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凉山文旅产业助推脱贫奔康的“美丽”引擎

凉山政务
2020-09-18 17: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万人竞技西马赛。李小平 摄

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在6.0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60多个景区景点洒落其间。

到西昌逛邛海湿地,去泸沽湖体验摩梭风情,前往木里体验一场探险之旅……近年来,凉山文化旅游发展可谓“高歌猛进”。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全州分别接待游客4081.12万人次,4419.22万人次,4595.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1.62亿元,361.08亿元,436.67亿元。

一组组亮眼数据接踵而至,凉山文旅产业发展后劲十足。2019年,凉山文化和旅游迈开融合步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成为凉山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能、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

细数发展,文旅复合型景区的快速发展、文旅产业的稳步推进、文旅融合新产品的不断更新……为我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推动着凉山文化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也成为了助推凉山脱贫奔康的“美丽”引擎。

精准施策文旅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不挖山,不砍树,搞旅游能致富。”这是凉山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文旅产业定位的基本思路。

未来,凉山将主动融入省委“一核五带”文旅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布局,对接融入国家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省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大攀西阳光生态旅游区规划和建设,深入实施《四川省世界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凉山州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的决定》,以全域旅游为主线,聚焦建设彝文化、“三线”文化、康养文化等联动发展的攀西文化旅游经济带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为引领,积极开发阳光康养、山地度假、避暑研学、航天探秘等旅游新产品,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推动文化旅游各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培育高品质、高端定制旅游客群,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之路,打造大凉山彝族风情旅游目的地、攀西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目的地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产品。

紧紧围绕文旅扶贫这一目标,凉山州着力将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切实将乡村旅游打造成能增收、可脱贫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凉山推进22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实施旅游扶贫示范创建工程,通过资金扶持和标准化建设,支持雷波、越西、昭觉3个贫困县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连片开发。

2018年,“悬崖村”文化旅游项目启动仪式在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举行,项目预计总投资6.3亿元,拟打造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彝区农文旅体验目的地和文旅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脱贫奔康。“悬崖村”清晰的精准扶贫思路让这个曾经闭塞的小山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用独特的峡谷、原始森林、岩壁、彝族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成为昭觉县的重要战略规划之一。

走进越西县河坎村,不禁让人眼前一亮,红色标语、红色饭店、红色民宿,“红色文化”扮靓整个村庄。河坎村村民日克机木曾经也是一名贫困户,2016年脱贫的他,如今在村里经营着一家红军面馆,面馆于2018年正式开业,一年下来,收入近10万元。

幸福生活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在凉山开展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的政策支持下,越西县把传统彝族文化与红色文化、商旅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并以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推动了旅游扶贫示范村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在雷波县马湖乡唐家山村旅游扶贫示范村,新建的蔬菜基地里,绿油油的蔬菜一字排开,600亩石竹长势喜人,唐家山村通过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村民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截至目前,我州共创建24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并实施“千村万户”旅游富民计划,形成旅游开发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利益联结机制。

砥砺前行乡村旅游扮靓美丽乡村

1月,走进昭觉火普村,碧空如洗,白墙灰瓦的房屋错落有致,漂亮精致的路灯整齐划一,绿意葱葱的山上羊儿撒欢,一幅美丽的山村美画面。依势而为,近年来,村里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回锅肉来啰!”坐在村里的农家乐吃午饭,除了传统的彝家坨坨肉,家常味的菜品味道也不错。老板吉则尔布乐呵呵地忙碌着,说起一年来的变化,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曾经,吉则尔布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2019年9月,吉则尔布家的农家乐正式营业。截至目前,已收入3万余元。吉则尔布说,农家乐开业后,给家里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洗菜、做饭、打扫卫生……日子过得很充实,在外地打工的儿子也回来帮忙,一家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火普村旅游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只是凉山旅游脱贫奔康中的一个缩影。

金秋时节的盐源大堰沟村从果香中“醒”来,这个因苹果致富的村庄,家家都有汽车洋房,朴实勤劳的村民并没有安于富足的现状,准备用乡村的鸟语花香接待外地游客,水果之乡正转型升级,向乡村旅游突围。

吃坨坨肉、看彝家背新娘、听彝族高腔……近年来,以民俗元素为主题的农家乐颇受游客欢迎。乘着民俗农家乐发展的东风,雷波县马湖乡大杉坪村先后投入2188.1万元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彝族风情文化体验。

与此同时,结合易地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等发展起来的农家乐不仅颇具特色,也让当地村民融入到旅游产业发展中。

