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媒整整一版,点赞闵行!

2020-09-25 13: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边是东海之滨,动感时尚、海纳百川;一边是西南边陲,物产丰富、景色宜人。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仿佛一条彩虹,横跨2000多公里,将上海与云南紧紧相连。

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与云南省保山市一区三县(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和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结对,发挥闵行区的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与对口地区农业、文旅等特色相结合,帮在点上扶到根上,激发扶贫协作地区的内生动力。

因势利导 打造扶贫产业

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徐掌村地处滇西南怒江大峡谷大山腹部,从2018年起,一位来自上海的老人不时在徐掌村的田间地头出现。老人叫杨其根,是上海闵行莘爱党工团公益联盟创建者,已年逾七旬。年轻时,老人因工伤失去了左前臂,但人生的坎坷却让他更懂得体恤他人。

2018年5月,在闵行区援滇干部的牵线下,闵行莘爱党工团公益联盟首批扶贫助学考察团远赴滇西,走进徐掌村。徐掌村是一个深度贫困山村,312户人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36户。刚开始走访慰问时,考察团帮扶每家2000元,但一圈走下来,杨其根发现这仅是杯水车薪。他觉得,送钱送慰问不如送技能,必须实施产业扶贫。

该发展什么产业呢?徐掌村地处高原山区,雨水少,土层薄,可种植的农作物较少,且交通不便,杨其根设想的种种方案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有一天晚上,杨其根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上海交大新品鲜食玉米培育种植成功的新闻,他当即灵光一闪:徐掌村不是也种玉米吗,能不能引进上海改良过的鲜食玉米品种,提升经济附加值?

杨其根马上行动,通过多方努力找到玉米种植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在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分析并与徐掌村村委沟通讨论后,最终确定了徐掌村“以种植带动养殖”的产业发展新路。

2019年7月,第一批鲜食玉米新品试种下去了,共80亩。其中,上海市农科院培育的“申科糯1号”“荆彩甜糯11号”“华耘花糯402”“金银208”等优质糯玉米品种长势良好。杨其根清楚地记得,在2019年国庆期间,他们从云南保山把采摘的鲜食玉米空运到上海,短短几天就销售了66371元。

“虽然金额不算多,但那也是一个丰收的日子,为产业脱贫开了个好头。如今,玉米试种项目被列入沪滇扶贫协作项目,‘鲜食玉米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还被列为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兴农项目,大家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杨其根高兴地说。

结合对口地区特色资源,闵行区开展了一批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及农产品加工等帮扶项目。在香格里拉,成立豪猪养殖合作联社,共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480人,人均增收2000元;在施甸县5个乡镇开展中华小蜜蜂养殖,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536人,帮助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在保山市隆阳区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6388人,当地人形象地说:“人均一亩桑,脱贫不用慌;人均两亩桑,致富奔小康”。2016年至2020年,闵行区总计向香格里拉市和保山市一区三县(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安排对口支援(市、区、街镇三级)项目496个。

立体化扶持,强化“造血”能力

2020年5月20日,农历“小满”这天一大早,装满蚕茧的各类农用车来到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工业园区,把收购蚕茧的厂区门口围得水泄不通,不一会儿,蚕茧就在仓库里堆成了小山。

板桥镇西河村村民余娟喜气洋洋,这批她交了82公斤蚕茧。余娟家一共种植4亩桑树,养殖2.5张春蚕种,加上她的丈夫外出务工的收入,今年家里收入能超12万元。

保山市隆阳区已有2000多年的种桑养蚕历史,“永昌丝”曾一度闻名海内外。2017年年底,上海市闵行区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启动。双方抓住“东桑西移”的发展机遇,依托隆阳区独特的气候、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探索立体扶持模式,再次让蚕桑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所谓立体化扶持,就是采取“政府+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蚕桑产业,开展“造血”帮扶,确保贫困户“扶得起,稳得住,不返贫”。

3年来,隆阳区利用沪滇扶贫协作蚕桑产业资金实施蚕桑产业项目8个,新植桑园19472亩,新建小蚕共育中心25座、7500平方米,大蚕房及生产用房68713平方米,蚕桑产业机耕道路82.92公里,架设生产用水管道7.06公里。

送技术到户,培养驻村技术员,手把手指导蚕农种桑养蚕,降低了蚕桑产业的入行门槛。隆阳区为45个蚕桑产业重点村每个村配备1名蚕桑技术辅导员,在设施建设、桑苗移栽、病虫害统防统治、种养殖管理、采茧等各个阶段开展上门技术指导服务,让每户有一名种桑养蚕的技术“明白人”。

