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上思:家庭农场循环种养闯新路

防城港发布
2020-09-22 17: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鱼塘养鱼、水面养鸭、荒山种果、果场边养猪、松树林下养鸡”好山好水助增收。培育特色产业,筑牢致富堡垒。9月18日,当笔者走进上思县那琴乡那琴村吞塔屯的上思县祥珠家庭农场时,被一张张鱼塘、一帮帮香鸭、一群群土鸡、一山山果树、一栏栏肥猪等新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意味着创新思路强产业,大山深处又迎来了一个产业发展丰收年。

因地制宜兴产业。上思县祥珠家庭农场占地面积400亩,其中鱼塘200亩,由6个山塘组成。今年55岁初中毕业的玉海波和她的丈夫今年51岁小学文化的李科,携手同心,于2012年10月在自己的责任山上创办了祥珠家庭农场。农场主玉海波通过多方筹资和在银行贷款30万元,每年投资100多万元,搞起了种养殖业。开始在自己的责任山上投资40万元建起了四栋共113间猪舍,养起了第一批猪600头,全年养猪1200头,共收入276万元。2019年5月因非洲猪瘟影响,死掉了母猪、仔猪、肉猪共618头,损失100多万元。2019年1-3月鸭死掉1万多只,损失50万元。2020年1-5月受疫情影响,因饲料运不进来,加上活鸭出售受控,本来养鸭每批105-120天出栏的,在疫情期间每批鸭150天还卖不出去,肥鸭变瘦鸭,价钱低到每斤8-9元,减少损失30多万元。在那段时间,玉海波除了在本地卖鸭,还把鸭运到凭祥、崇左、宁明、南宁、靖西等地低价销售,按100元3只鸭亏本甩卖。

“走过去前面是个天”。不信东风唤不回。玉海波和李科抓产业促增收艰辛奋斗成了致富路上的励志“夫妻档”。

荒山种果。科技进山,助力绿山青山变金山银山。2015年,玉海波把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当年种上了红心橙4000棵,沃柑、砂糖桔共3000棵。为了种好果树,她除了晚上收看中央台农业科技节目之外,做到每两个月一次到信良村枯良屯30多亩果场务工,跟班学习果树修剪管理技术。由于运用科技管理,成活率高,产量高。今年红心橙4000棵挂果产量约14万斤,3000棵沃柑和砂糖桔挂果产量约6万斤。产果20万斤,总产值达30万元。

林下养鸡。玉海波利用100亩松树林养土鸡每批养鸡2000只,每年养3批鸡,全年养鸡6000只,共收入60万元,纯收入六万多元。

鱼塘养鱼。利用200亩水面搞水产养殖,放养鱼苗10多万尾。每年卖鱼20万斤,共收入达60万元。

水面养鸭。每月养合浦杂交鸭4批,每批3500只,全年养鸭15万只,活鸭平均每只5斤,批发价每斤12元,实行自产自销,除了供应本地之外,活鸭远销崇左、南宁、凭祥等地。坚持每天有两车鸭共250只鸭供应上思县城市场。今年农历七月十四,仅一天她就能卖掉800只鸭,收入4.8万元。

果场边养猪。为了养好猪,玉海波两年前曾经自费到玉林、桂林、武鸣、贵港等地参观学习养猪技术,还忙里偷闲钻研县农业农村局发给她的养猪技术书籍。香猪“拱”开致富路。由于实行科学饲养,今年以来养猪140头,7月份出栏肉猪30头,总收入12.9万元。

教给脱贫技能,稳住就业岗位。做大“蛋糕”带富乡亲。目前,祥珠家庭农场吸纳5户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其中固定工2人,季节工3人。每年果场剪枝、施肥、收果用工较多的时候达20多人。施肥和摘果每天支付给工人每人140-150元,平时用工每天工钱150元。

“由于疫情,今年养殖业受到很大影响,复工复产后,鸡鸭等家禽销量逐步恢复,我们祥珠家庭农场继续扩大种养殖业规模,将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我们有能力为当地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务工机会,增加他们的收入,让他们脱贫之后不返贫。”上思县祥珠家庭农场主玉海波说。

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端稳饭碗。产业兴,负担轻,收入增。家住那琴乡那琴村吞塔屯今年48岁的黄秀兵,一家四口人,两个小孩读书,自己患上高血压,51岁的丈夫玉海峰得了腰疼、骨质增生等病,干不了重活,自夫妻二人到家庭农场务工后,每年都有六万多元收入,2016年底脱了贫,日子甜蜜蜜。“我们夫妻二人从2012年6月到农场管理果树,当时每人每月有1800元收入,现在每人每月有3000元收入。同时不仅增加收入,还学到种果技术,2015年家里种上红心橙20亩,今年产果3万斤,预计总收入4万元,纯收入1万元。”

来源:氧都上思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上思:家庭农场循环种养闯新路》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