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成立60周年:谱写新时代巾帼华章

2020-10-11 16: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自治区妇联积极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开展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图为四世同堂家庭日喀则市白马当村洛白一家的“全家福”。

20世纪70年代,林芝毛纺厂的女工们在维修机床。

1992年12月全国妇联开始实施的“母亲水窖”项目,解决了我区21个县23个乡镇34个村的安全饮水。

自治区妇联利用各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等各类教育,并为群众献上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

自治区妇联组织医疗专家为基层妇女儿童义诊。

2020年全国少年儿童“心中有祖国 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在林芝市巴宜区加乃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举行。

目前,我区已拥有专(兼)职妇女工作者4万余名。图为隆子县麦沙村举行妇代会选举。

沧桑巨变,岁月留痕。1960-2020年,西藏自治区妇联走过了60年的奋斗历程。历史记载了西藏妇女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我们向西藏自治区妇联成立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1960年6月,在雪域高原这片净土上,召开了西藏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西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西藏妇女运动从此拉开了波澜壮阔、凯歌奋进的序幕。

60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妇女运动和妇女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真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公共政策,健全工作机制,支持妇联组织依照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重通过政治、经济、教育、卫生等多种渠道,努力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推进男女平等、两性和谐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妇女的良好氛围,促进妇女的解放和进步。

60年砥砺奋进,60年春华秋实。6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在西藏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国妇联的有力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自治区妇联不断加强组织建设,逐级推进在7个地(市)、74个县(区)及至乡(镇)村(居)和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四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妇联组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组织网络不断健全,干部队伍不断壮大,现已拥有4万余名专兼职妇女工作者。各级妇联组织始终牢记发挥好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自身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积极为全区广大妇女谋平等谋发展谋幸福,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得力助手。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加强与上层妇女的联系,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向她们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为实现民主改革创造条件;民主改革时期,发动妇女揭露叛乱分子分裂祖国的阴谋和罪行,引导妇女参与民主改革;中印自卫反击战中,动员妇女积极参加支前战斗,为解放军带路,修筑公路,运输粮食和弹药,看护伤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发展生产,以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卓越成绩诠释了妇女能顶“半边天”;改革开放中,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在维护妇女权益、推进男女平等的同时,发挥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加强妇女、妇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党政有要求、妇女有需要、妇联有行动”的工作定位,认真履行引领服务联系的职能,着力实施“思想引领工程”“助推发展工程”“维权服务工程”“家庭建设工程”“强基固本工程”五大工程,全力推动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一代又一代妇女工作者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谱写了一部激情澎湃的奋斗史诗。

这60年,是西藏妇女投身经济社会发展、自身取得显著进步的60年。6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广大妇女发扬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以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建功立业,展现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在全面建成小康西藏的征程上,各族妇女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担当、过硬的能力本领,在多姿多彩的实践创造中勇挑重担,展现出女性的别样风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在反对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层一线,在强基惠民驻村驻寺等工作中,见证了女性的创造与担当,涌现出一批批巾帼楷模,她们当中,有始终爱党爱国守边卫国的卓嘎、央宗两姐妹,有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升国旗的次仁曲珍老阿妈,有为边防哨所送茶送菜、与官兵亲如一家的拥军老阿妈次仁曲珍、德吉、普次,有全国最美家庭、民族团结模范扎西白珍家庭,有热心公益、带领乡亲勤劳致富的党的十九大代表拉措,有身残志坚脱贫致富的尼吉拉姆,等等,她们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

回首岁月一甲子,历经风雨话辉煌。当前,我区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成效明显,各族妇女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妇女文化素质明显增强,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及女童净入学率接近百分之百,女性专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多;妇女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两降一升”、农牧区贫困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等项目持续推进,孕产妇死亡率由和平解放初期的5000/10万下降到2019年的63.68/10万,婴儿死亡率由和平解放初期的430‰下降到2019年的8.9‰;妇女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全区干部队伍总数中女干部占47.0%,妇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8.9%,“两代表一委员”中,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中妇女代表占26.5%,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占27.9%,自治区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妇女委员占26.6%。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日趋优化,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免费义务教育、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率先实现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妇女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西藏妇女才能获得解放、享受各方面的权利、拥有幸福的生活,西藏妇女事业才会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和更加美好的未来。西藏妇女事业成就斐然,与国家共存亡、与西藏同发展、与时代同步伐,走过了壮丽恢弘的60年。

60年来西藏妇女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妇女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妇女的事业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联系在一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是西藏妇女运动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妇联组织是推动我区妇女运动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妇女运动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坚持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坚持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立足基层,依靠妇女群众做好工作是妇联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广大妇女只有投身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才能大有作为,才能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回首60年的光辉历程,西藏妇女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方位进步,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无私援助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支持的结果,是一代代妇女工作者奉献与担当的结果,是广大妇女群众共同努力、为之奋斗的结果。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光明前景催人奋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胜利召开为标志,西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实现宏伟蓝图,开创美好生活,离不开我区各族妇女的全面参与,我们必须凝聚起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各族群众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万众一心向前进。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今日之西藏,我们既有翻天覆地的豪迈气概,又有迈步从头的壮志雄心。各级妇联组织要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引领广大妇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自觉服从服务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要深化家庭文明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要把引领服务联系妇女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更好地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推进男女平等、性别平等的进程;要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妇联改革,扩大组织覆盖,做实做强基层,提升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站在新时代新起点,走过60年光辉历程的妇联组织,必将以更强的担当,更有效的作为,带领全区各族各界妇女群众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奋进力量,牢牢把握西藏工作的重点任务,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就一定能描绘新时代西藏新画卷,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西藏篇章的新征程上昂首前行。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