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两当县法院关于公职人员诉前主动清偿金融机构逾期贷款的倡议

2020-09-15 17: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两当县人民法院

关于公职人员诉前主动清偿金融机构

逾期贷款的倡议

近期,我院陆续接到公职人员不良贷款诉讼案件材料,影响金融行业安全发展和社会诚信。为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打击失信行为,维护社会诚信体系,诉前多元化解涉金融矛盾纠纷,现倡议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争做诚信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公职人员应带头守法律、讲诚信,承担起与其权力相应的社会责任,助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机构金融风险,优化全县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能因为失信而影响单位公信力和干部队伍形象,使自己变成了诚信教育的反面典型。

二、深刻认知风险,算好“失信”账

一是算好政治账。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公职人员应模范尊法守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规定,失信情况作公务人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以及入党等参考,失信被执行人限制登记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限制担任国企、金融机构高管和社会组织负责人,限制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慈善类奖项的限制条件,等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打听案情、打招呼、说情,或者以其他方式对司法活动施加影响的,给予纪律处分。如子洲县实验中学教师张某某、教育局资助中心副主任蔡某某、农工部干部艾某某等6人,因贷款逾期不还或不履行担保责任,行为失信,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被子洲县纪委监委分别给予党内警告、记过等处分。

二是算好经济账。如果您有贷款逾期不还,案件一经法院受理,您可能还要承担案件受理费,以及执行费、保全费;如果贷款合同有约定,您可能还要承担律师费、评估鉴定等费用(例如诉讼标的10万元,则受理费2300元,执行费1400元,保全费1020元,律师费数千元)。同时,您还要承担银行账户被冻结、银行存款被扣划、担保资产被查封拍卖等强制还贷的后果。如两当农商行诉两当县某乡镇一干部29800元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因其拒不参加诉讼,被两当法院缺席判决归还本息3.6万余元,支付律师代理费3000元,承担诉讼费828元。如他配合人民法院诉前化解,则可以节省受理费、执行费、保全费、律师费等相关费用。

三是算好社会账。逾期贷款一经诉讼,我们将通过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动态等手段公开您个人的相关信息。对法律文书生效后仍未自觉履行还款义务的公职人员,我院将通过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户外大屏、“两微一站”等媒体予以公开曝光,依法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实行“黑名单”管制,并联合相关部门予以惩戒。对无视法院通知、规避和抗拒执行的国家工作人员,将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制裁措施,对涉嫌拒不如实申报财产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三、积极主动清偿,助力诚信建设

诚信,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亘古不变的美德。诚信社会,人人都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公职人员理应带头讲诚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欠款人所在单位、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清欠不良贷款纳入基层治理体系,不包庇、不护断,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争做诚信文明干部。

欠款人员要认清形势,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积极主动到欠款银行协商还款事项,履行还款义务(本人贷款的,由本人负责偿还;为他人担保贷款,由担保人负责催还并承担连带责任,逾期不还的,由担保人负责偿还),为自己负责、为单位负责、为社会负责,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共建诚信社会体系,营造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良好社会氛围。

两当县人民法院

2020年9月14日

识别以上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查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

监制:张世文 责编:董高彦

原标题:《两当县法院关于公职人员诉前主动清偿金融机构逾期贷款的倡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