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托克托县大北窑村让土地“活出价值” 使农民“就地生财”

2020-10-12 1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年来,托克托县伍什家镇大北窑村把党建引领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领村民奔小康的重要抓手,立足本村实际,推进土地改良,加快土地流转,让土地“活”起来,让农民“动”起来,探索出了一条“党支部+牧场+农户”的脱贫致富新路子,不仅摘掉了贫困的“穷帽子”,还奔上了小康生活的“快车道”。

大北窑村位于伍什家镇北部,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54亩,共有483户1180人,识别的贫困户就有97户299人,农民仅靠种植粮食作物为生,因为过去耕地全为旱地,收入单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北窑村下定决心要实现脱贫致富,首先从旱地入手,在县政府和伍什家镇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前后投入1200万整村推进、改良旱地,通过种植红柳治理风沙,引进黄河水源,建设和完善灌溉基础设施,改良出了高质量农田。地好了,村民种地也更有劲了,庄家丰收了,农民也乐呵了,日子也更加红火了。

招引优质牧场,激活“乡土人才”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稳定脱贫,激活整村“乡土人才”的活力,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招商引资上持续发力,依托有利地域条件和生态农业种植,引进了优然托克托县牧场5000头奶牛养殖项目。“俺以前自己养奶牛,现在是牧场的挤奶工,一个月工资4000块钱,不仅有五险一金,还有年休假,俺老公也在这上班呐,俺俩一年收入能有个10多万,在县里买了房,买了车,现在生活好了,不仅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还能打工挣钱,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俺们穷人都过上了好日子……”笑容满面的朱海英介绍到。像朱海英这样在牧场打工的“乡土人才”总共有59位,为最大限度发挥“乡土人才”技术才能,牧场根据他们的自身特长分配到饲养员、挤奶员、兽医、清洁员等不同岗位上,还定期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购买了五险一金,享受城镇职工待遇,人均年收入能达到4万元以上。

转型经济作物,发展“订单农业”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引进了牧场之后,考虑到养殖奶牛就需要饲料,于是依托优然托克托县牧场奶牛养殖项目和周边内蒙古美丽草原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肉羊养殖项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手中有了订单,农民种地才不心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为农民提供种子、农耕机械,种植玉米、饲草,牧场则每年免费为农民种植玉米、饲草提供牛羊粪作为天然肥料。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还联合两大牧场提供代收、代运、代销售和代结算的一条龙服务,从而来拉长农业种植产业链,这样一来村民和企业就形成了一个相互依托、共同获益的产销模式,农民的农作物种植和销售有了保障,牧场的饲草料也得到了充足的供应。目前该村种植的3000多亩玉米和饲草料全部销往两大牧场。

加快土地流转,培育“职业农民”

随着牧场的养殖规模扩大,每年的订单不能满足牧场的饲养需求,于是牧场打算承包土地种植饲草,实现部分饲料自给自足,充分保障牛奶的品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联系牧场,商议土地流转相关事宜。在做好农民思想工作的同时,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先试先行,率先土地集中流转,引领村民将改良后的优质农田以450元一亩的均价流转给优然牧场5800亩,让村民取得了261万元收入,让改良后的土地发挥了最大效益。同时为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收益,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与牧场达成协议,提前给村民预支两年的土地租金,并且雇佣本村“种植能手”到流转的地里打工。“现在俺不种地了,俺们的地全部流转给牧场了,俺自己买了拖拉机现在给牧场打工,平常不种地就跑大车,地的租金一年2万多,开拖拉机5万多,跑大车3万多,一年能挣个10来万吧”。这是以前的贫困户张海兵向我们讲述的,如今的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收取租金,而且还能够到自家田地里打工挣钱,即是农民又是工人,实现了“职业农民”的双重身份,还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干事创业的热情。

大北窑村曾经为市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299人,在伍什家镇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强化党建引领,合力攻坚,盘活了集体经济,激活了“潜藏”人才,实现了全部稳定脱贫,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网)

原标题:《托克托县大北窑村让土地“活出价值” 使农民“就地生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