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杠精”到底在杠什么?|防杠精自救手册

2020-10-14 11: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字数3300+|阅读预计需要9min

文|王雪岩(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近日读到刘瑜教授的一篇采访《杠精遍地,败坏公共文化》,她谈到“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温和的人,缺的是温和而意志坚定的人,也不缺理性的人,缺的是理性而有使命感的人。宽容的人肯定也是多数,但是充满激情地捍卫宽容,这听上去就像是悖论”。

就像她说的那样,杠精并不会真的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杠精的极端性情绪、强烈的恨意会让他具有超强的战斗力,而这种战斗的力量,是温和的人很难匹敌的。

有读者曾留言,觉得某些公共媒体平台上言论实在太混乱,太多的恶意,太影响心情,所以希望可以回避网络上的混乱;也有我的一些来访者与我谈到,当他对某些媒体平台上活跃的“战斗者”关注或者交往一段时间后,所引起的内心混乱让他们陷入内心非常冲突、难以平静的状态。

我能告诉他们的只是:在你还没有建立起更强健的自我功能之前,在你还无法独立的思考这个世界存在的状态和独立的选择你的人生道路之前,你可以做的是尽量远离那个人群。

未来你可能会更加有能力避免被他们的仇恨所污染,但你在还没有能力在内心世界与那些强污染性的内容保持距离之前,选择远离是相对低成本的方式。

杠精是怎样产生的

杠精的世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但是每一个杠精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受过伤的灵魂:

也许他们就是曾经被各种虐待的,所以他们更愿意相信他人是恶者。

也许他们从来没有机会体验过被尊重和充满爱意的对待,所以他们并不了解,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还有战斗之外的相处可能。

也许他们在某些机缘之下,偶然发现了让自己成为“斗士”会更有存在的感觉,所以他们用与人战斗来缓解“被忽视、被消亡”的焦虑。

也许他们从小学会的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所以,伤害别人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的手段。

也许他们只是在用“战斗”与他人产生关联,用“战斗”强迫他人与他粘滞在一起,因为他既无法忍受“失联”的孤独,又无法哀悼爱的丧失......

杠精有他们自己的痛苦,但这并不代表他人必然有承载他的伤害性情绪与言论的责任。

也就是说,当你面对一个不断在你的情感中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人的时候,不管那个人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或是网络中的陌生人,你的内在空间都在经历被侵犯的过程,你都有权力拒绝他们对你造成的破坏性影响,最简单的方式是忽略他们的抬杠,不进入他们设定的那个推动双方产生冲突的投射性认同。

生活中遇到杠精,你需要知道

1. 你有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权力

这个在理论中容易理解,但在现实中却很难做到。我常常在私信中接到一些留言,与我谈到在与父母的关系中这种类型的困难,最后常常会问我一句:难道我还能与父母断绝关系吗?

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困难,对很多人来说,与父母(还有象征层面的领导、权威等等)完成内心的分离,保有独立于父母的想法,或者保持自己的选择而并不绝对服从于父母,在他的内心中会感受为对父母的背叛,会有离开父母的强烈的内疚,但留在关系里,又会有太多对于父母控制、伤害的愤怒,会试图攻击(“杠”的来源之一)父母的权威,并进一步引发被惩罚的恐惧和伤害父母的内疚。

事实上,当你不能够确定自己有独立于他人的权力,有保持自己良好内心体验的权力,有拒绝他人期待的权力时,你自己就无法保护自己远离伤害性体验,当你内心积累起太多被伤害的感受时,你自己也就很容易成为一个伤害他人的人。

2. 你需要积累足够多的经验

确信在真诚沟通基础上的冲突并不会带来破坏性影响,恰恰相反,这是建设关系的开始。

很多人的困难在于对冲突的恐惧,所以更习惯于“隐忍”,幻想自己的退让能够换回对方的态度转变,但实际上,对于很多有控制他人、虐待他人倾向的人来说,你的忍会成为他进一步侵犯你的诱饵,因为有这样倾向的人往往缺少共情能力,他们很难在情感中理解自己给别人造成了痛苦,相反,他们会更享受自己控制他人、侵犯他人时的力量感。