盐源巫木河村,一排排崭新的彝家新寨顺着巫木河地势修建。曾经,这个1200余人的村庄被贫穷、落后笼罩,2017年,村民们搬进了新居。巫木河水缓缓流淌,河中的细鳞鱼远近闻名,2018年,村庄顺势发展休闲垂钓为主的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同时打造彝家原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地,村民们投入到旅游产业中,人均收入从3000多元增长到8000多元。

按照“十三五”总体创建任务,凉山分年度、分批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截至目前,我州已有200户民宿达标户,形成“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扶贫模式,引领全州乡村旅游提升发展,增强群众内生动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美丽乡村经济已成为吸引广大游客的“强磁场”,据悉,每年凉山举办的乡村旅游节达80余个,带动了农产品销售,推动了乡村民宿发展,拓宽旅游增收渠道,催生美丽乡村经济。

在安哈镇,游客体验彝家射箭。袁蕾 摄

振奋精神坚定幸福生活奋斗的信心

“好日子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在一系列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引下,村民们满怀信心,干劲十足。

腊月刚过,泸沽湖镇木垮村,村民王龙布忙碌着准备新年的食物。红彤彤、油亮亮的腊肉挂满厨房。“今年杀了4头猪,不仅做了腊肉,还新腌制了‘猪膘肉’。”王龙布说,物资匮乏时期,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有的象征,家里来了贵客才能拿出来吃,而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猪膘肉随时都可以吃,吃肉不再成为“稀罕事儿”。

摩梭人对猪膘肉,从“舍不得吃”到“随时享用”的巨大变化,源于脱贫攻坚各项惠民政策在村里落地开花,更重要的是随着近年来泸沽湖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村民们转变观念,变“输血”为“造血”,积极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来,在家门口挣钱脱贫致富。

西昌安哈镇,长板桥村。

村民余彬,幼年丧父,生活一直很贫困,后来四处募集资金租了一个场地经营彝家乐。凭着诚信经营、勤劳肯干,余彬的彝家乐当年就实现纯利润4万余元,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余彬自筹资金近200万元,建成了该村最大的一家彝家乐——“螺岭彝家”,仅2017年就实现了纯收入30余万元,并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长年固定招工7人,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农户们的猪、羊、土豆、荞面等农产品都就近卖给了余彬的彝家乐。

顺理成章,余彬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带动大伙一起发展旅游脱贫致富的余彬,于2017年1月担任长板桥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支书”。实现了“一人脱贫带动一群人脱贫”,坚定了为幸福生活奋斗的信心。

旅游发展思路深入人心,旅游发展红利惠及民生。依靠发展旅游带动扶贫,凉山创出了最稳定、最持久的扶贫模式,让贫困人口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为加快脱贫攻坚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全面绽放打响大凉山旅游品牌

新岁正当好,时序更替再出发!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旅游之花全面绽放!

东线:大凉山彝族原生态文化之旅;西线:香格里拉及摩梭风情之旅;南线:阳光康养之旅;北线:红色文化之旅。东西南北四条线,各具风情,搭建起大凉山旅游骨架,串联起散落其间的景区景点。

以文化为牵引,大美山水走进游客的视野。

朵洛荷悠扬的旋律响彻山间,以回归为主题的2018火把节开幕式在昭觉谷克德拉开帷幕,火把节开幕式从城市转移到乡村,不仅是文化的回归,也是“大凉山”生态文化旅游品牌的对外展现。

大凉山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让凉山人的自豪感倍增。

第一季《魅力中国城》竞演,凉山在众多参赛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最受观众喜爱的魅力城市”称号,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8、2019年,火把节期间,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西昌)博览会,31座城市相聚凉山,展现各自城市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也来到美丽的凉山,邀请了《魅力中国城》文旅博览会的合作主办方,展开了一场巅峰“对话”;与此同时,凉山签下千亿大单,谱写交流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2018《魅力中国城》十大年度魅力榜单发布,凉山泸沽湖景区、实景剧《阿惹妞》以及西昌市,分别入选2018《魅力中国城》十大年度魅力榜单。

一系列重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为凉山脱贫奔康注入了新动力、创造了新机遇、开拓了新空间,为促进各参会城市深度交流、密切合作、共赢发展搭建了新舞台、打开了新窗口、探索了新路径,并全方位展示了今日凉山脱贫奔康崭新气象。(记者 袁蕾)

END

原标题:《凉山文旅产业助推脱贫奔康的“美丽”引擎》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