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直主流媒体聚焦九台区数联网•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2020-10-11 0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期,《人民日报》、CCTV1综合频道、CCTV13新闻频道和CCTV17农业农村频道,《求是》杂志等中直主流媒体均对九台区打造数联网•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示范项目服务“三农”、龙嘉街道红光村走上农业发展新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报道。

《人民日报》

9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对九台区走上现代农业新路进行报导,特别报道了九台区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为龙嘉街道红光村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通过平台的智能品控系统,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保证稻米优质品质,让好米卖出好价。

长春市九台区红光村:“稻村”走上现代农业新路

奔腾的饮马河西岸,广阔的稻田已泛起淡黄色。得益于饮马河水的灌溉,吉林长春市九台区红光村水稻种植远近闻名,素有“稻村”之誉。

过去,这里以种稻闻名,却没有实现靠种稻致富。种地效益较低,红光村曾有近八成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如今,红光村水稻种出了品牌,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

“如今幸福得满面红光,红光村名副其实喽。”60多岁的村民金英玉前两年结束了外出务工生活,回村安心养老。村子变美,收入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回村创业、养老。

“稻村”今昔迥然不同。“农业现代化搞上去了,致富走对了路。”村党总支书记赵云熙说。

耕地入股分红多

红光村共有1000多口人,耕地面积276公顷,全部为水田。曾经,村里700来人外出务工,土地多流转给周边的村民耕种。

“辛苦种一年地,也就挣7000多元。”金英玉和老伴很早就把地流转出去,一同外出务工。

“人都走空了,村子还谈啥发展?”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姜润中深感困惑。2009年前后,红光村迎来新机遇,在政府部门帮助下,利用农业项目资金,购置农机、建设高标准农田。

“咱们农民一家一户种不出效益,就把地全交给企业种。”姜润中带头成立水稻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协调全村的水田入股或流转,通过与农业企业合作,村企联营,实现统一经营。

“水稻连片,打破的田埂变成田。”姜润中回忆说,村里的水田种植面积因此增加了约30公顷。

近年来,村里共投入2000多万元,将全部水田建成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同时购置了65台(套)各类农机具,水稻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8%。

“土地规模经营,机械化耕作,省了成本,增了收成,每公顷地能多收入6000多元。”赵云熙说。

“现在,靠耕地入股每年分红1.4万元,比流转给普通农户增加5000多元。”金英玉说。

好大米卖出了好价钱

“看,稻穗动的地方,那是小鸭子。”在村头的稻田边,村企联营企业一方负责人赵德厚讲起稻田养殖技术,“除了养鸭,还养鱼虾蟹,田里一水多用,节水、节肥、节药”。

赵德厚决心把村里的大米品牌做大。打响绿色品牌,离不开农技支撑。当地农技推广中心和九台区建设的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成为技术后盾。

“以前施肥撒一片,现在根下一条线,农机插秧时顺便就把肥下到了根部。”九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邱信臣说,精准施肥让红光村的水稻种植节肥10%以上。

这两年,赵德厚还同农技推广中心推行水稻秸秆还田实验。如今,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等一项项农技在红光村的稻田里扎根。

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也给红光村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红光村稻田的土壤温度、水温、地块病虫害等情况,时时显示在合作社办公楼的电子屏幕上。平台将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气象监测、无人机航拍、地面传感五大数据融合应用,实现了对稻田不间断的智能监测。

“监测指标异常,系统就会报警提示。”九台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负责人赵明介绍,农田各项数据相对保持固定,保证了红光村稻米品质标准化。

“企业将村里的大米打造了‘水清清’品牌,一斤大米少的卖到6元,高端的能卖到40多元。”赵德厚说。

稻壳稻糠变成新产品

走过红光村稻田里的玻璃栈道,登上观稻平台远望,稻田中彩色的稻子构成了螃蟹、粮仓等图案。

全村的耕地合到一起,利用率提高1.5%,灌溉率提高7%,肥料利用率提高2%……赵云熙把地里的账算得精细,“稻田成了风景也能增收”这笔账却是他当初没有算到的。

现在,红光村的稻田已成了吸引游客打卡的“网红地”。“今年已经有2000多名外地游客到村里观光。”赵云熙说,配合稻田风光,村里还建设了村史馆和九台稻米产业展览馆供游客参观。

“农村三产融合是方向,未来村里还将做精稻米加工和综合利用。”赵云熙的底气源于九台区围绕稻米深加工的产业布局。

目前,由吉林农业大学和企业合作的水稻深加工项目已落户九台区,利用水稻加工过程产生的稻壳、稻糠等副产物,开发了面膜、纤维食品等12种产品。

红光村的产业有了起色,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返乡创业。看到近年村里盖楼房、建商铺,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在外地打拼20多年的金哲雄开始谋划着在村里创业,准备开发特色食品。

CCTV1 央视综合频道

10月3日,CCTV1央视综合频道报道九台区--数联网•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示范项目,通过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气象监测等大数据技术应用,为政府和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与灾害防治的智慧化管理与指导,通过卫星种地,助力“中国粮仓”丰产减灾。

CCTV13 新闻频道

10月3日,CCTV13新闻频道同步报道--长春市政府牵头、中农阳光联合中国铁塔与九台区政府共同打造的数联网•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示范项目,助力“中国粮仓”丰产减灾的“服务应用。

CCTV17 农业农村频道

10月2日,CCTV17农业农村频道报道了九台区智慧乡村示范项目,中农阳光数据卫星“种地”不一般,科学精准保丰收!

《求是》杂志

9月22日,《求是杂志》对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站、水稻全程农机化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等进行了专题报道,特别报道九台区阳光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农业现代化生产能力和乡村治理现代化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使昔日的“空心村”成了今朝示范园。

来源: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 《求是》杂志等

原标题:《【媒体印象】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直主流媒体聚焦九台区数联网•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