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方志四川•民俗】向七斤 ‖ 雅江江东片区婚俗(下)

2020-09-27 0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雅江江东片区婚俗

(下)

向七斤

四、结婚(二)

…………

送亲队伍一路行走,中途若遇见背水、背柴等满实满载的人,“察吾”献哈达表示吉祥,空桶空篮的人自觉地要避讳。

如果送亲路途遥远,“察吾”提前准备途中熬茶的用具和食品,同时“阿香”也会质询。

走到大半途,接亲的家人安排三人前来迎接,这叫“斯仁”(接远酒的人〉。这三人已经准备了坐垫、桌子和酒水、银碗(摆放石桌、石凳也可),走到跟前,“阿香”开口质问:

“你等为何在此,目的何在?”

“斯仁”答:“我们是前来接送亲队伍的,请你们下马稍作休息。”

“阿香”一班人下马休息片刻,并致颂词。

过后,“阿香”向随行的“察吾”献上哈达,并说:“这次接亲,‘察吾’们做得非常到位,你等可以担任‘阿香’的角色了。”

说罢继续上路,此时“察吾”已经升位,不必再牵马匹,该由接亲的“斯仁”代劳。

走到半途,又有三人迎接,叫作“斯格”(中途来接的人),程序如前面一样。再走一段,已经看到主人家房屋,又有三人迎接,叫作“斯通”(接近酒的人)。

到达门外,主人家楼顶燃放起桑烟,由念“福经”的喇嘛点火祈福,其他德高望重的人站在屋顶,有的手执箭幡,有的端起福盘,有的手持奶水,有的手捧茶叶,有的手捧氆氇、有的手握麦粒做好准备。

主人家门口摆放“下马垫”和其他琳琅满目的珍奇异宝,左右两旁站立盛装打扮的青年男女,中间等候的有专门迎接的两人(新的“察吾”),敬酒的两人,熏烟的一人,搅动奶水的一人等,待“察吾”请示“阿香”可否呼喊“哦央可哟”。征得同意后,“察吾”摇动哈达,众人如得令一般高呼“哦央可哟”,马队随即绕场三圈,然后由属相相合之人牵住马匹。

新郎门口装着青稞和麦子的垫子(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阿香”勒住缰绳,质问:“谁人前来迎接?”

“察吾”手捧哈达躬身上前,“尊敬的‘阿香’们一路辛苦了,感谢你们准许我等牵住马匹”。

“阿香”此时态度严峻,用词苛刻:“辛苦的不是我们,而好像是你们,摆放了许多东西、围观了许多群众,阵仗不小,用意何在?”

这时敬酒的人端酒上前,请“阿香”一行人喝酒洗尘。

“察吾”随即请示“阿香”,可否献上见面哈达,“阿香”娓娓道来:

哈达呈上见面礼,想见就见非易事,

其中缘由有说法,待我详细交代清。

说完,“察吾”给每位送亲人员献上哈达,并致简短的颂词。敬酒的人及时敬酒。

此时,门口聚集很多观众,大家都来欣赏难得一见的古老婚俗,“阿香”又说起了长篇大论:

哦啦嗦

顶礼文殊菩萨上,又说今日喜庆事,

先讲宇宙浩瀚间,再说地球与人世,

又说佛法和婚俗,包罗万象似水长,

……

这段颂词超长,内容涉及广泛,重点说天文地理、历史传承和婚俗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门口摆放的“下马垫”所需的各种珍奇异宝、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叫作“打宝仁青居桑”(下马宝物十三),相传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留下的规矩,这在“阿香”的颂词中就有体现:

喜庆良辰吉日里,日月新宿来相聚,

佛法八万四千门,保佑今日婚礼路,

两家联姻遵婚俗,传承发扬古礼仪,

使得婚礼办圆满。说到主人家房屋,

四角真如箭杆挺,四面真如布面平,

场院犹如须弥山,家业兴旺如海涌,

……

说到今日下马垫,礼从天界流传开,

赤尊公主嫁吐蕃,文成公主嫁藏王,

人间礼数更丰裕。先从佛具摆放齐,

佛祖身语意依止,佛像佛塔佛经文,

摆在中间示尊敬,其余佛具依次放,

寓意佛法永流传。再从人间用具摆,

金银铜锅都需要,内容填满各不同,

麦子青稞茶叶盐,各备十三口袋满,

虎豹皮张围酥油,如山堆放显丰富。

盔甲盾牌弓箭袋,蒙传藏用火药枪,

摆放后面显威严。骏马骡子牦牛羊,

双角四蹄为代表,象征物品各不同,

摆放整齐六畜兴。今日下马有讲究,

左下右下前后下,各自意义皆不同,

……

结束时,安排一个人将铜锅内奶水扬洒三遍,边扬边呼“央可哟”,随后,“阿香”将象征富裕的银圆扔向锅内,表示吉祥。

此段耗时两三个小时,送亲队伍全部在马背上,此时还未接到下马的指令。如果有的马匹不良,就会乏累后卧地不起,足以说明婚礼耗时之长。这期间,会说颂词的“阿香”可以轮换说道,直到说完所有内容。

然后,“察吾”请示“阿香”下马,这时“阿香”才松开缰绳,众人下马向门口走去,其余人吹法号,呼喊“央可哟”,营造喜庆氛围,门口摆放的东西也可收捡。

到达前门,“察吾”献哈达请示“阿香”,可否摆放“开门挡犬”垫子(因生人上门,门口藏獒凶狠,有开门挡狗的习俗和说词),“阿香”又说道:

