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塑乡土 唤醒南浔田园梦②丨荒地长出“绿黄金” 旧馆镇西片变了样

南浔发布
2020-09-21 20: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为破解农村用地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难题,南浔区于2018年全面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两年多来,南浔不断优化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较好实现了保护资源、释放空间、激活资产多赢发展,让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梦”正逐步变为现实。近日,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浙江日报推出专栏《重塑乡土 唤醒南浔田园梦》,以典型项目为主,点面结合讲述南浔“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重生”的故事。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第二篇。

荒地长出“绿黄金”

旧馆镇西片变了样

这段时间,俯瞰旧馆镇西片,良田成方、道路成行、沟渠相连,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跃然出现眼前。目之所及,连片稻田迎风泛起阵阵稻浪,再过不久,这里即将迎来大丰收。

9月17日,刚下车,等候多时的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张杏初就和我聊了起来。“这是今年3月初,我们投资5000余万元开建的星光农业高品质粮油示范基地项目,一期将在10月中旬竣工。”张杏初坦言,此前,他们也曾考察过不少地方,最终决定落户于此,就是看中当地实施全域土地整治后,将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项目机械化作业。

“原来啊,这里水稻田、农房都是零星分布,不少农田处于荒废状态,造成了农业资源的浪费。”项目所在地的港胡村书记钱建强接过话茬,聊起了去年的情景。在该村和相邻的新兴港村农户集聚搬迁后,镇里统一规划,将西片打造成千亩粮田集中示范区的同时,注重生态排灌、连片平整,林田水路渠综合开发。

一路向前,绿油油的稻田内时不时有白点出现。看出我的疑虑,张杏初解释道,“这是我们安装在田地间的传感器,它会采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实行病虫害智能预警监测。”张杏初指着不远处正在建设的厂房介绍道,这些数据到时候都会出现在数字管理中心。而数字化的应用,将更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现场,机器声隆隆作响,工人们正在抓紧建设数字管理中心、无害化处理中心、粮油加工中心及农机服务中心,四座厂房已初具形象。张杏初说,项目将依托星光有机肥制肥技术和全套制肥设备,建立起“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机制。

星光农业高品质粮油示范基地项目是旧馆镇西片千亩粮田集中示范区引进的优质农业项目之一。穿过数条乡村小道,我来到了相邻的新兴港村,一排排白色大棚坐落在农田上,这是该镇引进的另一个农业项目——丰之野“生物植根菌”。

走近一看,白色大棚都密封着,这不不禁让我好奇起来。“生物植根菌培育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项目生产负责人李建强是土生土长的新兴港人,他带我们隔着窗户一睹了大棚内的真面目。李建强介绍,“生物植根菌”技术应用于农作物、果林、花卉和林木等有机无公害种植,可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治理和改良被农药、菌肥污染的土壤,发展生态农业。眼下,A区的培育大棚内,菌种已长出了玉米苗,预计12月能够收获。

在港湖村和新兴港村,全域土地整治,不仅改善着乡村面貌,提升着百姓生活质量,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星光数字粮油示范基地项目和丰之野“生物植根菌”华东一号培植基地建设项目的相继落地,让荒地长出“绿黄金”。

【数读】

旧馆镇自开展全域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以来,项目区内80%以上农户已自愿腾退旧房,报名农房搬迁农户数2739户,完成土地复垦1626亩,其中项目区镇域西片已打造第1个千亩方耕地集中连片示范区,共建成0.42万亩高标准水田。集中安置区规划联建房预计年底结顶900余套。引入总投资5.2亿元的农业项目11个。

原标题:《重塑乡土 唤醒南浔田园梦②丨荒地长出“绿黄金” 旧馆镇西片变了样》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