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句“陈爸爸”,撑起42年教学路!湾里一位教师获评南昌市“十佳师德先进个人”

2020-09-09 20: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三尺讲台,三寸舌

十年树木,十载风

在第36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

向老师们

真诚地道一声:

老师们,辛苦了!

日前

南昌市教育局公示了

2020年度全市教育系统“六个一百”评选

“六个十佳”人选名单

一句“陈爸爸”,撑起42年教学路!

“喂,陈琪,你有几张试卷没交,是因为不会做吗?如果不会写,及时给我打电话,我讲给你听……”“彭璇爸爸,今天彭璇还没有交试卷,现在不把基础打实了,开学以后就很难跟上了……”这是教师陈才生,在疫情放假期间与学生沟通作业完成情况,像这样的电话,他每天都要打三四十个。

“很感动,觉得一切都值”

陈才生,南昌市湾里区第一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学生口中的“陈爸爸”。他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自1978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在教学一线默默工作42年。

说起“陈爸爸”这个称呼,陈老师有些不好意思。湾里一中是湾里区的唯一一所高中,承担着全区四镇35个村的高中学段教学任务,由于各村离校较远,很多学生都选择住校。面对这些还未完全长大就要独自生活的孩子,陈老师总是不自觉的流露出怜惜。谁寝室的灯泡坏了?谁身体不舒服?早餐吃了没有?陈老师事无巨细的关心着每一个孩子。

“学业的繁忙、缺乏生活经验等等一些原因,学生们总是照顾不好自己,每每看到这我就很着急。”陈老师说着。有一次一个班上的住校生身体不舒服,陈老师知道后,赶忙骑上电动车带学生去医院治疗,得知学生没有吃早点,又细心的给学生买来早点。回到学校后,陈老师始终不放心学生一个人输液,上完课后又返回医院,等学生治疗结束后将其送回寝室才安心离开。

高中学段的学生正值生理、心理发展接近成熟的转型期,性格上有些害羞。尤其是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更是不好意思和老师沟通或者问问题,关注到这些后,陈老师总是会尊重、关爱、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起初不敢来找我问问题,我就去找他,慢慢的学生就会主动来找我。”

亦师亦友的他深受学生欢迎,他对待学生的细心、耐心,被每一个学生记在心里,“陈爸爸”的称呼也就这样诞生了。当被问到学生喊他“陈爸爸”的心情时,陈老师说“第一次听到很意外,很感动,觉得一切都值。”或许正是每一份看似稀松平常的关怀,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温暖的种子。也正是这一句看似无心却饱含深情的话语,让陈老师在教学路上耕耘至今。诚如他自己所言,“付出的是关心,收获的是亲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陈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认为只有学生自己对学习感兴趣了,学习主动性才会被激发出发,学习成绩才会得到快速提高。因此,他致力于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寓教于乐的兴趣课堂,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数学课。

课上,他会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的双向互动,激发学生对学生的热爱,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分析、惟妙惟肖的情景模拟、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能力、参与热情和表现欲望,将学生印象中枯燥无味的数学从复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领略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他既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也努力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益友。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好、所优所喜。“只有用心倾听,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解答学生的问题。”正是因为时刻保持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陈老师和他遇到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好朋友。

“我上课的特色就是声音大”

今年已是58岁的陈老师,带了三个高中毕业班的数学,平均每天要上6节课。备课、上课、阅卷……陈老师的每一天都被安排满满当当,经常是早出晚归,但他始终精神饱满、不觉疲倦。

“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声音大,我上课从来不用扩音器,每天我都怀揣着激情去讲课,用声音来感染带动学生,即使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也能听得清清楚楚。”陈老师说道。

陈老师擅长运用声音来给学生创设情境,他私底下经常琢磨发音技巧,通过练习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铿锵有力,使自己的表达抑扬顿挫。无论是讲授新课,还是讲解试卷,因为他洪亮的声音和诙谐的话语,他的课堂总是多了那么几分趣味。就好像音乐一般牵动着人的情绪,他通过这种方式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牵动学生的思维,不同程度的洗刷着学生的心灵,使得每个学生都喜欢这跌宕起伏的氛围。“声音大不是为了镇住学生,而是为了唤醒学生,这是我给他们创设的教学情境。”

正如古诗所云:“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陈老师就是这样在点滴中教育感化学生。多年来的嗓子的超负荷使用,陈老师的办公室、家里,总是备着各种品牌的咽喉糖,但是他从未退却,而是一如既往的做着自己的工作,所教班级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大嗓门”的每一次高喊,声带的每一次震动,都是他执着的教学情怀在起舞。

“不是我培养了学生,是学生造就了我”

如果不是因为热爱,什么样的热忱能一坚持就是42年?这份热爱,这份坚持,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动摇。因为担心学生成绩下滑,陈老师疫情放假期间,一直坚持在给学生进行线上教学。

由于不擅长运用电子设备,陈老师的线上教学全部要靠自己手动完成。每天早上他都会在班级群里发一张空白试卷,学生自主答卷并在每天下午5点前汇报完成情况,最后陈老师将自己手写的试卷答案发在群里供学生参考。除此之外,他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反馈。没有完成的要询问原因,遇到难题的要讲解,表现好的要给予鼓励……每天他都坚持全程在线指导,手中的手机总是因为使用时间过长而发热。

被问到为什么要手写试题答案时,陈老师说“每位老师的解题思路是不一样的,学生都听惯了自己老师的解题思路,所以我把解题步骤一步一步写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

42年来,陈老师教了数以万计的学生。他或许曾因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失落过,却从不曾失去方向;他或许因为嗓子嘶哑懊恼过,但从未后悔。因为不会操作出卷系统,便把试题一道道剪下来后黏在空白纸上再拿去复印;因为要给学生讲题,他总是错过晚饭时间;这是陈老师的日常,也是他的一生。他说,与其说我教育了学生,不如说他们造就了我,是学生让我有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铿锵有力的誓言,从青年束发到花甲之年,他用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深切感受着师爱的伟大与神圣。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1.

2.

3.

综合:央广网、南昌晚报

原标题:《一句“陈爸爸”,撑起42年教学路!湾里一位教师获评南昌市“十佳师德先进个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