开门之垫不简单,百袋青稞铺满地,

虎皮狐皮九米长,一十八种赞颂词,

再将三界宝贝聚,才算开门有诚意。

富贵人家三道门,头门拴着老虎犬,

金链金扣五彩幡,二门拴着豹子犬,

银链银扣红绳头,三门拴着藏獒犬,

铁链铁扣红毛绒,犬隔阿香红绸帘,

只闻吠声不见獒,才算挡犬迎进门,

……

说完,众人跨门而人。

在“央可哟”声中来到大门口,门口请喇嘛为新人念“洗尘祈福”经,伴娘陪同。

耽误半小时左右,“祈福”仪式结束,给喇嘛致感谢词,喇嘛上三楼经堂继续念经。

“阿香”又说开门颂词,结束后跨过正门。

到达楼梯脚下,“察吾”又请示可否摆放上梯之垫,

“阿香”对十三梯步进行说词,前半部分与出嫁时说的内容一样,后半部分提出具体要求:

今日登梯有区别,你等是否做准备,

一是效仿古印度,梯口垂挂氆氇毡,

二是效仿古中原,梯口垂挂长哈达,

三是效仿藏地俗,梯口垂挂毪子绒,

若是三样都齐备,登梯就像登天界,

这是王法定税制,也是好花逢甘露,

更是夕阳正红时,因此阿香有特权,

可以切割来享用,这非我等穷捣鼓,

自古就有规矩传,如此仪式有传承,

而今随意不切割,寓意吉祥和如意,

……

(过去楼梯口悬挂的氆氇、鞋带等“阿香”可以抽刀切割拿回家,作为自己身份、特权的象征和酬劳费用,如今只是做个样式,不会随意切割。前门、正门、楼梯脚等地说颂词时需摆放一袋麦子、一条茶叶、一张狐皮、五彩哈达等物品,说完一处可以搬向下一处继续摆放)

楼梯说词结束,伴随“央达”声进入厅堂,桌上摆放三个碗,分别用酥油花装饰,盛满美酒、奶汁、人参果,由主人家母亲端起人参果敬三宝后交于“新人”。“新人”用无名指敬三宝然后吃一口,寓意新人第一次用餐吉祥。过后,众人绕厅堂一圈,呼喊“央可哟”,紧接着,“察吾”献哈达,“阿香”说起颂词:

邀请阿香入座来,座位怎样来安排,

喇嘛官人和阿香,座位也会有讲究,

并非简单和容易,如此规矩成方圆,

……

又说我等身上物,戎装打扮最提劲,

但到入座需卸下,悬挂之处在何方?

……

说词结束,“阿香”们取下护身盒及刀枪等物悬挂于柱子或墙上,然后入座,“新人”在事先准备好的画有“雍仲”符号的羊毛垫子上人座,大家开始品尝丰富的食品。

这一天属于接亲主人家的日子,“进门”仪式结束,等于宣告接下来还有赶礼仪式等内容,街坊四邻也在傍晚时分全部聚齐,共同见证新郎、新娘相见的那一刻。

夜幕降临,“新人”及送亲队伍重新打扮一番。“新人”在“央达”声中被众人簇拥来到厅堂,男方座垫上用麦子画“欢喜宝贝”图案,女方座垫上画“不变雍仲”图案。新郎、新娘终于见面,但还需隔桌相向而坐,双方都深深埋头,不敢相望。

盛装前来的宾客(图片来自网络)

桌上放置喜玛、奶酪、酒碗、奶碗、茶碗、箭幡、海螺和礼盘等物,喇嘛念诵祈福经。念经结束后“阿香”说起颂词,众人献哈达赶礼,赶礼结束后“阿香”分别对厅堂布局、灶头柱子进行赞颂。说到箭幡颂词,新郎新娘分别手执哈达许愿,随后哈达由“阿香”取下打成结挂在柱子上。

过后,安排一人吹奏法号,一人端起礼盘走在前面,众人异口同声高呼“哦央可哟”,将桌上物品收拾端到房间。接着,“阿香”又开始致跳锅庄的颂词,其他人摆放“卓达”,会跳锅庄的人纷纷起身围成圆圈跳起“聚舞”锅庄表示祝福,送亲、接亲及“新人”按礼到舞场跳上三圈表示吉祥。这一夜,众人吃饱喝足,有说有笑,有时还有山歌对唱等环节,直至通宵达旦。

五、婚后

结婚仪式圆满结束,第二天双方商定新人下次正式上门的时间和陪同人员等详尽事宜,过后送亲人员到房前屋后休闲散步,家人为送亲人员准备礼品(所有东西都以单数为佳)。如果送亲人员路途遥远再留宿一晚,如第二天返回,亲朋好友前来送行。临行前,送亲“阿香”们耐心细致地教诲“新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邻里,虽然“新人”与他们同行,但机会难得,该说的要说。过后,亲朋好友手持箭幡、海螺到门外送行,“阿香”说起箭幡颂词,随后打道回府。

“新人”下次上门叫作“八果”,通常由母亲陪同,如果是女婿,通常由舅舅等陪同,时间一星期左右。

过后,新人带着丰富的陪嫁品正式过门,开启新的生活……

(全文完)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向七斤(四川省雅江县政协)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标题:《【方志四川•民俗】向七斤 ‖ 雅江江东片区婚俗(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