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苏多地竞逐生物医药产业赛道,南京“争第一”的底气何在?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2020-09-24 20:06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全省第一、全国第三。”

9月21日—23日,南京国际新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投资峰会召开。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这是南京首次将一次峰会的主题聚焦于新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峰会期间,当地发布的“打造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坦露了其雄心所在。

根据上述计划,到2022年,南京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将超3200亿元,创新力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五。到2025年,该产业规模将达5400亿元,创新力综合排名跻身全国前三。

在强手林立的江苏,实现如此目标,实属不易。要知道,如果拼生物医药产业实力,同在苏南的苏州,身处苏中的泰州,以及偏居苏北的连云港均各领风骚。在这条赛道上,南京虽是省会城市,但在起跑线上稍慢了一步,未把握先发优势,也无法回避龙头药企、知名药企不多的现实。

南京的底气来自于当地丰富的医疗资源、科教资源和人才资源。有权威观察人士认为,近年来,南京在医疗药品、医疗诊治、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医疗养老、医疗体育等领域全面发力,加速了人才、企业、技术的聚集,让该市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潜力巨大。

南京首办“医药盛会”

南京国际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投资峰会规格之高,为江苏省内少有。本次峰会既邀请了多位国家部委领导、国家级学协会代表,又邀请了10余位中外院士、40余位高校科研院和临床试验机构所专家,另外还有50多位基金管理合伙人以及100余位上市与拟上市企业负责人。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原所长陈凯先在演讲中表示,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近30年来持续高速增长,是1978年的近5倍。2017年,全年工业生产总值已达到3.57万亿元。

从产业格局来看,近年来化学药品制造收入始终高于中成药和生物药品,生物医药所占的比重虽然不高,但发展速度很快,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说。

孙咸泽表示,一方面,新冠疫情对医药健康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我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疫情对于创新药物研发、临床研究、人才和技术交流合作,生产供应链和配送效率产生巨大影响。

另一方面,疫情又让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疾病诊断治疗的需求也随之增加。5G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不断应用到医药行业,数字化供应链加速转型升级,医药电商快速发展,医改的红利不断释放,创新药的上市速度加快,医药健康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南京在江苏“争第一”

正是看准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南京较早地押注,将其列为地标产业加以打造。在后疫情时代,更是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打造“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正值南京国际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投资峰会期间,《南京打造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对外发布。根据行动计划,到2022年,南京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超32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力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五,创新药申报临床累计超50个。

到2025年,该产业规模增加至5400亿元,创新力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三,创新药申报临床累计超100个。

事实上,在强手如云的医药大省江苏,医药产业的发展在省内呈现多点分布、各有所长之势,南京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难度不小。

2018年12月,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到,大力提升产业发展集约化水平,构建形成协同有序、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

江苏省政府支持南京、苏州等地,打造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区,形成生物技术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用材料、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等领域的特色产业创新集群。

支持泰州医药高新区抢抓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机遇,放大部省共建效应,努力建成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大健康产业基地。另外,支持连云港在生物制药和现代中药等领域形成发展新优势,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药物产业化基地。

“群虎争斗”

在政策的加持下,苏州、南京、泰州、连云港等地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奔跑”。

当前,南京最大的“对手”仍是苏州。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位列江苏全省第一,已初步形成了以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核心,带动高新区医疗器械园、昆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园、吴中生物医药园、太仓生物医药园等园区多极发展的产业格局。

目前,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直奔两千亿元而来。信达生物、基石、亚盛、博瑞、东曜、泽璟生物、康宁杰瑞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陆续在港交所和科创板上市,不仅为其增加了曝光度,还加速了人才、资本的集聚。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苏州再度在生物医药产业加码发力。当月召开的2020生物医药发展大会,将生物制药产业列为“一号产业”,提出对标“波士顿”,力争2025年集聚生物医药企业6000家,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初步形成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生命科学研发协作示范区。

南京不仅前面有“标兵”,后面还有“追兵”紧跟。作为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泰州2019全市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主营收入达974.61亿元,产业规模占全省的25%。目前,泰州已集聚了1200多家知名生物医药企业、4000多名海内外生物医药类高层次人才。

连云港的医药产业特色更为明显,当地产业规模虽只有600多亿元,却坐拥恒瑞、豪森、正大天晴、康缘药业等一大批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制药界巨头,数量可观的上市创新药还出自连云港的药企。同时,当地正在打造“中华药港”,加快建成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

南京的底气何来?

根据南京官方披露的数据,2019年,全市新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营业收入1800亿元,综合创新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八,居全省第一。目前,新医药和生命健康企业总数达到7810家。

该产业形成了较大的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一谷、一镇、三园区”,即南京生物医药谷(江北新区)、南京生命科技小镇(江宁区)、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栖霞区)、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高淳区)、南京新材料产业园(江北新区)等五大产业园区。

但是与省内、国内医药强市相比,南京医药产业依然存在短板。譬如,缺少强势龙头企业,资本活跃程度不高,未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那么,南京有何底气来争“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对此,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峰会上的发言给出了答案。

“南京是一座健康之城,有着发展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的天然基因。”张敬华表示,历史上,这里尊医重药底蕴深厚,南北朝时,陶弘景、葛洪等名医就活跃在南京及周边地区;明代李时珍在南京刊印《本草纲目》,成为中药学发展里程碑……

今天的南京,名院名医大量汇聚。目前南京有三甲医院3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3242家、病床近6万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位居全国前列,很多治疗领域享誉国内外,医疗服务辐射都市圈、长三角以至全国。

张敬华把南京发展新医院与生命健康产业的核心优势,概括为三点:一是雄厚的科教人才优势。南京拥有该领域16名两院院士、58名国家级专家、100多名领军人才;20余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是全国基础人才培养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二是领先的研发优势。近年来,近年来南京实施创新驱动“121”战略,高标准组建40多家相关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打造10个国家级、80多个省级生物医药平台,综合创新发展指数处于全国前列。

三是完善的产业链条的优势,南京推动8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已集聚1400多家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企业,涵盖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其中各类高成长性企业70家、上市医药企业14家。

为此,张敬华认为,下一步南京应进一步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医养康”有机结合、“政企金”密切配合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破解技术难题,优化产业布局,支持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拓展企业投融资渠道。

    责任编辑:李克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