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点实录 | 王行最:真诚希望每一个公益人都能够拥抱新技术

2020-09-18 09: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快公益 ,作者快公益

快公益

《都市快报》快公益,把媒体对公益的“观察者、报道者、传播者”角色转变为“实践者,引领者和创新者”。现在团队执行着20多个公益项目,覆盖扶贫帮困、环保、教育等多方面,筹款上千万,帮助上万名需要受助人群。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 年,更是经历了艰难而温暖的“抗疫之战”,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 阶段,慈善组织、爱心企业以及众多志愿者等慈善力量都在其中 主动作为,勇担重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实践也给予政府、慈善组织、企业感悟与思考:我们的公益慈善事业还有哪些提升空间?脱贫之后如何让乡村发展更加可持续?

迎接第五个中华慈善日,9月4日,“决战脱贫攻坚助力疫情防控”——2020年浙江省暨杭州市“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2020年杭州市“钱塘善潮”论坛正式开幕。

此次论坛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主办,由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网信办、杭州高新区(滨江)管委会、政府承办,由杭州市慈善总会、杭州高新区(滨江)民政局、杭州高新区(滨江)慈善总会、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益潮汇公益沙龙协办。

本期【快公益·观点实录】推出“钱塘善潮”论坛上,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最的主旨演讲整理而成。

各位公益同行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到我的家乡,来到浙江。我作为一个生于此长于此,但是在外地工作的公益人,今天来谈谈浙江的公益是什么样的,浙江企业创造出来新的科技,浙江公益先进的做法是如何影响全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我们这样一个全国性公益基金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最后再分享我个人对公益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的看法。

浙江公益慈善行业,好比是热带森林,既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藤蔓、小草,各种形态组织非常多,在这方面,为全国树立了一个样板。

浙江的慈善发展犹如其民营经济一样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从慈善政策创新、慈善组织数量、捐赠规模上来看浙江都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浙江很多慈善组织创新起到了行业引领作用。浙江的慈善事业属于全国公益行业的高地。浙江省慈善组织为828个,占比全国11.04%。2018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8年浙江省社会捐赠收入和支出分列全国第五、第四。浙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省级慈善政策创新指数2018中国中排名第二。这主要是因为为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落地,浙江专门出台了地方法规和政策。在推动慈善信托落地方面,浙江在全国做得最好,由此产生的结果是浙江的慈善信托金额超过10亿元,占到全国1/3,位居全国第一。

浙江公益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公益组织包括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敦和慈善基金会、西湖教育基金会、公羊会、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等,既有一些巨型的公益组织,也有一些小而精的公益组织。

像阿里巴巴公益平台,相信浙江的公益慈善基金会大多数都与它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同样, 全国慈善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平台也有密切的联系。阿里巴巴公益平台发挥着至少四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推动公众参与。以前人们捐款需要到银行,需要到柜台上去办理手续,手续繁琐也耗时。由于阿里巴巴这样一个平台的出现,人人手指一动就可以做公益;以前一个公益机构能够吸引几千个人来参与就很了不得了,现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次参与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更多人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了公益,参与了公益,推动了公益透明度的提升。

第二是管理提升。AI技术,智能合约的应用提升了公益组织的管理效率,降低了他们的成本。

第三,通过链上计划推动了我们公益行业的透明度建设。

第四,通过码上公益、公益保险、高德地图(救灾)等对公益组织进行技术赋能等等。

敦和慈善基金会成立时间不长,但是一出生就一鸣惊人,因为他们选择了独特的视角切入– 行业支持。现在我们国内大多数基金会都是操作型基金会,自己筹钱干自己的事,但是很多钱是筹不来的。敦和把行业痛点找出来,比如支持机构人才培养,发挥杠杆效应,推动公益行业的发展。另外它还选择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以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在全国基金会行业赢得了自己的地位。

还有西湖大学,也是一个开天辟地的事业。曾经我们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主要是公办,政府给预算、政府主导办学方式。另外一小部分是私人商业办学模式,收费非常高,中间地块是没有的,没有非营利性的办学模式。世界上最知名的这些大学,其实都是非营利性、公益性大学办学模式。而西湖大学正在实践这样一套模式,社会办学,民间办学。

