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验交流丨数字赋能社区治理 创新“社区智治”的杭州实践

2020-09-16 18: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杭州是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诞生地和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落成地。近年来,杭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率先建设“城市大脑”,首创开发“杭州健康码”,实现了由“数字治堵”向“数字治城”的重大跨越,在数字治疫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基层治理上,杭州市民政局坚持数字赋能,以“精密智控、精准服务、整体智治”为目标,全面启动“社区智治”计划,持续打好“城市大脑+社区治理”的深度应用组合拳,着力探索创新大数据背景下的社区智治新路径。

01

让数字跑起来

打造社区治理的“智治云”

● 一是顶层设计“明方向”

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做强做优城市大脑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的决定》,积极推动“城市大脑”向社区治理领域延伸,加快构建“五级机长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数字系统解决方案。依托城市大脑,发布全国首个“社区智治在线”规划纲要,聚焦“136”顶层设计,从精密智控和精准服务两侧发力,着力打通公安、民政、社保、城管等部门数据以及小区物业、智能安防、市政服务等系统,构建社区管理端与居民参与端“两端协同”的数字治理模式,为社区提供智能化治理工具,为居民提供便捷化参与渠道,不断提升社区数字治理水平。

● 二是数据共融“强支撑”

作为四大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之一,“城市大脑”汇集政府、运营商和企业的海量数据资源,接入近6000个数据接口和4000个数据指标,日均协同数据1.2亿条。积极搭建基于城市大脑的社区数据集市,建立与“基层治理四平台”等数字化平台之间的信息快速流转机制,开发上线居民信息、社区管家、百姓议事、民生指数、主动服务等11个应用模块,建设涵盖实有人口、房屋、单位和标准地址的统一地址库,让社区治理数据“多”起来、“准”起来、“跑”起来。目前,统一地址库已覆盖全市各个区(县市)、191个镇街、9885个网格,核查采集数据800多万条,有力地支撑了各类“社区智治”应用场景建设,为实现精准决策和高效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 三是做优场景“提效能”

按照“平战结合、因势授权”理念,深化社区数字驾驶舱和应用场景建设,聚焦社区公共安全、特殊人群服务、服务事项办理、社区环境治理和居民线上参与等重点内容,依托社区数据集市和社区感知设备丰富智治功能场景,推动实现治理有效、居民有感。如围绕老年人安全问题,推出“长者看护”场景,为社区孤寡、独居、高龄老人安装门磁报警系统,一旦有异常变化,“数字驾驶舱”就会发出预警,呼叫社工第一时间联系走访;围绕居民报修服务难问题,开发“邻里E家”场景,形成“上报—交办—办结—反馈”的闭环,大大提升了问题处理效果。

02

让数据多说话

打造集成共享的“工具包”

● 一是打造减负增效的“助推器”

着力为社区提供录入、管理和分析工具,在传统入户走访采集信息的基础上,拓展了居民在线申报、政务数据联通、AI设备识别等数据采集途径,改变了过去“扫楼”“洗楼”等低效采集方式。按照“一次录入、多方调用”,搭建居民办事证照资料库,破解多平台反复录入的难题。同时,上线服务自动升级、到期主动提醒、冲突及时预警和老年证、残疾证等特需服务在线办理等功能,目前试点平台已累计发出政策冲突、退出预警1255条,实现3694名民生保障对象的服务自动升级,在实现居民“少跑腿”的同时,平均每天减少社工工作时间约3个小时。

● 二是打造精密智控的“仪表盘”

依托“社区智治”拓展传统治理思维,实现线上和线下治理方式高效联动,线上通过网络大数据对关键人员、关键事件、关键地点实现抓取,线下依托网格社工对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信息开展地毯式排摸,运用“网络+网格”联动模式,帮助社工及时掌握社区运行态势,实现疑似风险事件的即刻感知和智能预警。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首创“杭州健康码”为社区防控赋能,上城区推出“小清”社区防控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信息摸排和防疫宣传提速增效;江干区利用智慧监控,实现一部手机管理 1344 个隔离观察点,解决社区第一道防线人手不足问题;余杭区在86个智慧安防小区推广人体热感+扫码设备,以场景驱动夯实社区治理“新基建”。

● 三是打造精准服务的“指南针”

创新构建社区智慧治理评价体系,从邻里友善度、居民参与度、居民满意度、社区组织力、社区服务力等五个维度,实时收集细化指标参数,综合形成社区创新活力指数。将社区民生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进行动态匹配,形成动态社区民生服务“五色图”,为社区合理配置服务资源、配建服务设施、配备服务力量提供决策依据。今年市本级向社区治理领域投入近2000万元公益创投资金,新开发约1500个社工岗位,通过分析民生服务“五色图”,让新增岗位设置和公益项目投放与居民实际需求更加匹配,居民的获得感进一步提高。

03

让智治有温度

打造全时响应的“民情通”

● 一是公共服务“实时办”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为引领,以“全时办”“就近办”“上门办”等多样化形式延伸社区服务半径,585项公民个人办事事项实现“一证通办”,310项办事事项实现“即时办”,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下城区试点推进“1 Call办”极简政务服务模式,上线24小时智能化线上社工“小智”,利用人工智能+移动终端平台,以聊天场景化服务方式,为老百姓提供“一句话就能办事”的贴心政务在线咨询和办理服务;西湖区推动“民生直达”,免除审核流程72个,免除线下纸质资料36件,减少审核等待时间105天,让惠民补贴秒达百姓。

● 二是便民服务“实时达”

坚持“两端协同”理念,通过小程序、公众号等接地气的形式让社区服务信息第一时间直达居民。通过居民端小程序,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机构可实时发布服务活动信息,居民也可就近获得社区、物业、长者照护等十五分钟服务圈资源,在线进行咨询和报名。如拱墅区善贤社区居民持善贤IC卡,可实现党建、管理、安保、养老、医疗等领域智能“一卡通”;余杭区仓前街道构建“互联网+物业”服务体系,实现物业问题“即拍即整”,仅上半年就完成各类物业问题整治 5074 个,处置信访 345 件,小区治安案件同比下降 23%。

● 三是社区协商“实时通”

积极搭建居民线上说事、议事、评事平台,实现居民困难诉求线上征集反馈,社区公共事务线上参与协商,社区公开事项线上监督评价,让上班族也能有效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同时,根据浏览量、关键词自动形成热议话题,搭建新形势下居民更方便快捷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推动社区服务更加精细,社区治理更有方向。如拱墅区开发“协商铃”小程序,构建“一方按铃、多方响应”的基层数字协商新机制,运行一个季度以来,受理协商申请99件,办结率达到72.4%,居民满意度达到86.5%。

原标题:《经验交流丨数字赋能社区治理 创新“社区智治”的杭州实践》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