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脱贫攻坚 政法护航】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平凉亮点”

2020-09-11 11: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9月7日至8日,由省委政法委组织的中央和省级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平凉。两天来,采访团先后来到崆峒区和静宁县,聚焦平凉市政法机关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进事迹,突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政法领域改革、破解难点热点问题中总结出的“平凉亮点”等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传播途径,客观真实地对平凉政法系统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涌现出的“平凉政法好故事”等成果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

王一接受全媒体采访团采访。

“老街坊”调解室:用心化解千千结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但在日常生活中,家人之间、邻里之间难免会产生磕磕碰碰,“剪不断,理还乱”这类的矛盾纠纷和冲突如果解决不及时,不仅会影响到双方的正常生活,甚至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

今年3月26日,在平凉市崆峒区东关街道兴合庄社区“老街坊”调解室,水桥沟的3家老邻居在社区调解员潘小文和社区民警的调解下握手言和,一起持续了25年的矛盾纠纷终于彻底化解。

事情源于1994年,家住水桥沟的老王因修建房屋时后墙占用了邻居老李家的道路,因此双方产生矛盾纠纷,后来官司先后打到崆峒区人民法院、平凉市人民法院,尽管法院依法进行了判决,但双方均未执行,矛盾纠纷越积越深。多年来,双方为此事经常发生矛盾纠纷,但社区多次调解未果。

2019年10月,老李建房挖地基时不小心将老王家的院墙挖倒,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同时,老李在返修房屋时,因地界问题又和邻居老张发生了冲突,在修建过程中邻居老张的儿子出面阻拦,当时的建筑工人将老张的儿子推倒致其受伤,在医院住院治疗共花费8000余元。

“为了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彻底解决三家多年来的恩怨,我们在经过详细走访调查了解后,听取了每位当事人的诉求和提出的问题,又以聊天的方式与他们‘拉家常’,使他们明理,并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在耐心疏导调解下最终使他们冰释前嫌。”“老街坊”调解室负责人潘小文说。

最后,在调解员和社区民警的见证下,签订了调解协议书,达成赔偿共识:老李主动将老王家的院墙重新建好,并赔偿邻居老张6000余元。

这仅仅是崆峒区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兴合庄社区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作为完善社区治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依托“老街坊”调解室,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搭建连心桥为民止纷争,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去年以来,社区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线索266条,联系配合有关单位分流化解矛盾纠纷13件,调处成功率达100%。

王一工作室:“指纹神探”守护百姓安宁

初见静宁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是2020年9月8日在静宁县公安业务技术大楼二楼王一工作室,头发花白,不善言谈,很难把他与警界“指纹神探”联系起来。但只要说起工作,他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锻造技术精兵,创建一流团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

在王一工作室,墙壁上贴着的标语,都在述说着这是一支团结奋进、勇于探索,经验丰富、善打硬仗的刑侦基层战斗团队。

2016年1月,王一工作室正式挂牌了。

王一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发扬甘于平凡的敬业精神、培养务实创新专业人才的创办宗旨,发扬“求实、奉献、创新、开拓”的团队精神,积极推行王一先进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通过开展专题研讨、分析研判、交流互动、经验推广等方式,为全国全省刑侦技术人员提供学习、研讨和发展平台,推动了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纵深发展。

“想、做、当”、“快、准、真”和“交、互、享”是王一工作室坚持的工作理念,创新提炼7种工作方法即“四查”法、搜索比对法、提炼手段法、碰撞比对法、离器比对法、图像工具辅助法、寻迹比对法,在服务公安实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发挥了辐射带动效应。

自NEC指纹自动比对识别系统开通以来,王一工作室累计勘验各类案(事)件现场2000余起,利用现场痕迹物证破获本地案件190余起,对14起命案和210(总数285)起八类重特大案件现场搜证及检验鉴定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作用率为73.68%;共计发送各类查询比对信息18万余条,相继比对破获各类案件共计1753起,其中命案现场协查指纹6起,认定命案逃犯和全国重大案件嫌疑人身份9人,爆炸、放火、投毒、绑架、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八类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现场协查指纹90余起,利用指纹技术平台比中认定破获本省案件700余起;特别是认定云南“8·20”暴恐案嫌犯2人、“4·29”公安部专项涉恐B级紧急人员5人,破获外省市命案7起、重特大盗窃案件2起、投放爆炸物敲诈勒索案件1起,充分彰显了强大战力。

“村民说事”:破解农村社会治理难题

走进静宁县八里镇小山村服务中心的民情会客厅,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墙壁上的宣传标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公开公示栏、问题榜、回音壁、红黑榜、善行义举榜……

村民说事民意收集登记表、村民说事办理登记表……

一项项,一条条,都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小山村辖7个村民小组920户3870人,近年来,小山村以创建“无讼乡村”为目标,积极借鉴“枫桥经验”和两当县“民事直说”经验,探索建立“村民说事”制度,按照说事有人管、议事有办法、办事有措施、督事有成效、评事有标准的“五有”方式,进一步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构建多方参与、多方监督、全程公开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为“平安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做到说事有人管、议事有办法、办事有措施、督事有成效、评事有标准。”静宁县小山村支部书记王建刚说。

与此同时,小山村积极推行“村社两级联动办、责令镇级部门办、协调县级部门办”的模式,采取“村社点单,部门报到”的方式,对村级重大事项实行“菜单式”管理,由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吹哨人”,第一时间向涉及解决事项的各级部门发起召集,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响应报到,共协调解决重大问题5件,办理民生实事3件。针对不同群体,推行“十户联防”“四级联动”机制,采取包片联户、网格化管理、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措施,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16次,村级事务建设3起。(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何明霞 文/图)

来源:甘肃法制报

编辑:韩小月

甘肃法制报新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931-8156896 举报邮箱:fzgsw@qq.com

猜你喜欢

》【展示甘肃经验亮点·见证“七五”普法成果陇原行】用法治绘就幸福底色 ——武威市“七五”普法工作综述

点击甘肃法制报关注我哟

弘扬法治精神 关注民主进程 倡导人文关怀

解读社会变革 提供实用资讯 声援公民维权

甘肃最权威的法制资讯新闻平台

原标题:《【脱贫攻坚 政法护航】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平凉亮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