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武川英才丨倪敬:走进机械工程科学,感悟智能制造之美

2020-09-25 23: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倪敬,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是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项目获得者,浙江省高校高层次拔尖人才入选者,主要从事机械工程科学和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研究。

简单交谈了几句,便觉着他定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幽默、风趣的性格,加上优秀的专业领域能力,造就了眼前这位年轻有为的倪院长。

年轻时摸爬滚打都是宝藏

1979年4月,倪敬出生于武义县新宅镇下少妃村,家中排行老大,还有一个弟弟。

倪敬从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在家人的关怀下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曾就读于壶山小学,壶山中学和武义一中。倪敬的求学欲望启蒙于武义一中班主任张子明老师的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哪怕前路充满荆棘。”这句话,让他在往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拧着一股儿劲,要把事情做好。

1996年武义一中毕业后,倪敬考取了抚顺石油学院(现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而就在倪敬准备去大学报道的前一周,他父亲由于交通事故意外去世了。失去至亲的悲痛对倪敬产生了很大的打击,但这也激发了他努力奋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他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不能让家人失望。在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和姑姑姑父的资助下,倪敬以四年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完成大学学业,并考取了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同时也遇到了恩师项占琴教授(武义人)。

2000-2006年,倪敬在项占琴教授的精心指导下,以实验室最快的速度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硕博阶段,倪敬在项占琴教授的带领下,走进了宝钢、天津大无缝等国有大型企业,接触到了无数前沿科技装备,并获得了管理600万工程项目的机会。经过百万级工程项目的锻炼,倪敬获得了审阅近千张工程图纸、开展机电液一体化理论知识学习、学习处理各类人际关系、参与装备土建、机、电和液一体化的安装调试等机会,可谓尝尽了项目实施过程的酸甜苦辣。博士毕业时,项占琴教授的评价“勤能补拙”,便是对倪敬在浙大6年学习的最好诠释。也正是硕博阶段的工程项目实践,给予了倪敬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方向,让他终于明白了机械工程学科——“智能制造”的博大精深,从而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从教不是简单教授,而是共同学习

博士毕业后,倪敬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担任讲师,如今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14年的教学生涯,倪敬也从一个教学小白,进化到人见人爱的倪院长。“教书和自己读书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怎么教,自己的知识不知道怎么样最好地教给学生。但慢慢地,学生会教你,该怎么教学。”

“很多人不明白,不知道机械是干什么的,都以为是传统意义上的毕业了之后到工厂流水线上工作。”倪敬告诉记者,当代的机械工程科学早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工程,可以划分为先进机械设计科学和先进机械制造科学。其中先进设计科学可以细分为:机构学和机器人学、驱动学、动力学、摩擦学、强度学、创新设计、仿生机械。先进制造科学可以细分为零件成型制造技术,零件加工制造技术,数字控制与自动化技术,信号测试技术和微纳加工技术。

随着国家和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提出,现代机械工程已然成为智能制造(机械+信息+智能)和产业物联网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充满了无尽的青春与活力。而具体到杭电的机械工程,直接面向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产业前沿,为国家培养相关智能设计和智能制造人才。根据相关调研,到2025年,我国芯片自给率要到70%(目前自给率为33%),这也就说明国家将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做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入。而这对未来的同学们,这无疑是非常大的机遇和挑战。

“学这一行,必须要热爱且勤奋。”倪敬带领记者参观“现代机器人”和“先进制造”等实验室时,学校还未正式开学,但实验室里都有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其中不乏刚读一年的学生。目前,学院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杭州汇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了未来制造联合实验室,在全国位于前列。

志向和热爱是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

步入智能社会是各国的发展趋势。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智能化发展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

同样的道理,倪敬也常告诫学生,上大学后,要明白专业不是唯一,每个专业都可以出人头地,培养自身的“学习,研究,挑战,创新”能力才是根本,要学会学习,永远不要停止思考。

2013年,倪敬开始指导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国赛累进创新金奖1项(2019),一等奖2项(2013,2015),二等奖1项(2017)。2019年指导学生紧密结合“科技创新2030”先进制造领域进行作品选题,围绕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的高性能刀具表面微结构制备技术,践行挑战创新,历经酸甜苦辣,终于实现了在专用刀具“狭小内凹型”表面上仿生微结构的高效制备。

近10年来,倪敬带领团队,紧密围绕“卡脖子”技术——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高效切削加工技术需求,依托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5项省部级重点重大科研项目,依次开展了大功率同步驱动控制,刀具振动抑制和刀具表面功能结构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一级或EI收录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已有14项发明专利在相关企业得到应用;近3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科技创新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

同时,面向未来,倪敬团队已开启了全新的相关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一是面向世界最先进的光刻机装备——荷兰ASML 7nm光刻机(1.2亿美元/台),开展关键核心零件的设计和制造研究;二是面向人体骨骼修复和再生领域,开展骨材料切削加工技术研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愿意尽我所能培养出更多热爱机械工程科学的孩子。”

记者:王超亚

原标题:《武川英才丨倪敬:走进机械工程科学,感悟智能制造之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