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络文明•传承|抚宁励志奋斗故事:五十年代抚宁“牛人”--渤海农业社的“三兰”

2020-10-09 16: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解放以前,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广大农村妇女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她们主要是洗衣做饭,照看孩子,料理家务。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妇女解放,号召广大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广大妇女与男子同工同酬。抚宁县渤海农业社前朱建坨村三位女青年王淑兰、王汝兰、王惠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克服了种种困难,学会了农业生产的各项技术,很快成为了农业生产的能手。在她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很多妇女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按照当时党和政府的要求,每个生产队都配备一名妇女干部担任生产队队长或副队长,“三兰”自然成为了生产队的副队长。在农业生产中她们处处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因此“三兰”的事迹广为流传。1956年“三兰”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三兰”的事迹虽然是陈年往事,但是今天读起来仍然很感人。她们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爱岗敬业,关心集体事业,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兰”是抚宁人艰苦奋斗的典型代表,在推进抚宁二次创业,实现振兴崛起的伟大进程中,仍然需要学习和发扬这种“三兰”精神。

1956年第1期《新观察》杂志封面“三兰”。

1956年第1期《新观察》杂志刊发了主编林元采写的“三兰”

1956年3月3日中共唐山地委下达了《关于发动妇女学习“三兰”,开展劳动竞赛的指示》;同时《唐山劳动日报》发表了社论《向“三兰”学习》以及长篇通讯《渤海社的“三兰”》详细介绍了“三兰”的模范事迹。

1956年3月3日《唐山劳动日报》第1版社论“向‘三兰‘学习”,中共唐山地委发出《关于发动妇女学习“三兰”,开展劳动竞赛的指示》。

1956年3月3日《唐山劳动日报》第3版刊发长篇通讯《渤海社的“三兰”》详细介绍了“三兰”的模范事迹。

1956年3月6日,河北省委转发省委妇委《关于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发动妇女学习“三兰”,开展生产竞赛运动向省委的请示报告》。

1956年3月29日,河北省委批转省委妇委《关于当前开展学习“三兰”运动情况向省委的报告》。

王惠兰(左)、王汝兰(中)、王淑兰(右)

1956年3月8日中共抚宁县委下发《关于在全县开展“三兰”运动的计划》,号召全县广大妇女向“三兰”学习。

1961年8月10日《唐山劳动日报》刊发通讯《为什么今年“三兰”队的庄稼长得好》。

渤海社的“三兰”

《唐山农民报》1956年3月3日第3版

在党的大力领导下,渤海社的妇女们普遍参加了田间生产。去年,全社四百多名妇女作了三万一千多个劳动日,占了全社劳动力所作劳动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成了全社实现增产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许多妇女在田间生产中,发挥了惊人的劳动热情,创造了许多模范事迹。这里要介绍的,被人们称为“三兰”的三个妇女生产副队长王淑兰、王汝兰、王惠兰,就是其中的三个代表人物。

“三兰”是三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汝兰二十一岁,淑兰二十岁,惠兰刚十八岁。汝兰和惠兰家是贫农,淑兰家是中农。这三个农村姑娘,完全是在各级党委特别是乡村支部的培养教育下,在群众的支持帮助下,成长起来的。

渤海社是一九五四年春天成立的。当时,在这个拥有四百四十六户的大社里,参加田间劳动的妇女,只有六十多人。王淑兰、王汝兰、王惠兰有劳动的习惯,当社里号召妇女参加田间生产时,她们便积极参加了。一插手,王汝兰被分配到九队,王淑兰和王惠兰在十队。当时,这两个队里只有她们三个妇女,乍和男子到一块干活儿,觉得挺不得劲儿,特别是王汝兰那队,就她一个妇女,更觉得孤单。党支部及时地注意了这个问题,帮助她们想了一个“拨换工”的办法:每逢汝兰给十队干两天,淑兰和惠兰就给九队干一天。这样,三个人就能经常在一起干活儿了。她们很高兴,生产情绪也更高了。但是,社的领导上告诉她们,这只是一个临时的办法,重要的是把所有能够参加劳动的妇女,全都发动起来,让各个生产队都有妇女参加,并且要和男子一样的积极劳动,在劳动中提高自己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接着,三个人便响应了党的号召,积极参加了发动妇女的工作,她们串连了谢桂芝、李凤云、单淑芬等十几名妇女参加了春耕生产。在这同时,由于党采取了各种措施大力发动的结果,其他各队参加田间生产的妇女,也由原来的六十人增加到一百二十多人。妇女伙伴们越来越多,她们不再好感到孤独了。

