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威宁: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让群众搬出“满满的幸福”

2020-10-09 09: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2016年,搬迁2117户10283人;

2017年,搬迁3490户17684人;

2018年,搬迁3713户18598人;

三年,威宁共建房9785套,1478811.62平方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320户46565人,其中贫困人口7231户36292人。

2018年8月,全县再次新增2万人搬迁项目,建住宅78栋4306套,拟安置200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00人。

截至2020年8月,新增20000人已全部陆续搬迁入住,全县共有66565人走出大山,成为新市民。

在这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威宁6万多名群众阔别“山高水远,路长坡陡”的家乡,迈入城市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的第一步。

随着6万余名群众陆续平稳搬迁入住,搬迁工作临近尾声。搬迁后怎么办?收入从哪里来?威宁“四稳”建设提刀上马,破解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续写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

阳光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何欢 摄)

开华家园安置点一角 (卯龙艳 摄)

稳教育:搬迁孩子在新课堂放飞梦想

“再也不用走三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了。”转到县城新学校后邹明固和妹妹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搬迁群众子女从安置点去威宁七小读书 (何欢 摄)

从海拉镇海元村到威宁小康馨区,从云南会泽县矿山镇小学到威宁第七小学,邹明固和妹妹感受到的改变不只是新家和缩短了的上学路,还有他大声说出的梦想:“到了新的学校,再也不用走山路上学,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去北京看一看!”

曾经为了上学,邹明固和妹妹起早摸黑打着电筒翻山越岭去读书,光走完上学路就已经苦不堪言,上学只是为了能“多识几个字”。转到新学校后,上学的路大大缩短了,邹明固和妹妹有了学好学成考大学的理想。

为了让邹明固兄妹这样的移民搬迁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学资源,威宁结合区域规划,在原有2所小学(棒木小学、五里岗小学)和1所初中(九三中学)的基础上加大教育项目投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所(五里岗幼儿园、朝阳新城幼儿园、五幼、六幼)、小学4所(七小、八小、九小、十小)、中学1所(十一中),并从全县各乡镇优选考调463名教师,充分保障搬迁学生就学需求。同时还建立了随迁子女转入安排机制,搬迁前即安排好学校与学位,保证随搬随读。

搬迁群众子女在威宁七小崭新教室学习 (何欢 摄)

今年8月13日 威宁第十一中报名现场 (洪波 摄)

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在安置点周边就学13324名,彻底改变了在迁入地上学距离远、路途艰、师资弱等问题。

稳就业:搬迁群众在新岗位谋求幸福

包子铺老板刘高敏、陈记石磨豆腐坊老板陈邦国、擀面店老板黄佑光、威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靖、扶贫车间管理员许亚梅......

在这一个个身份和名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搬迁后创业就业闯出一片天的奋斗故事。

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李云侠 摄)

乐业才能安居,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帮助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加速向前,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为了引导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威宁强化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工作,采取一户一档制定就业培训方案,培训搬迁家庭未就业劳动力,做到“不仅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紧紧依托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内的入驻企业、县城周边“定向打造”的易地就业扶贫基地务工及外出务工、扶贫车间、公益专岗等多种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有效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和空间,千方百计保障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开辟绿色通道,支持搬迁群众自主创业。一大批搬迁群众通过开办理发店、餐馆、经营摊位、承包项目、跑客运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卯龙艳 摄)

通过多种方式发力,目前,全县已搬迁的66565人,劳动力32130人,实现就业27151人,就业率达84.5%,除新增两万人中仍有517人因刚搬迁仍需务农收庄稼外其余劳动力均在二、三产业务工,搬迁群众依赖土地“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正逐步改变。

稳医疗:看病就在家门口 群众就医不再愁

为了让搬迁群众病有所医,生活过得“顺心”,威宁进一步优化现有医疗资源,着力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县城安置点新建妇儿医院1所、社区服务站3个,建成社区卫生室7个,新增两万人安置点新建社区卫生室3个,基本满足社区群众就医需求,着力打造搬迁群众就医1公里服务圈。

五里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沈傲祥 摄)

全面落实搬迁群众医保政策,搬迁户搬迁后已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由合医办切实做好搬迁对象的医保转换和医疗费用报账工作。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等11类救助保障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等救助保障后,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保障平均水平达到90%以上,门诊报销比例不足90%的按90%补足,住院报销比例不足85%的按85%补足,余下部分按政策解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齐全(沈傲祥 摄)

群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沈傲祥 摄)

正如朝阳新城搬迁群众李陆妹所说:“以前在玉龙老家,看病还要跑昭通,现在,在社区就有卫生室,基本不用愁了。”

稳社区服务:事事有回应 住着更“安心”

如今,走进威宁各个易地扶贫搬安置小区,社区卫生室、警务室、农贸市场、便民超市等服务设施功能完备、运行有序。配套的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快乐之家、图书室等活动设施应有尽有。

搬迁群众在社区活动中心拉家常 (卯龙艳 摄)

在各个社区服务站内,工作人员立足岗位各司其职,社区管理井然有序。

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等“四进社区”标识标语成为小区风景线。

搬迁群众到安置点服务中心反应遇到的困难 (李云侠 摄)

社区功能的完善和配套设施齐备,切实增强了搬迁群众社区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正在阳光新城小区公园散步的78岁老人禄会芬开心地说:“现在年纪大了,也干不了什么,孙子孙女去上学了,我就到小区里面散散步。小区里面干干净净的,还栽这么多花花草草,住着很舒心。”

孩子们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阳光馨区小广场玩耍 (卯龙艳 摄)

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随着搬迁后续扶持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社区治理等方面同步发力,搬迁群众一步步告别苦日子,从“老农民”转身变为“新市民”,稳步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走进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人们在公园休闲椅上闲坐,孩子们在游乐场玩耍,处处体现着温馨、和谐、活力的氛围,不难感受到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

威宁融媒记者 李云侠

1.2.威宁6万搬迁群众:告别重重大山 迎来稳稳幸福

原标题:《威宁: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让群众搬出“满满的幸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