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仅占行政村1%的淘宝村为何值得关注?南大教授出了这部新著

澎湃新闻记者 林山 实习生 罗世洁
2020-09-01 12:15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2015年7月,受阿里研究院“活水计划”的邀请,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罗震东教授的团队开始了第一次淘宝村调研。

这次“没抱太多期待”的行程却让他“喜出望外”。他在阿里研究院官网的一篇以“新乡村巨变”为题的文章中写道,七月末的黄淮平原骄阳似火,而“比大地还要火热的农村电商正在悄悄地推动乡村巨变”。

从此,他开启了对“淘宝村”的研究之路。

《新自下而上城镇化:中国淘宝村的发展与治理》书封

5年后,他的新著《新自下而上城镇化:中国淘宝村的发展与治理》于近期公开出版。

据阿里研究院《中国淘宝村报告(2009-2019)》(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过去十年,中国淘宝村数量从3个增加到4310个。《报告》预计,下一个十年,全国淘宝村将超过2万个。

“淘宝村的数量仅占中国行政村数量的1%,但是能为我国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提供一条出路。”罗震东教授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他希望淘宝村的相关研究,能为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规划提供相应支撑。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采访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罗震东教授的内容实录:

澎湃新闻:您为什么选择研究淘宝村?

罗震东:根据阿里研究院统计的数据,当然数据还没有最后公布,今年(淘宝村的数量)基本上应该是超过5000个。淘宝村的数量其实仅占到中国行政村数量的1%。这是一个很小的比例,但是我们看到了它提供给我们关于乡村振兴,包括乡村脱贫攻坚的一条出路。

过去,我做了大量的城镇化研究,包括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比如武汉,从市中心开车出去50公里以外,到达江汉平原的腹地,你会看到乡村的凋敝情况是非常严重的:村子里面基本是没有人,乡村是非常衰败的场面。估计大部分人看到的乡村都是这个样子,但是淘宝村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几年,淘宝村有很多返乡的青年,他们有的还带回了配偶,使得年轻人、物资、资金等包括(在内的)很多城乡要素实现了对流。最重要的意义是,乡村一举扭转了以往一味“失血”的状况。当乡村能够从城市获得更多的要素和资源的时候,它自然会“回血”。

我并不认为中国所有乡村都会变成淘宝村,也没有必要。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在推进,由于各方面原因,还有大量的乡村还会衰弱,还有更多的人会进入到城市,所以未来我们的乡村数量可能还会减少。但是乡村的减少不意味着衰落,最终我们希望那些能够留下来的乡村,能够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存活下来。这就是我们研究淘宝村的意义,为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乡村找到更好的出路,找到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道路。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研究告诉很多地方政府、规划师,淘宝村产生的模式、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什么。让他们在致力于地区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些规律或机制。

澎湃新闻:历时5年考察,您认为我国新乡村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罗震东:第一个,它的生产方式。过去我们看到的乡村,在80年代的时候,那种自下而上的乡村(城镇化),老百姓开始去做一些轻工业的产品,比如像我们苏南就非常的明显,做一些毛巾、衬衣、脸盆,做的好一点还生产电器,更多的是从大城市溢出的一些订单工作。乡镇企业只是承担生产、加工的工作,加工完之后就通过其他的经销渠道运走了。我们过去看到的乡村城镇化是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然后慢慢的第三产业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传统的路径。

但对于淘宝村来说,这些农民回到村的时候,他(们)其实先是做电子商务,并没有先做生产,也就是说(城镇化)从第一产业到了第三产业,而且这个第三产业是跟我们的信息时代紧密相关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是他们非常重要的工具,去开展交易的工具。所以在最早的淘宝村,它并没有工厂,就是家里面自己做,然后在网上卖,都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发现需求量很大之后,最多是找亲戚朋友来一起帮忙在家里院子里面搞生产。