由于她们三个能够经常地参加劳动,和大伙团结的也很好,事事肯听党的话,社的领导上便注意了更多的来培养她们。不久,她们当选了的生产队的副队长,党支部又决定由支部书记王天昶,团总支副书记孟献琴,和生产队的两个正队长、共产党员陈顺江、冯金宽,专门帮助她们解决生产当中的具体困难。

“三兰”在刚一参加社里的田间劳动时,确实碰到了许多困难。

起初,耕地时,她们连垄沟都打不好,生产队长陈顺江热情地教给她们,锄喒下去,喒推,喒拉,怎样把土盖得又细、又匀,一遍不会,两遍;两遍不会,三遍,教的人有耐心,学的人不怕麻烦,到底学会了。又如扶犁吧,看着没啥,抄起犁把一扶,就不行了,深浅掌握不好,牲口一走,犁把就掘(蹶)起来,把犁的胳臂,随着犁的走动,不住地东摇西愰,犁了几个来回,胳臂就愰肿了,累的浑身是汗。在一边教技术的王耕会,生怕她们吃不住累垮喽,总劝:“歇歇吧,歇歇吧,别急,保证把你们教会。”这使她们深深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温暖,劲头儿就更足了,明是累,也不喊累,胳膊疼,就咬咬牙,怕别人看出自己不行,还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直说:“没啥,没啥!”就这样,由于党的关怀和大伙的帮助,由于她们不怕困难,三个人很快便锻炼成了农业生产上的内行:她们学会了搂垄、扶犂、插秧、挠秧、玉米人工授粉、棉花整枝打杈等等,什么农活都拿得起来。像插秧、挠秧这些活计,由于心细手熟,比男子干得都漂亮---男劳动力得十一二分,她们得十三四分。农活会得全,又干得好,这就保证了她们在劳动生产中,能够经常地出勤,去年一年,“三兰”每人都做了二百二三十个劳动日,每人都分到了三千多斤粮食。

当然,在集体劳动中,“三兰”不仅学会了农业技术,而且---最要紧的,她们学会了以集体主义精神来对待劳动,对待自己的社。

在社里,不论是干什么活,“三兰”都是尽心竭力地去干,社里需要干什么,她们就干什么,从没挑过活计。去年春天,为了做到插秧、抢种两不误,社里决定由一部分人插秧,一部分人抢种,两样活计,同时进行。插秧这路活,比较累,又是在水里干,所以工分订得高些,有的人图希多得工分,不愿牵牲口耕地,争着去插秧。这样一来,参加种苞米的人就不够了,“三兰”虽然跟许多妇女一样,能插一手好秧,但是,她们觉得社里的活计,啥都应该干得应时才好,苞米种晚了,也会影响生产,临完,还是大伙吃亏。于是,她们主动要求去牵牲口,及时地把苞米种上了。

“三兰”在劳动中,不辞辛苦的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夏天,当洪水下来的时候,她们和男社员一样,趟着没腰深的水,日夜参加挡坝;十冬腊月,她们也跟男社员一样,起早贪黑的挖黑泥;一九五四年冬天,抚宁县粮食局委托渤海社给赶打一批稻草苫子,为的是保护粮食安全过冬。任务很紧,却没人会打。领导上把“三兰”找去了,叫她们先设法学会,然后再教给大伙。当时,也正是天寒地冻的时节,在稻草场上打苫子是个非常苦的活计,手背冻得直冒血,手心也叫绳子勒出泡来了。但是,打的却很慢,一天只能打五块。“十二万斤稻草,照这样啥时候能打完呢?”三个人挺发愁,吃苦倒没在乎,国家的粮食实在使她们担心,三个人就去找领导上想办法,领导上叫她们去和群众商量,结果,想出了一个用横棍勒的办法,问题解决了。每人每天从打五块增加到十三块、十五块。在她们的带动下,全社一百多名妇女参加了打草苫子,任务很快便完成了。

