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那些喊着“想死”的人,真的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2020-09-11 11: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顾俊杰 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林聪边喝酒边诉苦:完不成业绩就不要想在公司继续待下去了,混不下去回老家,更是没脸见父母长辈。不想活了,活着真没意思。同学们笑笑回应道,大家都是如此,这没什么。几天后,同学群里收到一条林聪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死于出租屋内的消息。同学们一片哀叹自责......

小张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就开始不去学校读书了,整天蒙着被子睡觉。班主任劝其坚持上学,不要太在意分数。正在办理离婚协议的爸爸妈妈,想法不一。孩子表示生命没有意义,妈妈哭着说都是自己不好,关心不够。爸爸则认为孩子太矫情,吃不起苦。几天后,妈妈在收拾孩子遗物时发现抽屉里的一份遗书,讲述了孩子一年来遭遇校园霸凌对自己的影响和伤害以及其中深深的无助感......

几年前,甘肃女孩因老师猥亵,多次求救无果,选择跳楼自杀。在心存最后一丝希望的那一刻,换来的却是路人冷漠嘲讽的回应:“你要是想自杀早就跳楼了”、“哗众取宠浪费大家时间”、“放心吧,她不会跳的”,女孩一赌气跳楼,最终救援失败,消防员发出撕心裂肺的大喊。路人惋惜说:这女孩太傻了。路人鸟兽散.......

生活中总能听到类似这样的故事,时不时地令人哀叹惋惜,可悲剧却从未停止上演过。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众人的冷漠和打击,或许才是压垮自杀者最后的一根稻草。

难道除了哀叹和惋惜,我们就没有任何可以做的了吗?那些表达不想活的人,真的会轻生吗?对于一个发出自杀信号的人,我们该如何理解又该怎么做?从自杀想法到最后行动,有迹可循吗?

世界卫生组织 2014年9月4日 于日内瓦发表了首份全球预防自杀报告《预防自杀: 一项全球要务》。其中提到:自杀是全球第15大死因。每年有80多万人死于自杀,相当于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中国93%有自杀行为的人没有看过心理医生,在每年8万自杀未遂者中,接受过心理评估的还不到1%。

然而,自杀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日本学者长冈利贞指出,自杀过程一般经历: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情境下的人,自杀过程有长有短。我国学者一般把自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自杀动机或自杀意念形成阶段

表现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想逃避现实,为解脱自己而准备把自杀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

2、矛盾冲突阶段

产生了自杀意念后,由于求生的本能会使打算自杀的人陷入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表现出谈论自杀,暗示自杀等直接或间接表现自杀企图的信号。

3、自杀行为选择阶段

从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决死意志坚定,情绪逐渐恢复,表现出异常平静,考虑自杀方式,做自杀准备。如买绳子,搜集安眠药,爬高楼等。等待时机一到,即采取结束生命的行为。

想自杀的人可能会在自杀前数天、数星期或数月有以下的征状:

☑ 表示自己一事无成、没有希望或感到绝望

☑ 感到极度挫败、羞耻或内疚

☑ 曾经写出或说出想自杀

☑ 谈及“死亡”、“离开”及在不寻常情况下说“再见”

☑ 将至爱的物品送走

☑ 避开朋友或亲人、不想和人沟通或希望独处

☑ 性格或仪容剧变

☑ 作出一些失去理性或怪异的行为

☑ 情绪反覆不定,由沮丧或低落变得异常平静开心

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表示,自杀未遂的人短期内再次有自杀行动的几率极高;而这些喊着“想死”的人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当他们心中的苦恼和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真的会突然就自寻短见。

当得知有人出现轻生念头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需要知道:但凡一个人有能力解决自己当下的困境,很少会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解决,也许他的做法会让我们不解或怀疑其动机,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背后一定有其心理需要未被理解或满足,而他又出于种种限制无法实现这样的心理需要。

也很相当一部分人,他们对轻生者是担心的,但他们往往不愿意提供进一步的帮助,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可能觉得知识不够丰富,或者可能觉得自己不是合适的人。

重要的是要知道,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不是在寻求具体的建议,而是希望有人能真诚地倾听他们的诉说,能够理解他们的苦恼,比如:

(1)建立关系:对他表明你真诚的关切,主动关心他、鼓励他。

(2)聆听:一个想自杀的人最需要有人聆听他的心声、听出他的感受,这就是一种支持的力量。

(3)求援:当有立即的危机可能,请不要抛下他,你可向任何可咨询的机构或信赖的人寻求支持,或报警处理。

其实,想自杀的人也会害怕死亡,选择寻短见只因每个人都会有冲动,那一瞬间冲动是导致大脑失去理性。他们只是需要一个鼓励和帮助,帮助他勇敢地走出那段艰难的时光,恢复理性后大多能回归正常的生活。

2020年9月10日,已是第18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同为预防自杀而努力”。让我们回顾这个韩国社会实验短片:如果陌生人试图跳桥轻生,会有人上前伸出援手吗?再次唤起人们对于自杀预防和全民共同积极投入到预防自杀的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图片及视频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翟书涛. (2002). 自杀原因的研究现状. 中华精神科杂志.

[2]翟书涛. (1997). 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 人民卫生出版社.

[3]闵腊英, 唐瑜, 林芸, & 聂成惠. (2014). 服毒自杀病人的服毒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3), 367-367.

[4]张旭东. (2007). 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原因及预防策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9), 47-52.

[5]杨璞. (2016). 这十件事等于慢性自杀. 家庭医学:上半月.

[6]周甜. (2018). 甘肃19岁女孩跳楼背后. 中国新闻周刊, 000(025), P.64-68.

[7]王丹. (2014). 世卫组织发布首份预防自杀报告——全球每40秒种就有一人自杀死亡. 医药前沿, 000(028), P.8-9.

作者简介

顾俊杰

就职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国家注册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注册儿童青少年心理指导师、高校讲师、学校心理咨询师。

编辑/李黎 配图/网络(侵删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