全国的高等教育基金会有几百家,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三家,长期占据全国高校基金会募款的前三名,清华大学则一直高居榜首。但是最近跟清华大学的老师们讨论时,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就是因为最近出现了西湖大学,西湖大学成立短短几年的时间,募款额就达到43个亿,直逼清华大学的筹资规模。事实上,不仅是筹资规模的问题,西湖大学的这种办学模式对中国高校也会形成非常强烈的冲击。

还有公羊会和微笑明天基金会,尽管规模不大,但是在公益界的名声非常之大。这是因为它们第一做得小而美,专业化。第二就是国际化。这两个机构都是专注于某一个具体的领域开展工作,然后不仅在国内开展活动,还大踏步地走向国际,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

浙江的慈善信托也遥遥领先,位居全国第一。昨天从主办方给我的材料里看到,万向集团的鲁伟鼎先生用万向三农集团100%股权设立“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三农扶志基金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慈善信托案例。

浙江公益慈善行业,好比是热带森林,既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藤蔓、小草,各种形态组织非常多,在这方面,为全国树立了一个样板。

▲微笑明天唇腭裂项目已经拓展到新加坡、印度、柬埔寨等国家

如果你不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张开双臂去拥抱这些新技术,一定很快会在行业里落伍,被这个社会淘汰。

下面,讲讲作为一个现代公益慈善组织,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拥抱新科技,来助推整个公益行业的发展。

好多新技术,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等,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面对这样一些新技术,好多人都认为跟公益没有关系。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不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张开双臂去拥抱这些新技术,一定很快会在行业里落伍,被这个社会淘汰。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拥抱新技术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布局数数字化,提升机构运行效率。在2009年,很多的慈善组织那时还没有成立,中国扶贫基金会就开始考虑将业务数字化,把所有的业务、流程、数据搬到网上。我们下了非常大的决心,因为企业有ERP,政府有办公系统,但是公益行业还没有任何一家有自己的全流程管理信息系统,所以只能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当时真的是痛下决心,三年共投入1000万来开发系统。作为一个公益拿出这么多钱来做信息系统,确实是破釜沉舟,而且以后每年还要支出不少的维护费用。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是我们看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经过三年开发,现在OA系统、NC系统全部开发完成,品牌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全部上线,都可以在整个系统里面进行操作。比如说现在的OA系统,以前出差审批,某个领导、某一个环节不在办公室,这个业务就只能放在那里,必须等他出差回来审那个单子才可以通过。现在全国,哪怕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即时审批单子。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节约了成本。疫情期间全员开展线上办公,工作不受影响。线上办公审批OA系统,通过电脑、手机随时随地完成文件、合同等58个事项的审批,审批效率提升了2-3倍。线上财务和项目系统NC,实现了行政费用、项目资金线上管理,每年审批效率都有10-20%以上的提升。最近财务和项目管理审批流程也搬到了手机终端,审批效率将进一步大幅提升。

第二,深挖大数据,提升机构决策和管理能力。我们的数据展厅以数字化的方式实时展示了基金会的内部运营、外部筹款、项目执行全过程,包括:捐赠厅、受益厅、员工厅、收支厅。通过地图展示、大屏展示、机器人展示、BI分析报表展示基金会各项运营数据,为管理和计划实施、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捐赠厅——实时展示了当前的筹款情况,可以直观的看出当年各月捐赠情况、历年同期捐赠对比、各部门筹款完成情况等数据展示。

受益厅——可以通过地图看到全国各省市县受益人实时数据。

员工厅——可以看到员工的各项工作效率。

收支厅——可以看到不同部门、项目收款到账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三,拥抱互联网,提升公众动员和筹款能力。得益于像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平台,还有基金会自有的平台,扶贫基金会的公众捐款比例已达基金会总规模的一半左右。作为一个公募基金会,我们一直认为通过互联网动员公众参与公益非常重要。找到忠诚的大额捐赠人固然很重要,但是不能仅仅限于此,大客户今年给你捐,明年说不定就不给你捐了。所以只有你有非常扎实的、庞大的公众捐赠群体,才能保持机构的持续发展。同时通过跟公众的有效沟通、实际接触,可以进行一场非常深刻的慈善教育。