“三兰”不光在社里分配的各样活计中,都能够不怕吃苦、勤勤恳恳地劳动,而且对于社里的一草一木都像自己家的东西一样爱护。在打草苫子时,每天工作完了以后,她们发现场地上总有一些散乱的麻经、麻绳,三个人便一根一根地都拣起来,这样一来,别人也都跟着她们拣,结果,为国家节省了五斤多麻经子。去年四月间社里清干沟,晚上收工时,大伙都累得没法,有些人的抬土工具也没顾得收拾就走了,“三兰”收工时看见了,就精心巴意的把筐里的土叩干净,一个一个地罗起来,三个人轮换着把筐子抬到稻场,这才回去吃饭。去年秋后,有一天,场上的苞米还没收拾俐索,就下起雨来了,大家忙着灌袋子,但是袋子不够用,眼看着苞米挨雨浇,王淑兰可急眼了,顶着大雨,跑了二里多地回家取袋子,把苞米装好,苫好,这才放了心。她们这些爱社如家的模范事迹时常受到领导上的表扬和大伙的称赞。可是她们自己却从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别人一提起来,她们总是说:“别老提这个!社员嘛,谁能不关心社里的事儿呢?”

“三兰”自己积极劳动,爱社如家,同时,也非常关心伙伴们的一些特殊困难。像孩子的牵累,例假的限制,小脚妇女走路的困难,等等,作为生产队长,“三兰”对妇女们的这些问题,都照顾得非常体贴。比如,薅苗头矮的苞米,小脚妇女脚不稳,薅半晌,薅的不干净,脑袋还嗡嗡响。皆因这个。刘宗岐媳妇不敢去薅苞米,惠兰就上赶着去找她:“去吧,大娘,愿意薅,我给你找一块高茬子,高的好薅啊!”高的果然好薅。打那以后,惠兰一分配干啥活计,她就高兴地跟了去。体力强的干重活,体力差的干轻活儿,有小孩的干近活;这差不多成了三位队长分配活计的一般原则了,男女社员都拥护。汝兰那队的王凤琴,有两个小孩,起先,看着参加劳动的妇女越来越多,干眼热,脱不开身。汝兰知道了,就去找她:“把孩子交给她姥姥,你去吧,你可以到西莲花坑沿去薅粳子,离家近近的,奶上来,现往家跑就赶趟。”结果,一天回家给孩子喂五遍奶,还能挣到七分工,她高兴的常说:“‘三兰’真能体人下情啊!”

“三兰”的模范事迹,现在,在渤海社的各个村子里,已经广泛地流传起来了,她们那种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社会主义的优良质量,已经成了全社妇女公认的学习榜样了,有些男社员像孙凤翥、王俊云等也积极向她们提出友谊竞赛。在她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去年一年,渤海社又相继涌现了“三荣”“五琴”“六英”“十八兰”“三贤”等四十多名妇女中的模范人物。这些人,去年每人都作了一百个劳动日以上,在社的增产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每个人都分到了上千斤的粮食,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都大大提高了。这些,也深深地鼓舞了“三兰”。她们表示;一定要多多向大家学习,不骄不傲的永远和大家团结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创造更大的成绩。

和姐妹们一起前进

---渤海社的“三兰”—王汝兰、王淑兰、王惠兰“三八”节在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稿

《唐山农民报》1956年3月10日第3版

全省的妇女姐妹们: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在咱们自己的节日里,来跟全省的姐妹们说说话,真是从心里高兴。

我们三个都是平常的农村妇女,都挺年轻,挺幼稚。因为党的好领导,乡亲们都诚心实意地帮助,我们事事不怕困难,有个干劲儿,这才做出了一点成绩。去年一年,我们三个跟全社的姐妹们一块,努力参加劳动,每人都做了二百二、三十个劳动日,每人分了三千多斤粮食,为全社的增产出了力。按说,这都是应当的。可是,我们这一点平常的事儿,却受到了各方面的鼓励。报上也登,杂志上也登,家里人,社里人,都说要跟我们学习,各地方的同志们,也来信,勉励我们,要跟我们交朋友,大家这份热情,常感动得我们掉泪。我们常想:别说没傲出甚么大的成绩来,就是做出来了,这个光萦,也该首先归功于党,归功于敬爱的毛主席,没有党,没有毛主席的领导,我们能做出啥来呀!后来我们又想:这种鼓励,并不光是对我们三个人,是对全社、全省妇女姐妹们的鼓励。亲爱的姐妹们,这是很明白的道理了,咱们可以往上辈子说,从咱们的妈妈,到咱们的奶奶,老太太,谁经着过这样关心妇女解放的政府呢?只有共产党,只有毛主席!现在,说句板上定钉的话:只要咱们好好劳动。好好学习,按着党的号召办事,咱们就一定能够跟男子一样,在经济上攻治上平等,一定能够对咱们国家的建设事业出力,一定会受到社会上的尊重,受到家庭里的爱戴。

