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绝壁上凿渠,已造福村民62年,他们功不可没……

2020-09-19 15: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初秋的七星关区生机镇镰刀湾村,一畦畦稻田铺成了金黄色的地毯,馨香袭人,一派成熟和丰收的美。漂亮的农家屋舍点缀其间,形成了一幅灵动的山水田园画卷。

镰刀湾村一角

9月9日,记者心怀敬畏,沿着镰刀湾大渠追寻先辈们曾经战斗的足迹。只见渠道宽不过一米,紧贴峭壁,依山而建。在只能容一人通过的渠沿上,大家放缓脚步,小心翼翼,不自觉地将身体靠向山体,远离一侧的万丈悬崖。

镰刀湾大渠

在一个相对宽阔一些的地方驻足歇息,抬头仰望,悬崖峭壁上还残留着当初修渠人用过的吊绳和钢钎。凝望着这些物件,仿佛还能听见钢钎、錾子与岩石猛烈撞击的声音,眼前便浮现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然而上世纪50年代以前,坐落于赤水河畔的镰刀湾村却看不见稻田的影子,缺水缺粮,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倍感无奈。

穷则思变。1956年腊月,一声黑火药的爆响,拉开了英雄生机“愚公移山”修渠大幕。

刘显荣(左)

87岁高龄的刘显荣家住镰刀湾村戈乐组,他清楚地记得,当年,在毕节专署农田水利局技术员徐荣和时任公社书记左遗轩的号召下,他加入了由左遗朝、吴文明、杨昌禄等60人组成的“长修队”,扎进大山,在“猴子走路都要打蹿蹿”的悬崖上劈山引水。

没有炸药,大家就自制黑火药;没有绳索,就用棕皮、绵竹、稻草加工;为了抢进度,大家住在岩洞里,还在山洞里养了过年猪。

在没有路的地方,村民用绳子捆在树根上,把自己往下吊,然后像飞虎神鹰般悬在半空,用黑火药炸开工作面,拿起钢钎、锤子、錾子,一匹崖,两头打,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前掘进。

镰刀湾大渠

“第一次从悬崖上挂下来,山风特别大,人吊在半空中,被吹得左摇右摆。”刘显荣说:“最有技术的人,一天到黑也只能抠出10公分左右。”

岩石再硬,也没有一群裹着烂铺盖、穿着破衣服也要劈山凿渠的热血男儿骨头硬,大伙心里就一个字:干!

山上炮声震天,山下烟尘滚滚。凭着钢铁般的意志,“长修队”用血肉之躯,手拿传统工具,与岩石鏖战……

经过两年时间的艰辛努力,1958年正月初一,哗哗的甘泉顺着8公里的镰刀湾大渠(当地人称为卫星大沟)一路流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镰刀湾。

徐荣(右)生前旧照

“那天,我们‘长修队’跟着左书记、徐荣顺着大渠走了一天,大家都不停地弯下腰捧水喝,怎么喝都喝不够!”回忆起那个特殊的日子,刘显荣笑开了怀。

左遗朝老人自豪地介绍:“渠修通了以后,不仅方便了人们生产生活用水,而且大渠成了交通要道,每天都有上百人背着煤炭往来于四川和贵州之间,两边赶场的人都走这里,热闹得很。”

镰刀湾大渠修通的消息不胫而走,镰刀湾群众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深深鼓舞了各地群众,虽然当时汽车只能开到林口镇,要步行30公里路才能到镰刀湾,但各地慕名前往参观的人仍络绎不绝。

更让人振奋的是,镰刀湾开渠引水的故事,传到了首都北京。1958年4月,左遗轩作为代表,受邀到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和左遗轩握手之后,特意送了他一支钢笔;负责修建渠道工程的合作社获周总理署名、国务院授予的“兴建水利先进单位”奖状一面;卫星渠道工程经有关部门鉴定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获国务院“最高水利建设成果奖”。

左遗轩从北京领着中央的表彰回到镰刀湾,和徐荣分享了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徐荣表示:如果把大渠再扩宽些,能把东西运出去,大家的日子还会更好。

但天有不测风云,1958年8月,徐荣从县里争取到了黄火药和雷管,但在装箱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为了开渠引水,徐荣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徐荣当过兵、上过抗美援朝战场,是从枪林弹雨走过来的。印象中,他性格倔强,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提起徐荣,刘显荣老人的神色黯然,喃喃道:“他是我们的大英雄,我们镰刀湾人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

前人修渠,后人不忘。

镰刀湾村梯田

作为生机镇“十大沟渠”中最先修通的一条,镰刀湾大渠已润泽当地62年。如今,渠水已灌溉耕地4000余亩,其中良田1360亩,经果林2000多亩,2000多群众丰衣足食,镰刀湾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对于这条来之不易的“生命泉”,村民们倍感珍惜,悉心呵护,并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将原来的土沟硬化成了水泥沟。在镰刀湾村“两委”的组织下,村民们成立了“管护队”,定期对沟渠进行清淤。

在绝壁上开渠,对贫穷说不!在镰刀湾大渠建成的激励下,生机镇还相继建成了另外九大沟渠和八大水库,把曾经的“穷乡僻壤”改造成了“鱼米之乡”!

阅读推荐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作者:高大涛 刘 燎 韩 雷 杨婷婷 张华顺 视频/张华顺

原标题:《在绝壁上凿渠,已造福村民62年,他们功不可没……》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