你需要学会告诉对方你的底线在哪里,并且清晰的让他知道,他的哪些方式让你感觉被侵犯。如果他不对你放弃这些让你感觉不舒服的方式,你就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当然,很重要的还是你要知道,当你拒绝他的时候,是你在保护你们的关系不被进一步破坏,这样你才能坦然的拒绝他,而不至于被太强烈的内疚所控制。

3. 杠精通常会利用现实对你或他人进行攻击

但再好的利用现实也不代表他在说的是真理,他在说的只不过是他认为的“正确”,而这个“正确”往往是理想化的或是偏执的,你完全可以一笑而过,不必在意他的言辞。

杠精往往在批判的是没有得到“全好”的体验,但这个世界的实际情况是,根本没有“全好”这一回事存在。

所以他利用来攻击的现实往往是真实存在的,这让他的攻击“看起来”很合理,但实际情况是这个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是充满各种冲突与矛盾的,当一个人获得满足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另一个人减少了被满足。

最简单的例子:当你买了便宜货,就意味着卖家减少了利润;当一个婴儿被24小时看护,就意味着妈妈失去了休息;当你纳税为国家做贡献,就意味着你减少了实际收入,但如果每个人都不纳税,我们就又会失去“国家”这个赖以生存的庇护,等等。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完美的解决这些冲突,让所有人都满意呢?至少到目前,还没有出现这个伟大又全能的掌控者。

所以,杠精的批判往往是片面的,他们可以抓住局部的破坏性现实,但是缺少系统、全面理解世界的能力。

在他们的内在世界,还没有发展出处理“复杂性”、“冲突性”的能力,这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还没有接受做为一个人的渺小和有限性,他们还在期待一个理想化的全能掌控者出现,这就可以帮助他取消掉各种冲突性压力,只留下全好或者全坏,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一个“单一”的环境中,不必承受“复杂”带来的焦虑和无能感。

所以,当你面对那些因为理想化幻想破灭而抬杠的人时,也许只需要简单了解到他不过是用这样的方式在表达着他对于无法获得“全好”的失望,以及无法忍受“复杂”的痛苦而已,那是他逃不掉的修行,而你并没有给予他满足的责任和能力,所以你也不必为他的恼火和愤怒而承担什么压力。

每个人自己与世界的和解,终归是在自己的痛苦体验与反复思考中完成的,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都直接给予不了。

4. 真诚、信任、爱、善意是建立安全生存环境所必需的和有效的

但帮助每个人发展出这样的功能,又是极其困难的。

杠精不会使世界变得更好,虽然他们的影响力也不足以把世界变得更糟。但对于遭遇“被扛”的个体来说,一次可能就足以让他们感受到严重的被伤害体验了。

治愈“杠精”的法宝是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宽容与爱,帮助他们在内心世界重建安全与信任的能力,但这远远不是生活中的社交性关系能够提供的。

“被杠”的痛苦,也往往来自被杠精们内心破坏性的情感所污染,代谢这些污染,需要时间和足够有弹性的自我功能,所以人格足够健康的人对自己和他人天然具有强大的治疗能力,但这个人格的健康也来自被足够多的宽容与爱的对待。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一个是,缺少被爱的对待经验,所以无法建立起善意对待他人的能力,无法善意对待他人,导致更多来自他人的厌弃;一个是虽然希望善意对待杠精,但每每被其攻击之后,就与之一起进入敌意性关系,最终无法完成善意的初衷。

爱会让人感受到自己对他人的依恋需要,会让人感受到虚弱。而我们所爱的对象又不可能处于我们完全掌控之下,所以我们为了回避自己的对于依恋失败的焦虑,往往会更容易采用攻击的方式,使我们与所依恋的对象保持距离。

所以,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往往幻想攻击他人是更有力量的,其实很多时候这种攻击的真正来源是对于依恋失败的防御。

对于爱的关系,既便我们都清楚它对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有重大帮助意义的,但是我们还是很困难真的让自己投身于爱的关系中去,不管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对于杠精,当我们无法爱他们时,至少还可以与之保持距离,可以不与他们进入纠缠,忽略他们虽然会让他们感受到不满,但至少可以不必与之重复伤害的过程。

对于杠精和被杠,最重要的一个基础是“不伤害”,然后才有进一步思考和转变的可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