扶贫基金会与支付宝公益、阿里公益、腾讯公益等第三方平台保持紧密合作,总是最早一批参与平台公益产品和公益活动的机构,借助平台的优势,打造或者共同打造公众参与品牌项目,比如爱心包裹项目、顶梁柱项目、童伴计划项目等。正是得益于第三方平台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扶贫基金会的互联网募款一直保持行业前列,目前每年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筹款超过3亿元。

同时,我们坚持不懈探索自平台建设。从2008年的短信平台,到2013年的在线月捐,到现在的全民公益和月捐移动平台,在不断的艰难探索中,不仅成长了自己的能力,筹款规模逐年提升,也为基金会培育了大量忠实的个人捐款人。目前每年筹款规模已达到4000万元,每年各个渠道的个人捐款人近10万人,其中长期月捐捐赠人近3万。

此外,我们还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公众参与品牌活动,如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和善行100公益筹款活动等。

第四,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加强社交媒体应用,提升与公众、捐赠人的沟通。我会加强微信、微博、抖音、客户端等社交媒体的应用,以机构品牌为核心、项目品牌为辅助,形成了社交媒体矩阵,通过这些公众喜欢的沟通平台,发布大量的机构和项目进展、信息,提升了机构和项目的透明度,增强了捐赠人信任,同时也提升了舆情应对的能力。

第五,引入了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变革项目执行模式。区块链技术在公益项目应用不仅提升了项目透明度,也完善了项目执行模式。在阿里巴巴的支持下,我会新未来高中生项目成为了第一个上链的公益项目,不仅每笔善款都有据可查,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技术还实现了资助款的自动领取和自动拨付。学生助学金的领取和拨付从以前的几周到现在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就可以完成,并且通过人脸识别确保了资金拨付精准到人。技术的应用彻底革新了传统资金发放类公益项目的执行模式。

人工智能在顶梁柱项目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项目执行的成本。同样是在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和蚂蚁保险的支持下,我会发起了顶梁柱健康扶贫保险项目,为建档立卡户中的主要劳动力提供健康保障。顶梁柱利用AI技术来进行公益保险的理赔,受益老乡只需要在手机端提交相关信息和医疗单据,通过AI技术的识别,理赔款很快就能发放到自己的账户里。这样不仅提升了理赔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了理赔成本,保障项目资金90%以上都用于理赔。这在传统的公益保险项目中是很难实现的。

▲截至2020年7月31日,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为12省(自治区)80县(市/区)991.68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健康保障。

以后做公益项目,一定要考虑你能为捐赠人、为社会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去传递你得到的捐款和物资。未来的公益行业的竞争,就是专业能力的竞争。

第三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公益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拥抱科技成果,让科技的应用成为公益日常。10年前,基金会中心网成立后,收集各基金会数据的一个主要渠道就是各个基金会自身的网站,但是惊奇地发现全国2/3的基金会没有网站,直到今天这种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在这个信息时代,如果一个机构连自己的网站都没有,它的现代性和专业性一定存在问题的。

除了网站和互联网筹款之外,人工智能、5G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样一些前沿的科技发展成果,一定会深刻地影响到我们公益行业的业绩、模式、发展趋势等等。所以我还是真诚地希望,每一个公益人都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新技术,即使你对新技术的运用不是那么熟练、全面,但是至少应该去尝试应用、借力,以助推你的公益机构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

第二个趋势,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创造和体现公益组织自身的价值。

如果一个公益组织在接收到捐赠资金或者物资的时候,只是简单地传递出去,简单地当“二传手”,我觉得这样的公益组织没必要存在,因为你的存在只是增加一点成本而已。

既然通过你的手,就一定要创造价值。比如说这次疫情期间,我们扶贫基金会刚开始决定不接受捐赠,不开展公开募集。我们认为第一它不是扶贫,第二是我们的专业技能不够。但是有很多老合作伙伴提出还是希望我们来做他们才比较放心,经过多轮商量以后我们决定接受捐赠,募集了2亿多元的资金和物资。一开始我们也是跟大家一样,缺口罩,缺呼吸机,就全球去采购。全球采购也找不到去供应商,不知道哪些产品是合格的,不知道价格多少是合理的,忙个四脚朝天,后来采购了两三千万的物资。

