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摄影好书|《我的肖像》:外表与灵魂间的裂缝

傅尔得
2020-10-23 11:08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傅尔得  Joanna Fu (作家、策展人)推荐:

内仓真一郎(Shinichiro Uchikura)的肖像摄影,在人的面孔与灵魂、外表与精神之间,撕开了一道裂缝,让我们得以一窥潜藏于人类皮囊之下的欲望与梦想,直面身份与性别的复杂性。 

本书中的肖像,大大不同于内仓真一郎平时在照相馆内为客人所拍的照片。作为日本九州岛宫崎县北部人口约13万的延岗市的一家照相馆的二代经营者,内仓真一郎一出生,便在其父亲经营的照相馆内成长,在大阪的“日本写真映像专门学校”毕业后,他前往东京的一家商业摄影工作室工作了三年,之后因父亲的健康问题而回到了其出生、成长的小城市,接手了家庭经营的照相馆。

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照相馆早因其不合时宜而陆续在世界各地消失殆尽。但日本似乎成了一个例外,在当下以图片交流为主的去文本化的社交网络时代,照相馆却在日本独树一帜地留存了下来,这大概得因于日本人对纪念、保存其人生和家庭中重要节点的重视。因此,在日本,照相馆因持续参与了当地人们一生中从出生到死亡的重要时刻,而成为社区情感网络的中心之一。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若由此来看待内仓真一郎和他的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会说,那些照相馆式的肖像是双方在共识一致的基础上,以拍摄者为中心,以纪念为目的,用公式化的情绪和表情所美化出来的人生重要时刻。但是,在商业拍摄之外,内仓真一郎一直在开展着其私人项目的拍摄,本书《我的肖像》系列,便是延续其之前好几个私人项目之后的另一个系列。不同以往的是,这个项目与其所经营的照相馆密切相关,因为几乎所有的被摄者,都是其照相馆的顾客。在拍完商业照片且经得对方同意后,内仓真一郎开始了对延岗市居民的另类肖像拍摄。

此时,内仓真一郎和被摄者之间,原本拍摄纪念照的基础共识被打破了。站在镜头前,被摄者们毫无目的地展露着自己,而作为拍摄者的内仓真一郎则在高速快门的抓取中伺机进攻,以期捕捉到人们于无意识间卸下防备后的瞬间。于是,我们看到了本书中这些去格式化了的,去掉了平日仪容、表情、姿态等面具后的千姿百态的个体。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内仓真一郎侵入了人们外表与灵魂间的裂缝。在那一裂缝中,我们看到了人们那些不受意识所管控的瞬间,他们展露的非同寻常的面部表情、怪诞的肢体动作等,都不加掩饰地暴露了他们平日所隐藏的内心世界,袒露了他们的灵魂。 

日本人性格中自重和谦逊的一面,让他们将克制视为起码的修养和礼貌,因此,他们习惯于不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外露,但是,相机却有耐心和能力表现出人们脆弱与不设防的一面。在内仓真一郎每次五到十分钟内连续按下的上千次快门中,人们的克制在某一瞬间被攻破了,他们展露出了非同于日常的古怪瞬间。而作为观者,我们也在看到画面中关于情绪、欲望、梦想等人性另一面的同时,与这些肖像中真实的灵魂产生了共鸣。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画面中统一的黑色背景,犹如摒除了繁杂世俗的舞台,日常生活中的责任义务、社会规范、道德戒律等似乎都悉数退场,只留下作为个体的人站在那舞台的中央,无论男女老少,都展露出他们个体中所蕴含的复杂与多样的自我。而那些古怪和不同寻常的表情,似乎暗喻着每个人所拥有的上千个自我中,那些不被时代所包容的禁忌一面

若以一种更为广阔的历史感来观看这些肖像,他们又成了现实中人类命运的象征和隐喻:尽管每个人都曾怀揣各式不同的梦想,但当岁月流逝,梦想却变成了另一种现实。尽管每个人都有着千姿百态的欲望,但在当前眼下,非分之想的欲望似乎都被禁锢于俗世之中。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我的肖像》系列

内仓真一郎展现了人性的同时,强调了我们的个体在有意或无意间被压抑、忽视和遗忘的一面。因此,这些肖像在展露个体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他们的肖像有了普世的意义:成了我们所有人的精神肖像。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将其影像理解为关于存在的非常个人化但又普遍的问题:“我”究竟是谁?“我”真的重要吗?

内仓真一郎也以其自拍照,回应了关于存在这一宏大的哲学命题。作为这本书的最后一张肖像作品,内仓真一郎以其全身裸露的肖像,而成为这一系列中与其他所有肖像都格格不入的一张。这不但显示了他在创作时的竭尽坦诚,也展露了他势必要成为一个真正艺术创作者的勇气。

其裸露的自拍照,有意掩饰了男性的性征,并以其手中所拿的花和酒,以及其所摆出的含蓄肢体动作,展现了性别的流动。在这里,自我在试图挑衅与冲破世俗,而不管这会不会被时代所包容。当然,在当下日益多元、包容、复杂的世界,性别的平等和流动,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精神,在各国之间相继推展开来,日本自然是热烈拥抱时代精神的国家之一。但具体在个体的选择上,与时代和环境抗争,依旧成为展现个体及人性的力量。如果时光倒回几十年,这样的拍摄更需要勇气,我们在内仓真一郎的裸体自拍中,看到了美国摄影师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在1980年的几张自拍照的精神,艺术家以妆容、装扮、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将男性和女性杂糅在一起,模糊了自己的性别和身份,以此来质疑社会中男性与女性的既定概念。 

虽然内仓真一郎的自拍照与该系列中其他肖像作品的尺度不同,但在表现人类个体存在及人性复杂的可见性上,该系列的创作目的是一致的,即在形色各异的肖像中,展现人类外表与灵魂间的裂缝

从在大量拍摄下产生的海量图片挑选出“你”的过程中,

对于“拍到了”想要的照片的确信,会在随后的挑选过程里小时,

在“可能没有拍到”的状态下,也能够与新的“你”相遇。

或许对于任何人而言,当下的自己都不是某种绝对的存在,

而是由无数的“自己”集结而成吧。

我将自己作为某种图层与“你”重叠在一起。

从扩散融合而得到的黑白影像中浮现出来的“你和我”。

那是一张照片、仿佛是某种不会再度重逢的未知的存在。

“我的肖像”就像是从连拍中诞生的雕刻,

这是由累积而形成的“你和我”之间的爱的关联。

——内仓真一郎

【长期征稿】

邀请您就曾经或者正在阅读的某一本摄影类图书书写一篇读后感或推荐语。

栏目阅读的对象有摄影类专业读者,也有这方面完全没有知识储备的普通读者,希望您撰写的这篇文章通俗易懂,活泼有趣,让阅读书籍、阅读摄影类书籍成为日常一种常态发生,并持续。

我们想强调的是,如果您是研究影像的作者,完全可以精准地去解读该书作者传递出来的观点,无论旁人赞同与否;如果您是无意间邂逅该书,请将这份特别的缘分而带来的观后感与更多的读者分享。“视界”栏目编辑们的初衷期望在庞杂的书海中,通过您,得以在更窄的范围内分享给大众一本摄影好书。

文章要求:

1,1000~1500字;

2,该书的版本,作者/译者,购于何时何地等信息;

3,触动您的重要语句或图片内容;

4,本书相关图片。

请发送稿件至:xuhf@thepaper.cn及liangyj@thepaper.cn

    责任编辑:梁嫣佳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