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阴雨绵绵,不想起床……秋天为何这么“丧”?

2020-09-19 15: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秋天带着冷空气来了,雨水不停,太阳不见踪影,总感觉白天睡不醒,人也没精神,还变得多愁善感起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悲秋”之感吗?

其实,在精神医学里有一个“季节性抑郁”的概念,指的主要是在光照时间缩短、阴冷潮湿的秋冬季节里反复出现的抑郁发作,也就是在一年中的秋冬季节周期性地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感到高兴不起来,意志活动减退等症状。

季节性抑郁(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简称SAD)最早是由Rosenthal于1984年提出的,因为发现北极圈高纬度生活的人群,出现周期性的抑郁发作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人群,发病率在14%~19%(普通人群患病率3.4%);也有研究发现健康人群中有26%的人在冬季或阴雨天气情绪受到影响。

研究证实,老年人SAD发病率相比较低;根据6-18岁儿童父母的报告,与6-15岁的未成年人相比,16-18岁的青少年发生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抑郁程度更加严重。

SAD患者的症状与抑郁症的某些形式相似。如果怀疑自己患有抑郁症,且与季节性相关,则需考虑SAD的可能性。SAD的常见症状包括:疲劳、焦虑、易怒、兴趣丧失、排斥社交、注意力减退、烦躁不安、失眠或嗜睡等等。另外,爱吃甜食和体重增加是SAD常见的伴发症状,但并非其他抑郁症的特异性标准。

许多人都知道,大脑中的五羟色胺(5-HT)水平与抑郁的发生是密切相关的。而光照缩短了的冬季和雨季,正是通过一个叫N-乙酰转移酶的物质,影响着脑内5-HT的水平;5-HT在该系列酶的作用下生成我们所熟知的褪黑素。

褪黑素主要在脑中的松果体合成,它不仅如其名,能够减少皮肤的色素沉着,使皮肤“变白”,同时能够抑制性腺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参与影响我们的睡眠。

当阳光充足的时候,酶的活性不足,5-HT转变成褪黑素减少,睡眠需求减少;当缺乏光照的时候,酶的活性增强,5-HT变更多的转化为褪黑素,睡眠随之发生。

褪黑素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创造了一种像冬眠一样的现象,它在人的身上尚不明显,但在某些动物,尤其哺乳类动物身上则尤其明显。比如北极狐和俄罗斯仓鼠,他们的皮毛在夏天时是浅棕褐色的,然而到了冬天则变得雪白。

秋冬季节、连日阴雨的天气里,日照时间变短,脑中5-HT更多地转化为褪黑素,于是有许多人说阴雨天很适合躲被窝里。有些人对此机制尤其敏感,会变得情绪低沉、多愁善感、懒散渴睡、兴趣减退、意志消沉起来。

遭遇了季节性抑郁怎么办?

拉开窗帘,走到户外,享受阳光。遇到晴天,尽可能地多外出,接受阳光的照射;在室内的时候,也可以让尽情拉开窗帘,让更多的自然光能够洒进来。

规律作息,保持昼夜节律。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褪黑素固有的分泌节律,减少因为季节、天气等因素叠加的波动,情绪也就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许多食物是治疗抑郁症的好帮手,如水果中的香蕉、甜橙,蔬菜中的黄瓜、西红柿等,咖啡和可可也是极好的心理良药,它们能增强脑细胞的活性,改善抑郁心理。运动能够调整新陈代谢节律,对改善情绪也有重要的作用,建议至少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3次。

去休息去度假。找一个阳光正好、温暖舒适的地方度假,不仅能够让我们摆脱寒冷潮湿阴暗的天空,改善季节性情绪紊乱;而且还能让我们暂时离开繁杂琐碎的日常,得到心身的休息。

找医生聊聊。遇到自己难以开解的情绪状态,找正规医疗机构的医生聊聊,其实是最安全、最专业、最有效的手段,不论心理上的调试还是药物的干预,一定会商议出最合适的应对方案。

来 源 | 浙江医院、医脉通精神科

编 辑 | Penny

点分享

点点赞

原标题:《阴雨绵绵,不想起床……秋天为何这么“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