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才考虑说我要办个厂。而办厂的时候,最早的这一批淘宝村带头人就开始分化了,一些大户就开始专注于生产,然后把网上分销的功能分包给他的亲戚或者朋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供销体系。这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个“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发展模式)的城镇化,有形态上的相似,但它的本质、内涵和驱动的机制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就是生活方式。淘宝村的村民在网上销售货物,他们会卖,其实更会买。他熟悉电商的这一套规则,所以他(们)买的时候会买得更精明。这些淘宝村的村民消费的产品和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别不是太大。如果唯一有点差别,只是因为个人偏好的差别,但是产品的品类、品牌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在快速现代化。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在这一轮城镇化里面,空间是比较集约的。80年代的时候,那会儿还占用了很多农田,然后形成了很多零零散散的工业用地。淘宝村的生产最早都是家庭作坊,后来实在家里装不下了,然后给一点临时建设用地,或者让他们到工业园区慢慢的集约。这和我们最近10年来,整个国家对于耕地保护方面的政策是息息相关的,与之前有很大差别。

澎湃新闻:这5年的调研后,您得出了哪些结论性的发现?

罗震东:首先,这是在后工业时代或者信息时代,村民、村集体组织依靠自身动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所以说它是“新自上而下的城镇化”。

现在的全国城镇化率超过60%。在过50%的时候,我们就认为已经是(城镇化)下半程了。这时候,城镇化的速度会减速,城镇化的质量会变的更加重要。怎么使得乡村高质量发展?核心还是你得要留住人,乡村要能够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或者说他们在城市进行创业、就业失败的时候,回到乡村依然能够找到一个体面的、能够维持自己正常的生活的工作。这是我们讲到的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的淘宝村和我们的经济地理格局还是非常吻合的,东部沿海地区会有大量的淘宝村,中西部地区相对发展的趋势会弱一点。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一些)在中西部地区(的乡村)依托农产品,依托传统的手工艺产品,也形成了很好的淘宝村,所以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怎么更好地跟互联网结合,把特色的农产品、手工艺产品放到网上进行销售,对于(振兴)传统手工业、(发扬)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都非常重要。

还有一点是,这几年我们观察到很多淘宝村也在消失。它的消失,有行政区划、平台规则的原因,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不是真的消失。真正存在问题的是恶性竞争。比如,产品本来是蓝海产品,效益很高,但是恶性竞争之后,会导致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也一直在呼吁淘宝村要转型升级。

另外我们一定会思考这样的问题,现在很多的淘宝村村民有钱了,他们很多人会到临近的县城,甚至很多到地级市去买房子。有些人把房子买好之后,就会把小孩、老人送到县城去。因为小孩要接受更好的教育,让老人去陪读。他们在村子里面继续干,因为村子里面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另外各种供货配套相对便宜。

随着时间发展,你会发现这些“电商能人”慢慢就会离开村子。我们好不容易利用信息化的平台,让乡村培养出一批能人,他们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机会,形成淘宝村。但是当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这些能人就离开了,这些村子原来的面貌并没有改变。

所以我这几年一直在跟很多地方政府说,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产业兴旺你们已经做到了,但是后面还有4句话,还要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这个时候淘宝村的规划和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比如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医疗、教育等。如果淘宝村变成“美丽乡村”,它就具有和城市进行竞争的能力。

澎湃新闻:您曾提到,淘宝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可行道路。“中等收入陷阱”是不是乡村振兴之路上面临着普遍的障碍呢?

罗震东:关于“中等收入陷阱”,学界的讨论也很多,有些学者认为不存在,但是从现象上讲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经济在从贫穷向富裕跨越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经济发展,其他相关配套的公共产品跟不上的话,确实会存在一个发展不同步现象,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断裂。这个断裂就是好不容易有一波人富裕起来,发现乡村所提供的东西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然后这波人走了,最后村子始终处在一个停滞的状态。

因为从城市和乡村的竞争角度来讲,城市是有先天的优势,因为它毕竟规模更大,人口等各种要素更多,就业机会也更多。乡村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比较有挑战性,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弱势的空间,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设施去保障它,城乡是不等值的。

