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玩蟋蟀

2020-09-06 14: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陈恩浩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玩蟋蟀

陈恩浩

一晃,数十年飞逝而去,每当秋风渐起,忆起当年玩蟋蟀的情景,便洋溢着少年时代的无尽乐趣。

遥想当年,多少个月光之夜,我和小伙伴们带着网罩、竹节管、空火柴盒,打着手电,在野外蹑手蹑脚行走,不时翻砖掘地、掀缸倒甏,为捉一只心仪的蟋蟀,不怕千辛万苦,不顾灰头土脸,痴情不已。

可是,我们捉到大多是那种体形弱小、皮色灰黑、叫声连续而低微的蟋蟀。它们身手平平,不经打斗,只能充当兵丁角色,而那些顶宽头大、虎牙狰狞,音清声洪,皮色紫茄或焦黄的“将军”级猛虫,偶尔才能一得。

捉回来的蟋蟀用毛豆、冬瓜、米饭、水等调养几天,让它们熟悉一下“新居”,静心蓄蓄精气,再用辣椒之类的食物刺激其斗性,就可挑选出神姿英武的猛将推上战场。

放养蟋蟀的器物,大多是竹管筒、搪瓷杯、铅皮罐、硬纸盒什么的。那时,我用压岁钱去新城隍庙买来的几只圆形的泥瓦盆,在在弄堂里的小伙伴伴中已可算是稀罕之物,因为泥瓦盆透气保湿,细腻光洁,跟蟋蟀生活在泥土中的气息相仿,容易让它们起性逞斗。小伙伴们都愿意聚集到我家门口摆开厮杀战场,让我挣足面子。

斗蟋蟀,要比如今玩虚拟的电子游戏有趣许多呢!这些小虫领地意识超强,好蟋蟀一旦发现入侵者,就像英勇善战的将士一样,懂得“精忠报国”,宁愿战死也不投降。小小泥瓦盆常常演绎着一场场楚汉相争的跌宕故事。

开斗前,双方小主人分别将的蟋蟀放入盆中,各自用“绒草”逗弄它的牙口,蟋蟀会怒不可遏,张开钳子般的牙齿,上前紧逼,当长丝触角与对方相接,便闪电般前扑撕咬开来。大家蹲着,不约而同围成一圈,有的伸长脖子盯住盆子里的蟋蟀,等待好戏开场,有的情绪激昂地在一边起哄。

盆内的两只蟋蟀不断振翅高鸣、咬牙拼腿。由于旗鼓相当,双方门牙相咬,左夹右拧,头顶腿弹,场面惊心动魄。经过几个回搏斗,只见一只蟋蟀以迅雷之势咬住另一只的左后腿,猛一甩头 —— 腿被活生生卸下,好不凄惶。惨败的蟋蟀绕盆壁落荒而逃,它的主人则面如土灰。

获胜者,扬起高傲的头颅,“瞿瞿瞿……”发出了嘹亮的鸣叫,得意洋洋,似乎在向围观者发出挑战:“谁还敢和我斗一场?”

“我来试试!”又有一名小伙伴把蟋蟀放入盆中,和获胜者厮杀起来…… 蟋蟀相当于体育明星,歌唱得好没用,拿金牌才是硬道理嘛!

凡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重量级蟋蟀称霸,被我们呼之为“大将军”、“矮脚王”、“青面兽”等,惹得一些大人也来观战凑热闹。

白露后,蟋蟀渐渐失去了往日威风和斗志,蟋蟀大战也偃旗息鼓,大家相约来年再好好争斗一番。

很多人都读过蒲松龄写的《促织》,认为斗蟋蟀会让人玩物丧志。其实,赏玩蟋蟀乐在其中。“玩物”是否丧志,关键是要有个度,再好的东西玩过了头,都会让人丧志。何况据有关资料记载,斗蟋蟀活动始于秦汉,兴于唐朝,盛于明清, 2000多年前,这项古老游戏就已经风行,古人赞蟋蟀有五德:“鸣不失时,是其信也;遇敌必斗,是其勇也;寒则归宇,识时务也;伤重致死,是其忠也;败则不鸣,知耻辱也。”那时玩蟋蟀的最高境界叫“寓意于物”,多为文人雅士所热衷。难怪有人说,“斗蟋蟀”其实是一门国粹,就如同西班牙人的斗牛。

鸣谢:陈恩浩先生赐稿分享!

原标题:《玩蟋蟀(作者:陈恩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