姐妹们,这么说,是不是就没有困难了呢?不是的。是有困难的。尤其是没有劳动习惯的姐妹们,困难也许更多一些,拿我们三个来说吧:一开始,啥也干不好,连打垄都打不匀。可是党想的周到,党支部找专人帮助我们。我们一边学,老队长一边鼓励我们,我们感动得没法,心里想:爹妈关心儿女又该怎样呢?就是累点,也该学会,才对得起党。就这样,碰上困难,我们也不怕,干起活来,分外有力量;就这样,水地、旱地的各种活计,我们都学会了,虽然说干的不算好,跟男同志们比起来,也差不多。姐妹们,毛主席嘱咐咱们要努力提高出勤率,就准得学会各种活计,我们能够经常参加劳动,也就是因为啥活计都会干。

听说有些地方评工不合理,男女同工不同酬,给妇女压低工分,为了这个,许多姐妹们,参加劳动兴头不大。起初,我们社里,也有过这样的事。比方起圈粪吧,妇女起的跟男的起的一样多,一样快,评工时妇女却少得工分。当时,我们心里也觉着不平。我们就一面加足了劲儿,劳动得更好,更快,一面跟他们论活说理。党的政策就是理,党说同工同酬,就应当男女同工同酬,我们总坚持说理,党支部支持我们的意见,我们活计干得一天比一天好,后来说少给我们评工分的人,也没话说了。当下,我们社,评工不分男女,干好干赖一样评。该多是多,该少是少。谁也没话说。这使我们深深感到:只要听党的话,相信党的政策,积极劳动,同工同酬就一定能够办到,咱们根本用不着为这事泄气。党就是咱们的靠山和指路明灯。

近两、三个月来,很多工厂、部队、机关、学校的同志们,给我们来信,足有一百多封,信上提到我们关心社里的事,提到我们关心姐妹们的事,表扬我们。说起来,这方面我们做的还很不够。姐妹们,党时常嘱咐我们:要我们好好跟大伙团结在一起,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虚心跟群众学习。党的话,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说真心话,要说关心,倒是大伙太关心我们了,想想,那样活计,不是大伙手把着手教会的,所以说,我们作出的这点成绩,也有大伙的苦心。我们忘不了乡亲们的帮助,我们也时时学习大伙的祥子,关心社里的事,关心姐妹们的事。谁有个头疼脑热,谁有了难事,我们就帮助解决。大家关心我们,我们也关心大家,社培养了我们,我们也从心里爱社。就这样,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渤海社的妇女们,和和气气,快快乐乐地和男社员们一起团结生产。眼下,我们这里正搞托儿所,以后姐妹们孩子累手的困难,可以更好的解决了,参加生产,更有保证了。

亲爱的全省妇女姐妹们,咱们的社已经由初级社升为高级社了,生产力彻底解放了,更应该出工多,活计干的好。我们三个人计划了,今年争取做三百三十个工作日,除把我们已经学会的农业技术,再提高以外,还要努力学会浸棉花种和稻种等农业技术,我们的文化程度还很低,才念过一、二年书,这对今后学习和提高科学技术,有很大困难,可是我们下决心在民校里好好学习,争取在两年内邃到高小程度。全省妇女姐妹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展开一个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办好高级社,实现增产计划,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在党的领导下,手拉着手儿。互相勉励,朝着社会主义前进吧!

来源:话说抚宁

原标题:《网络文明•传承|抚宁励志奋斗故事:五十年代抚宁“牛人”--渤海农业社的“三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