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梦的终结?美国城市的不平等和居住隔离

2020-10-05 09: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蔡琪梦、张传勇 定量群学

过去40年间,美国的不平等现象大幅加剧,与此同时,由于收入和教育而造成的居住隔离现象也在大幅度增加。不平等和居住隔离之间有什么联系?居住隔离是否进一步加剧了潜在冲击(如技能偏向性的技术变革)引致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文章通过建立了一个含有本地溢出效应和居住选择的人力资本积累模型来解答这些问题。

一、主要结论及贡献

文章引入一个技能溢价冲击,研究不平等、居住隔离和代际流动性等随时间变化的反应。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收入不平等和居住隔离之间存在强烈相关性。(1)1980年以来,不平等和居住隔离稳步增加;(2)1980年的不平等与居住隔离在都市统计区(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即MSA)是相关的;(3)1980-2010年的不平等与居住隔离的变动在MSA是相关的。

第二,文章建立了具有本地外部性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居住选择的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该模型在收入不平等和住宅隔离之间产生了反馈效应,放大了不平等对潜在冲击的响应。当技能溢价冲击经济时,由于受过教育的人群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之间的工资差距会扩大,不平等将加剧。

本文主要的学术贡献为:

上世纪90年代有大量理论文献关注不平等和本地外部性之间的关系。随后,一些学者开始采用行政数据来直接估计邻里溢出效应。特别是Chetty、Hendren和Katz (2016)以及Chetty和Hendren(2018a, b)已经表明,孩子接触不同邻居对他们将来的收入有实质性影响。为了将上述两支文献连结起来,文章使用Chetty和Hendren (2018b)的微观估计对提出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校准,来刻画本地外部性对居住隔离和不平等加剧的影响。

二、数据和方法

数据来源为1980-201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数据(US Decennial Censuses)以及2008-2015年美国社区调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s,即ACS)的收入数据,使用的样本为2003年公共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即OMB)所定义的大都市统计区(MSAs)。

使用方法的主要包括:

(1)文章采用von Hippel等(2017)的提出基尼系数计算方法以衡量收入不平等。

(2)文章使用相异性指数衡量居住隔离,即两个群体在整个地理区域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文章将人口按收入80百分位分为两类收入群体,即富人和穷人,并计算属于同一MSA的各普查地区的相异性指数。同时,文章还采用收入不平等和居住隔离的其他测量指标,例如,收入不平等使用了90/10比率,居住隔离则依次采用了不同百分位计算的相异性指数(dissimilarity index)和以往文献中使用过的替代性居住隔离指标HR等,以检验主要结果的稳健性。

三、主要发现

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普查区的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均衡。如果在1980年,美国城市平均有32%的人口需要改变居住地,以达到人口普查区域的平均分布;那么到了2010年,需要改变居住地的人口大约增加到38%,且在1980-1990年和2000-2010年期间,这一增长尤为明显;将基尼系数的估计结果与相异性指数结合起来,可以看出,这两项指标均随着时间显著增长。尤其在1980年至1990年期间,整个时期的基尼系数从大约0.36上升到大约0.42;且社区之间在收入的空间隔离加大的同时,收入不平等也在稳步增加(图1)。图2为使用不同百分计算的相异性指数。可以看出,相异性指数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向上移动,这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同质性逐渐增强的群体具有更高的隔离程度。

图1 不平等和居住隔离
图2 相异性指数:不同分位点

图3为相异性指数与HR指数,可以看出,HR指数在过去四十年中也呈单调上升的趋势,这验证了相异性指数可以反映居住隔离的情况。90/10比率衡量的是前90%的家庭收入与后10%的家庭收入之间的比率,类似的还有50/10比率和90/50比率。图4显示,90/10和90/50的比率自1980年以来稳步上升,而50/10的比率在1990年之后几乎持平,甚至略有下降。这证实了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是由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所驱动,与Autor等人(2008)对于个人工资不平等研究的情况类似。

图3 隔离:不同测算指标
图4 不平等:不同测算方法

第二,居住隔离和不平等在空间上存在相关性。根据1980年各大城市基尼系数与相异性指数的关系,可以看出,居住隔离与不平等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文章估计的回归系数为0.25,标准误为0.01(图5)。同时,根据1980 - 2000年间大都市统计区的基尼系数与同一时段相异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1980-2000年间贫富差距较大的大都市统计区,其在同一时段也经历着更加严重的居住隔离,回归系数为0.176,标准误为0.017(图6)。

图5 美国大都市统计区的不平等和居住隔离
图6 不平等和居住隔离的变化趋势(1980-2000)

第三,在1980-2010年间,隔离导致不平等增加28%,这主要是对技能偏向性技术变革冲击的反应。图7比较了不平等对技能溢价冲击的反应(蓝色实线),以及冲击后每个时期当家庭在两个社区之间随机搬迁的反应(红色虚线)。可以看出,在经济危机后的一个时期,即1980年至1990年(短期内),隔离导致了18%的不平等增长,而在1980年至2010年期间(长期来看),隔离导致了不平等增加至28%。

图7 不平等:家庭随机搬迁的反事实

四、一些展望

文章首先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发现隔离和不平等受到教育回报的本地溢出效应影响而相互放大,接着使用1980年的美国大都市区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并引用一个技能溢价冲击,研究了不平等、居住隔离和代际流动性随时间变化的反应;接着用反事实的方法来说明本地溢出效应和由此产生的隔离在扩大不平等现象中的作用。

作为一篇跨学科研究的论文,文章重要的贡献是将经济学关注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和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所关注的居住隔离问题结合起来,并建立了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此外,居住隔离作为衡量不平等的一个重要维度,我们也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启发同仁们对住房不平等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

*文献来源:Veronica Guerrieri & Alessandra Fogli, 2019.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equality and Segregation in US cities," NBER Working Paper No. 26143.DOI: 10.3386/w26143

编译 | 蔡琪梦(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硕士研究生)、张传勇(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原标题:《美国梦的终结?美国城市的不平等和居住隔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