后来我们就说,能不能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式,这不是我们的专业,不是我们的特长,平常不干这个活,根本不懂。我们懂什么?操作流程,对不对?这些物资在什么地方?价格多少是合理的?什么产品是合格的?这些问题医院知道,他们天天干这个事,比你懂。我们就成立医院后援基金,选择和哪些医院合作,医院提出产品清单和报价,我组织专家对它的需求数量、产品质量、价格合理性进行评估。评估完批准后交由医院自己去采购,采购完了以后,医院将采购票据寄给我们,就可以了。你做你专业的事,他做他专业的事,既解决了医院的需求,又满足了捐赠人的要求。这个过程虽然附加值可能并不是很高,但是解决了透明性问题,知道捐赠的钱究竟花到哪里去了,捐赠人就满意。

所以做公益项目,一定要考虑你能为捐赠人、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去传递你得到的捐款和物资。

第三个趋势,加大软件(人)投入,提升机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未来公益组织必须是专业组织,你的人员是专业人员,你比企业、政府官员要更懂公益,更懂公益项目。如果你不如企业懂的话,他们凭什么把钱捐给你?所以我觉得,未来的公益行业的竞争,就是专业性的竞争,专业能力的竞争。

如果你做养老,你都不知道养老是怎么回事: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护士怎么去招聘,护理人员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养老化改造需要符合什么样的规范……你都不懂的话,怎么去做这个事情?如果做心理辅导的话,必须是心理辅导方面的专家。我们公益行业的从业人员,你做这个行当你必须是最懂行的、最专业的,或许成本也是最低的,这样你才有竞争力。

与此同时,脱贫攻坚以后到未来的乡村振兴衔接这个阶段,我认为你的服务对象最大的短板就是能力问题,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去修个桥,修个路,拉个电线,未来不需要这些东西,或者说这不是他最急需的。他最需要的是,在农村生产、工作、劳动中,他没有这样的知识、眼界,我们需要帮助他建立这样的能力,帮助他开拓这样的眼界,搭建这样的桥梁,让他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样让他自己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未来十年、五十年,如果你要做乡村振兴的话,重点是帮助“人”,而不是帮他修一些硬件设施。

第四个趋势,国际化,我们要走出去。刚才说过的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他们已经走出去,浙江在这方面还有许多新做法,我希望更多的公益组织能参与构建公益慈善的“一带一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走出去会面临国内一般碰不到的问题,政策、文化、宗教问题……但是像我们这样已经趟了好多年的路了,大家可以共同学习“如何走出去”。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外交、企业大踏步走向国际,如果公益组织不见踪影的话,肯定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构图景,所以希望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先驱的浙江省,有更多的公益组织携手,共同走向国际,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第五个趋势,提升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这是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威胁人类生存的三大因素:瘟疫、饥荒、战争。由于核武器的存在,可能大规模的全面战争打起来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技术的发明和推广,饥荒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解决。但是人类跟病毒的搏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球存在40多亿年,病毒存在了40亿年,据说生活在地球上的病毒有160万种,我们人类现在技术那么发达,但了解的、知道的、叫得出名字的、病理特性知道的就区区3000多种,未来有什么样的新病毒我们现在不知道,但新冠病毒降服后一定还会有新的病毒出现。比尔·盖茨在TED的演讲中就预测,有可能对人类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因素就是病毒引发的流行病。所以人类跟病毒的搏斗是长期的。

应对自然灾害,比如水灾、地震,这些年公益组织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有了比较完整的做法。但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还缺乏经验和专业能力,这次新冠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我们公益界共同面临的课题,我们应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冠肺炎抗击疫情项目中凯德捐赠房县中医医院负压救护车。

—END—

原标题:《观点实录 | 王行最:真诚希望每一个公益人都能够拥抱新技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