“种得下,养得好”,还要“卖得多”。企业的积极参与,为蚕农解决了后顾之忧。

云南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是隆阳区唯一从事桑蚕生产和丝绸生产、加工与销售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与合作社、蚕农签订蚕桑生产与蚕茧收购合同,为蚕农提供优良蚕品种,对蚕农购买方格簇、建设大蚕房、购置养蚕设备及蚕具给予补助,并出台蚕茧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保证收购蚕农所产的全部鲜茧,承诺不向农民打白条,让贫困地区蚕农敢养蚕、会养蚕、能养蚕,给蚕农吃下“定心丸”。

从提供桑苗、蚕种、簇具,补贴蚕房,乃至技术员的培训指导,政府和企业都手把手给予扶持。何树明是隆阳区瓦房乡水沟洼村大磨房小组村民,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6年开始发展蚕桑产业的何树明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今年养了12张蚕种,加上小蚕育苗150张的收入,单蚕桑这一块就有4万元进账。”他说。

“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与发展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养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不但降低了贫困农户的生产投入成本,也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

3年来,在隆阳区,桑蚕养殖项目覆盖9个乡镇、40多个村,受益农户8000户280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多户10000多人。闵行区与隆阳区在扶贫协作过程中的立体化扶持方式,让农民脱贫增收的路子越走越稳。

消费扶贫 让保山变“宝山”

“这是我们的国宝围棋‘永子’,是用南红玛瑙和多种翡翠、玉石混烧,熔化后纯手工制作的‘棋中极品’;这是我们龙陵出产的紫皮石斛,对肠胃很好,还能美容养颜;这是我们隆阳区的小粒咖啡,入选了上海的‘百县百品’……”在保山驻沪联络处,工作人员陈怡冰站在精美的产品展台前如数家珍。

开始成熟的保山潞江坝小粒咖啡

“上海是一个消费大市场,我们为此开启了‘云品入沪’的产销推介模式,2020年来自保山的13家孵化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销售额已达4700多万元。”保山驻沪联络处主任杨新锦向记者介绍,自2018年以来,保山借助沪滇帮扶项目,依托上海大消费市场和互联网等平台,实施了“沪滇精准扶贫+互联网+上海大消费市场”试点工作和上海对口支援“保山农特产品综合推介和展示展销”项目,帮助对口地区企业进行产销对接。2018年至2019年,闵行区通过各种活动累计帮助香格里拉市和保山市一区三县(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销售农特产品达5586.1万元,带动贫困人口5171人。

闵行区积极参与产销对接工作。2019年10月,“10·17”国家扶贫日主题活动暨对口支援地区农特优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在闵行区举办。5天时间里,来自6个对口帮扶市区县的38家企业参展。闵行区通过动员组织区内企业集中签约,采购金额达1.35亿元。

此外,在闵行区的优惠政策扶植下,保山农特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一座保山”旗舰店2019年9月入驻闵行区七宝镇,涵盖了咖啡、茶叶、石斛、核桃等特产,同时开通闵援优品电商平台,为特色优质农产品进入上海市民家庭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让保山成了名副其实的“宝山”。

人才互通 共筑扶智工程

“大家好,我是云南省施甸县副县长张海燕,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施甸的扁豆、四季豆、青蚕豆、青豌豆,它们都生长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怒江大峡谷边上。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豆子色泽鲜亮,颗粒饱满,欢迎大家一起来品尝。”闵行区援滇干部张海燕首次直播带货,不免有些紧张,但带货成绩仍然不错,吸引了25万人观看,收获479张订单。

昌宁县副县长、同为闵行区援滇干部的陈震强也多次帮助“千年茶乡”昌宁的农产品代销直播,在5月9日的直播带货中,观众人数19万人,点赞次数11.1万次,累计下单1.5万件,销售额达116.5万元。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受交通条件制约、农业产业品牌化打造不足等因素影响,保山市农产品推介销售滞后。闵行区积极对接“一亩田”“一点资讯”直播间,帮助保山开展“县长走田间”直播带货,全方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针对保山市人才缺乏、技术相对落后等难点,闵行区与保山市两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党政干部、医疗、教育等人才交流培训。2017年以来,双方互派挂职干部70名,其中,闵行区选派27名干部到保山市一区三县挂职开展帮扶工作,保山市选派43名干部到闵行区挂职学习。2017年至2019年,闵行区先后选派干部人才38人赴对口地区挂职,接待对口地区干部人才来闵行区挂职进修43人,完成各类办班46期2281人。

在杨新锦的眼里,保山市的干部在上海挂职锻炼后都会有明显的提升,他们观念中的开拓性、创新性会增强,在政策的运用上也会更加注意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此外,还会学到一些“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上海式精细化管理模式。

“我们保山的干部来到上海后,兢兢业业工作、孜孜不倦学习的态度,也会得到闵行区各部门的肯定。凡是来挂职锻炼的干部,回到保山后至少有60%得到了提拔和重用。”杨新锦介绍说。

协助两地实现脱贫摘帽之后,如今,闵行与保山、迪庆继续结伴同行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资料:光明日报、今日闵行

编辑:方佳璐

猜你喜欢

原标题:《央媒整整一版,点赞闵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