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莞: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 群众难题应声而解

广东党建订阅号
2020-09-11 12: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对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广东省东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的部署要求,立足东莞全域城市化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构建基层组织新体系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的意见》和20项配套政策,搭建了城市党建的“四梁八柱”,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域统筹、一核多元、互联互动、规范高效,着力构建党组织一呼百应为群众服务解难的工作格局,引领城市发展和基层治理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东莞先后荣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四连冠”、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三连冠”,并获得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

减负强能

让基层党组织一心为民呼

东莞不设区县,市直管镇,镇街及村(社区)党组织承担了较重的经济工作任务。为让基层党组织能够聚精会神抓党建和社会治理,东莞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减负、明责和强能,使基层党组织有精力、有责任、有能力抓好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一是完善党建责任体系。东莞建立镇街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23条,坚持开展镇街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年度述职,将城市基层党建纳入其中重点考核;制定村级党组织3张微权清单,明确村(社区)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11项党建工作职能;率先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层层传导压力,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深刻认识抓好党建就是第一责任,把党建牢牢抓在手上,紧紧扛在肩上。

二是着力为基层减负。东莞对村(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进行清理,大幅削减行政事务事项;严格落实村(社区)事务准入机制,凡市、镇街层面能够办理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原则上不再向村(社区)下放,让村(社区)回归自治管理本位,着力减轻基层负担,使党组织有时间、有精力为群众办事。

东莞市茶山镇茶山圩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专题党课活动。

三是建强战斗堡垒。东莞实施以标准化建设、标杆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标工程”,在城市社区、住宅小区、商圈市场、园区和特定行业(包括机关、国企、“两新”组织等),分类打造55个可学习、可借鉴的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点,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并选取12个成效突出的示范点工作经验编印成册,交流推广,构建全域示范带动“一张网”;深入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每年确定一批、整顿一批,2019年确定39个村(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扎实开展整顿工作,使基层党组织强起来、硬起来。

四是向基层党组织赋能。东莞推进扩能计划,结合镇街机构改革,推动重心下移,将全市35个镇街(园区)划分为6大片区,统一承接168项市级事权,推动行政审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权力向基层下沉,制定我市《关于加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全面强化镇街统筹服务群众的职能;同时加大保障力度,近三年共安排村(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共5.67亿元,其中2019年安排基层党建经费1.91亿元。市镇两级财政投入6000多万元,统一选聘659名专职党建组织员,派驻到各村(社区)、“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专职从事党建工作,为抓好党建工作提供可靠人才支撑。

一贯到底

让三级党组织一线抓治理

城市基层党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是工程的“动力主轴”。东莞全面推行市、镇、村三级党组织到一线报到联动机制,做到党群工作生活在哪里,党建引领就跟进到哪里,使他们紧紧拧在一起,一贯到底、强劲有力地为群众解难题。

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开展“行走东莞”专项行动,了解万江镇石美市场周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管理情况。

一是市层面开展“行走东莞”专项行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村(社区)、直奔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直奔一线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对收集到的问题,通知相应单位立行立改,一时改不了的,建立台账,跟进督办。2019年共行走310多次,带动市直部门和镇街领导干部行走超过8万次,发现并整改问题近4万个。

二是镇街实行“驻点联系群众”制度。32个镇街及市镇“两代表一委员”共近万名领导干部,采取不间断固定联系方式,对本、外地人口实行全覆盖走访,并建立村级党组织、镇街党委、市委常委会三级问题研处机制,打通“驻点联系”与“智网工程”两大系统,按照“发现上报、分类推送、协调处理、跟踪回访、评价结案”五步闭环督办模式,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处理,保证群众反映问题及时解决。2019年,驻点团队累计走访群众和企业逾80万户,收集办理群众困难及意见3.3万条。

