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儋州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快看看有哪些↓

今日儋州
2020-09-10 18: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近日,我市公布了

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涉及民俗、传统技艺等

2大类9个项目入选

至此

儋州市级“非遗”项目名录

增加到17项

↓↓↓

为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日前,我市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涉及民俗、传统技艺等2个类别。

一直以来,市政府办和市旅文局指导下,市文化馆认真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目前,我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7项,其中国家级2项,分别为儋州调声、海盐晒制技艺;省级3项,分别为儋州山歌、海南端午习俗(泊潮海龙舟)、土法制糖技艺;市级12项,除已入选的白马井舞龙、儋州排子鼓、儋州粽子手工技艺外,今年又有海头“二月二” 习俗、中和正月十五闹元宵习俗、白马井正月十六大拜年习俗、儋州客家山歌、儋州米烂制作技艺、儋州鸡屎藤馍制作技艺、儋州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白马井玛仔制作技艺、中和香糕制作技艺等9项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标准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展现儋州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具有在一定群体中或地域范围内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儋州有较大影响等。

◆ ◆ ◆ ◆

海头“二月二” 习俗

海头“二月二”节日,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当地人们传说,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福建提督钟元帅奉旨到海南剿寇。一天,钟大元帅带兵乘战船在巡海途中突遇狂风暴雨,不幸为国殉难。海头新市村民为了纪念追剿海盗、为民除害的钟大元帅,尊他为“太祖”,建庙奉祀。公元1915年,海头新市村重新修建了太祖庙,人们四时进香,奉祀太祖公,并定以“二月二”为纪念“太祖公”的节日。后来,“二月二”的节日内容从原来的拜神祈福,逐渐发展成为内容丰富的民间艺术活动。

中和正月十五闹元宵习俗

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中和都会隆重地举办以舞龙舞狮、迎神、台角、故事会、马转亭、吃青等为主要内容的闹元宵活动,这是中和一年之中规模最大、节日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习俗活动。

白马井正月十六大拜年习俗

白马井正月十六拜年非常隆重。正月十六这一天,豪爽好客的白马井人杀鸡宰鸭、准备海鲜招待亲友,而就在家家户户忙着张罗美味佳肴的时候,街上已热闹非凡,喜庆无比,作为通神、祈福形式的“巡街”活动如期举行。

儋州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客家山歌用客家话演唱,故称为“客家山歌”,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客家山歌继承了汉族民歌的传统风格,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广泛流传,久唱不衰,被称为天籁之音。儋州客家山歌,与大陆的客家山歌一脉相承。儋州客家山歌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词曲不固定,一般是即兴编唱,无一韵到底的字句讲究。

儋州米烂制作技艺

米烂是儋州特有的一种配料精致的美味小吃。米烂其实是一种米线,以大米(粳米)为主料,米烂的制作过程要把大米磨烂成米浆,这就是“米烂”名称的由来。将磨好的米浆压制成米线,再配上花生米,鱿鱼干,豆角,虾米,蒜头油等大料和小料,米烂飘香,令人口水直流。

儋州鸡屎藤馍制作技艺

▲视频 | 儋州鸡屎藤馍制作技艺

鸡屎藤馍,是以一种叫鸡屎藤的植物和米粉为原材料做成的美味小吃,儋州人历来习惯吃鸡屎藤馍。传统的鸡屎藤馍制作,要将鸡屎藤叶清洗、晒干或晒半干,以祛除叶子的腥味,保留鸡屎藤的纯香,再研磨成碎末。将一定比例的粳米、糯米,经清洗浸泡两个小时以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再把磨好的米浆与鸡屎藤叶碎末搅拌均匀,反复揉捏成团,再搓成一个个小圆状,最后将捏好的鸡屎藤馍和红糖(有时也加入姜、红枣、枸杞等)一起煮熟即可。

儋州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

儋州苗族传统刺绣蜡染分为刺绣和蜡染。刺绣,是用各种颜色的纱线在服饰绣上花纹图案。蜡染是用熔好的蜂蜡点绘花纹图案于布上,再以蓝靛浸染,染好去蜡。由于布上点蜡的地方染不上色,布面呈现出所绘花纹图案。蜡染用的蜡,就是蜂蜡,又称黄蜡、蜜蜡,它是由蜂群内适龄工蜂分泌出来的一种脂肪性物质。儋州苗族的一件件传统刺绣蜡染成品,是苗族妇女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体现着苗族社会高超的刺绣蜡染艺术。

白马井玛仔制作技艺

玛仔是儋州话对沙琪玛的称呼。玛仔是中国传统冷糕点,是闻名的“京式”四时小吃,其历史悠久。白马井镇钟记烘焙店几代人一直传承玛仔制作技艺。钟记烘焙店的玛仔因采用独特的工艺,其产品口感和味道已经广泛获得人们的肯定,使得玛仔在白马井镇非常流行,很多人在过年过节时总会到钟记烘焙店买上一两箱玛仔。

中和香糕制作技艺

▲视频 | 儋州中和香糕制作技艺

中和香糕是一种正正方方的民间糕点,其松脆、香甜、润滑,口感非常好,儋州话里以中和香糕的方正形状称其为“凳脚饼”。中和香糕的上下两边分别包裹着不同味道的细腻粉末,上下两层的粉末紧贴着由多种原材料制作而成的配料方块。

来源:儋州融媒全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原标题:《儋州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快看看有哪些↓》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