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巾帼十行百星】巾帼三农之星展播(二)

2020-09-15 18: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江苏Women+

江苏女性的暖心家园

关注

本期【巾帼十行百星】为大家讲述巾帼三农之星郁伟、范育明、沈琴深耕农技创新,服务农民服务企业的故事。

郁伟: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户家

郁伟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和新技术研究推广的第一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户家。她先后从事过植保、耕地质量保护、作物栽培指导等多项农技工作,具备丰富的农业一线工作经验,是复合型的农业专家,在每个岗位上都干得有声有色。

在南通市耕保质量保护站,郁伟一干就是5年。在她的带领下,南通市的耕地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土肥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南通市耕保质量保护站健全了全市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和预警预报制度,组织开展了全市耕地地力和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优化南通市农作物施肥结构,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出“减氮、控磷、增钾”的施肥方针,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面源污染;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商品有机肥、种植绿肥、水肥一体等土肥新技术,努力提升耕地质量;严格开展补充耕地评定工作,确保补充耕地量质并进。

调到南通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后,郁伟狠抓全市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全市作物品种规划布局、抗灾救灾,引进推广南粳系列、宁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开展水稻机插栽培、钵苗移栽、侧条深施等多项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为南通市粮食丰产、绿色高效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

工作中的郁伟雷厉风行,敢于担当,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各项工作开展有条不紊。她也是农民朋友的贴心人,多年来,农民遇到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她都会及时赶到田间,从品种选择到栽培要点再到肥料使用都手把手地教他们。

郁伟解决了蔬菜病虫害发生、土壤盐次生障碍、耕地质量提升等多项农业生产技术难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近20项,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她也因此获得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江苏省“333”培养对象、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专业技术杰出人才等荣誉。在她的带领下,2019年,南通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

范育明:小小食用菌里也有高科技

范育明是一名农业工作者,长年奔走在生产第一线,始终把为农服务作为第一要任。她承担了“食用菌周年安全生产新技术研究”“生物质资源在菌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等近50个研究课题,为科学开展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技术保障。她先后引进W192双孢蘑菇、“阳光玫瑰”葡萄等园艺作物新品种20余个;推广青刀豆-玉米复合种植、杏鲍菇-菌渣生产草菇-菌渣生产蔬菜、林套食用菌、葡萄大棚促成栽培等生产模式,均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10年来,范育明在参与连云港市灌南县食用菌产业调研、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引进食用菌企业达50多家,工厂化食用菌集聚度居全国首位,灌南县也因此荣获“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荣誉称号。

2009年,在灌南县发展食用菌产业之初,范育明就鼓励爱人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回乡创业,自主创办了丽莎食用菌公司。经过11年的摸索与打拼,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发展成为拥有4家子公司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1.5亿,带动近600多人从事食用菌的生产销售。

在生产关键时期,范育明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举办技术培训班90余期,深入指导农民、企业工人1万余人次;每年参与科技入户及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实施,培养科技示范户;通过“带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培训、参观、学习,根据生产需要邀请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来到基地提供技术指导。

范育明参与多项技术课题研究,成果显著,科技成果获市政府以上表彰12项,其中省级6个;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6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编写省级地方标准3项,市级地方标准5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

沈琴:下岗教师农创致富

盐城众鑫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琴曾是一名乡村教师,90年代初因所在国营农场改制而下岗。她毅然回到农村自主创业。由于不懂技术,加上连续阴雨,她种植的800亩小麦当季就亏损40多万元。这次教训让沈琴深刻认识到发展农业同样要靠科技。于是,她来到了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建议她抓住上海光明奶牛场落户大丰的契机,开展青贮饲料种植。

青贮饲料的主要作物是玉米,6000多亩玉米种下去后,沈琴整天泡在地里,观察记录,科学管理,第一季就获得了大丰收。在专家的指导下,沈琴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形成了《青贮饲料种植管理手册》,承包的玉米种植地也成为了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江苏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唯一的饲草基地,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的青贮饲料种植加工教学实践基地。

2014年5月,当地政府希望沈琴牵头负责大丰经济开发区的秸秆处理工作。明知道这件事要贴工贴本,但她还是决心把秸秆收贮工作当作一项社会公益承担起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沈琴建成了江苏省单体最大的秸秆收贮基地,承担了中央财政农技推广稻草饲料化循环利用项目并获得科研创新奖,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发的无胶秸秆板系列产品取得41项专利,并代表盐城市多次参加秸秆综合利用博览会。

沈琴在致富路上没有忘记乡亲,在产业发展时,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努力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在秸秆收贮基地,周边村组的农民可以打工,既能赚钱,又能顾家。青贮饲料生产采取了合作社加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形式,合作社从供种、田间管理到收割、加工、销售对种植户采取“五统一”的一条龙专业化指导服务,由于青贮种植投入产出比价高于玉米籽粒,仅这一项每年就帮助相关种植户共计增加收入300多万元。该模式已被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总结汇编,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在2018年9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沈琴的合作社被评为了“十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来源:省妇联发展部

原标题:《【巾帼十行百星】巾帼三农之星展播(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