勋绩的陆海空军人,因勋章中心刻有在云中招展的指挥旗而得名。云麾勋章共设九等。将官颁给一至四等,校官颁给三至六等,尉官颁给四至七等,准尉及士官颁给六至九等。

图为云麾勋章。

要知道,孙立人取得仁安羌大捷,仅获四等云麾勋章;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中以1.76万国军对战11.6万日军,守城48昼夜。在守城的第43天,仅获三等云麾勋章;万家岭大捷,时51师153旅副旅长张灵甫率队三次攻占张古山主阵地,为全歼日军106师团起到重要作用,仅获四等云麾勋章。

然而惠通桥阻击战,易浚华被授予了一等云麾勋章。按理说,一个少校营长最多只能得到三等云麾勋章,可易浚华却被破格授予了将官才能得到的一等云麾勋章。

易浚华的功劳到底是什么?炸掉惠通桥?

不。

炸毁惠通桥是远征军惨败之余的无奈之举,炸掉自己的桥梁以阻止日军,数万没有过桥的军民就此沦陷敌手,无论如何也说不上光彩。

而且,炸桥只能暂时延缓日军进攻的速度,并不能阻止日军渡江。想要阻止日军渡江,必须有部队打一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

当时,远征军的溃兵及张祖武的第24工兵营都在桥被炸后逃之夭夭。惠通桥西岸只有易浚华所部不到两个排的兵力。就是这两个排,在易浚华的带领下,阻击渡江的日军三个小时之久,在全营赶到后,又奋战了一天一夜,终于等到了36师主力。

这才是惠通桥阻击战的关键,易浚华也是因此得到一等云麾勋章的殊荣。

图为易浚华的军官登记表,最左侧记录着其滇西惠通桥阻击战的事迹。

易浚华后来在自叙中回忆:

“在抗日战争时,日寇由缅甸挥军北进,指向昆明,企图入我心腹之地,迫我政府屈服。余斯时职为营长,仅率兵不及两排,于滇西怒江惠通桥扼险拒守,打破日寇窥昆明企图,奠定整个抗战局势,蒙政府颁奖云麾勋章及陆海空奖章各一,是余服务军旅最荣耀一次。”

叙述很平淡,但我们依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一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决死阻击。易浚华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在所有人都在逃跑的那一刻,他和四五十个战士达到了人生荣耀的顶峰。

为国而战,即是英雄;舍生忘死,更是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易浚华一家共有8人投身抗日战场,最小的只有15岁。易浚华自己是国民党军上校,其长子易茂枢则是解放军的烈士。

历史学者曾评价:炸掉惠通桥,一分钟改变了抗战历史。

实际上,改变抗战历史的,不是惠通桥,而是易浚华和他手下的士兵。

以一人之力改变抗战历史,易浚华当之无愧。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他的公众号名为“这才是战争”,微信ID:xiaoxiongchumo123,欢迎关注。)

参考资料:

1.《日本老兵回忆惠通桥之战》|《新周报》总第二期

2.《滇西抗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3.《霍乱为何蔓延滇西》|李家茂

4.《远征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出版

原标题:《收买缅奸、汉奸扮成难民,一路投放霍乱病菌…日军放大招只为一座桥!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