基于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国家要从乡村振兴的角度,给乡村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另一方面,在乡村要通过老百姓自己来(进行)乡村治理,给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从两个角度来推动的话,乡村振兴才有实现的可能。我们认为淘宝村成功机制有4个要素:蓝海产品,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支持,还有草根创业者的创造力,这是最核心的动力。 

澎湃新闻:与我们国家其他区域相比,长三角的淘宝村它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罗震东:主要是长三角淘宝村的数量基本上会占到(全国总淘宝村数量)的一半以上,数量非常大。

另外,长三角淘宝村的种类最全,类型最丰富。我们能看到淘宝村类型其实在江浙都有,而且最早的两个就是在江浙地区。一个是我们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的沙集镇东风村,最早做简易板材家具的,现在已经形成一个百亿规模的板材家具的产业带。还有一个就是义乌的青岩刘村,它没有生产的功能,就是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做纯贸易的淘宝村,非常典型。这两个淘宝村,一个是工贸型的,通过生产制造,然后形成网上产品,一个是纯贸易型的,它自己不生产,就是靠小商品市场。

同时江苏还有非常典型的农产品淘宝村,比如我们江苏沭阳以及沭阳周边的区域,在全网花卉苗木的销售(份额)能占到40%以上。所以在长三角地区,你会看到农产品淘宝村、工业产品淘宝村、纯贸易淘宝村,包括传统手工业的淘宝村都有。

还有就是模式也很多元。比如我们浙江、苏南的很多村子,原来的传统产业基础很好,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自下而上城镇化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乡镇企业。后来他们改制,变成民营企业或者股份制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一直都在线下销售的。当他们意识到互联网这样一个渠道的时候,他们直接嫁接上互联网就变成了淘宝村。

在苏南和浙江,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就产业加互联网之后变成淘宝村,但是在我们苏北有很多是“互联网+”,比如像沙集这个地方,原来是靠收废旧塑料的,从来没有板材家具这样一个产业传统,但就是因为几个电商能人开始在网上创业,然后就“无中生有”地产生了一个产业,产生了一个淘宝村,最后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电商化和整个区域的工业化。

另外,江浙地区地方政府非常积极,最早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都有自己的地方差异,但是江浙皖地区,都在互相学习。最早,淘宝村发展其实对地方的税收都没有什么贡献的,但是很多地方政府还是出台了扶持政策,甚至给出土地、相应的财税金融等支持,当然也确实看到了他们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非常亮丽的成绩。

澎湃新闻:您曾表示,长三角地区淘宝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不断下滑,您认为淘宝村升级转型的方向是什么?

罗震东:我觉得有几个大的方向,第一就是制造业淘宝村,怎么让产品升级,提高技术的科技含量。当然这个趋势肯定是由企业自己去判断。

从个人角度,我更多的希望是乡村能够把农业、农产品电商做好。因为对于一个乡村来说,其实和城市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在于它的生态优势和农产品的优势。怎么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怎么更加现代化?我觉得很多淘宝村未来继续发展,农产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块,而且是农村最大的优势。这几年农业农村部,包括很多部门也在支持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所以应该说农业品电商是非常有潜力。

还有,对于很多淘宝村来说,它已经有足够的流量,我把这些淘宝村界定为“流乡村”,它们能够汇集到很多的信息流,所以我觉得很多淘宝村进一步向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很大潜力。比如,淘宝村是可以变成网红村的,很多淘宝村本身具有很好的生态优势。那么,对于这些淘宝村来说,应该思考怎么更好地盘活土地资源,怎么让乡村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出来。

另外,我们讲到很多在城市周边的淘宝村,已经有很好的“电商能人”,其实他们不光可以发展生活服务业,甚至可以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有很强的要素组织能力。

所以,我觉得农业、工业、服务业,包括我们说的服务业里面的旅游业,其实淘宝村都是有可能的。这样我们再去看乡村,它就不是简单的一个纯粹的农业生产单元,而是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且多元化的空间概念。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