三是村(社区)推行“共建议事会”制度。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广泛吸纳区域内机关、国企、“两新”党组织书记为议事会成员,紧扣驻地党员群众需求,建立“三张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资源清单),实现资源共享,整合各类组织、阵地、人才资源,共同开展服务群众工作;一些镇街还探索开展了“党员联户”机制,把全体党员调动起来,按照党员能力、特长、居住范围,固定联系一定数量的群众,开展入户走访,做到党的政策讲到家、社会新风带到家、扶危济困帮到家。今年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东莞市发动市直机关党员干部4200人、镇街机关和企事业单位3.48万人,直接下沉到网格一线,编入“三人小组”,编织了强大的基层防控网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强化联动

让全社会力量响应集结号

三级党组织只是城市治理的“轴心”,是“主持人”“召集人”,抓好城市治理还离不开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东莞市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强保障,推动各个系统、领域、单位围着“轴心”转起来,使城市基层党建“活”起来。

一是制度化固定群团力量。东莞将全市593个村(社区)划分党建网格,按照“一格一组”架构,建立近千个“网格党建协作组”,统筹网格内各群团组织共同成立“网格党群服务联盟”,分设纠纷调解、治安巡防、设施维护等服务小组,在党组织的带动下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探索建立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和社区党员志愿者“四社联动”服务机制,明确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社会组织培育监管等系列政策规定。

二是平台化承接社会力量。东莞大力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593个村(社区)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在全市工业园区、商务楼宇、住宅小区、商圈市场等区域建立73个“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全市所有村(社区)和重点商业工业园区全覆盖;一些纳入“双标”工程的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还依托便民服务区、专项服务室、服务一体机等设施,通过合作共建、组织联建等方式,广泛承担群众组织、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开展居家养老、妇女家政、课业辅导、残疾人康复等便民利民活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党群服务中心统筹了近4万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莞市东城街道岗贝社区莞翠邨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长者饭堂”。

三是项目化汇聚民间资源。东莞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通过项目化合作方式,广泛汇聚吸纳各类民间资源。2019年开展的“党群公益汇”活动,在全市征集到关爱独居老人、环卫工人爱心早餐、妇女再就业等130多个公益项目, 发动基层党组织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共同认领认捐,推动项目建设。比如,沙田镇中围村党组织借助“党群公益汇”活动,发动几家社会组织捐助资金,筹办了“长者饭堂”,解决了农村老人用餐难题,获得群众广泛誉赞。

统筹服务

让“惠从党来”深入人心

东莞建立党组织统筹实施惠民政策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各项惠民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统筹各方面资源开展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做到惠民政策由党组织宣传,惠民服务由党组织推动,惠民举措由党组织落实,让群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惠从党来”。

一是统筹服务资源。东莞建立各类资源由基层党组织统一承接管理、分配调剂的工作机制,重点把市、镇两级民政、农业、社保、医疗、文化、消防等职能部门服务资源统筹起来,以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同时,尽量把社会资源引进来一并统筹,以需求为导向灵活调配。比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针对特殊时期企业租金负担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的现实状况,在党组织的牵头号召下,市镇村及私人物业为企业减租约19亿元,其中村组集体经济为企业减租8.7亿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资金负担,增强了复工复产信心,赢得社会广泛好评。

二是统筹服务平台。东莞把各条线设立在基层的服务平台整合到党建平台中来。去年以来,东莞将全市“人大代表工作室”全部统筹到驻点联系工作室中,一些镇街还将“道德讲堂”“白玉兰”“莞香花”“先锋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都归拢到党群服务中心来。统一服务场所、服务内容、管理模式、保障措施,面向驻地党员和居民打造“10分钟综合服务圈”,确保村(社区)所有服务事项一站式受理、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真正实现让群众只需“进党群服务中心一家之门,遍享百家惠民服务”。

三是统筹外宣口径。东莞旗帜鲜明宣传党组织的统筹作用,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对群众服务时始终把党的领导放在前面,党员干部统一穿着红马甲、社会志愿力量在其标识前面设置党组织引领标识,使群众能够醒目看到是党的力量在统筹发挥作用。疫情期间,走街串巷的“红马甲”成为群众倍感温暖的风景线。

来源:中国城市报“城市党建”周刊

原标题:《东莞: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 群众难题应声而解》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