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不饿肚子”到“我要发展”!麻栗坡南油村民用“西畴精神”加油鼓劲

网信文山
2020-10-14 11: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秋,落叶缤纷,田野稻浪。村道两旁的篱笆上,香纯而美丽的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依山而建的村落,在树丛掩映中,在稻田穗浪后,恬静得让人流连。阳光下,村庄披上一层金纱,似一幅没有边框的画,梦幻般美丽。

“你们是从文山来的吧,再过几天可以到我家吃新米啦。今年气候好,风调雨顺,收获很好。”刚到村头,就有村民乐呵呵地朝我们喊道。

走进九月的南油村,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整个村子的活力和欣欣向荣,以及洁净清新的美,深深烙进每个人心里。

1

麻栗坡县麻栗镇南油村小组有农户127户4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143人。全村耕地总面积333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村民收入多靠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

“2016年以前我们村全是土坯房,村内都是泥土路,晴天又是灰尘又是一股牛屎马粪味,雨天路面稀烂,出门就糊一脚泥。村民们也安于这种环境,做一天吃一天,不饿着就行,什么赚钱呀什么发展呀,好像都和我们没关系。”南油村村小组长龙开甲对记者说。

晴通雨阻、土烂泥泞,村子脏乱、村民贫困,安于现状、满足眼前……以前的南油村,少了勃勃生机和美丽灵动。

“条件那么艰难的地方都还有人在呀!”

“那么大的岩子,就用那么原始的工具,他们也有勇气和决心修路呀!”

“我们这里的条件可比他们好多了,如果有他们那种决心和干劲,我们的日子肯定要比现在好多了!”

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面高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近年来,麻栗坡县设立县、乡、村三级宣讲(宣传)平台,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和退休回村老干部、老党员进行宣讲,内容涵盖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特别是将新时代“西畴精神”列为脱贫攻坚扶智扶志教育的重要内容,由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村委会干部、挂钩领导等进村开展宣讲。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等播放新时代“西畴精神”宣传片、人物故事。

观看了村级宣讲平台播放的“西畴精神”纪录片《最后一公里》,看到岩头村村民小组长李华明带领15户人家自筹资金,用10多年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凿通最后一公里进村路的事迹后,让多年来满足于“不饿肚子就好”的南油村群众深深震撼了。追求发展、追求上进、追求更美好生活的种子由此便深深种下。

2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扶贫开发,要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

群众有了“我要发展”意识,一个有凝聚力有带动力的班子就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在县、乡指导下,南油村党委按照基层党组织班子运行规则和配备标准,对南油村党支部和村小组班子进行分析研判,撤换了群众反应较大和履职不力的村干部,村医陆仕娟当选支部书记,致富能人龙开甲当选村小组长,选优配强了村支部和村小组班子。

为加快推进南油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干部带领党员和群众积极争取项目、要项目。通过争取,2017年度麻栗坡县“四位一体”建设试点项目落地南油村小组,项目计划投资4056万元。项目下达后,该村及时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进行宣传动员,充分调动了全体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项目于2017年4月启动实施,2018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一年时间,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和县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在南油惊艳亮相。

“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推动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需要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需要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不懈努力。”

为让村民增收致富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南油村采取“1+N”的方式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党员全覆盖挂钩全村30户贫困户。特别是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补短板工作中,党员主动做到吃亏我先来、“硬骨头”我帮着啃。在党员带头下,全村群众积极参与补短板工作,率先在南油行政村完成了危房清零工作。组织党员和群众到西畴、砚山等地考察巴西菇种植,村干部带头先行先试种植巴西菇。2018年12月,5人共投资50余万元建成占地20余亩的巴西菇种植基地,现已有收益,带动了部分村民进行种植。

党员示范带头、群众积极参与,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村家禽实现圈养,对农户房前屋后、房屋内外环境进行整治,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组建成立南油壮乡文艺队,自编自演《南油明天更美好》《敬酒歌》等10余个文艺节目,全村形成“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人人心存感恩、个个遵守公德、户户增收致富、家家和睦相处、处处体现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

3

“西畴人民在那么艰苦的地方都能闯出一条致富路,我们也一定可以。”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这是南油村干部群众源自心底的共识。

在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下,南油村2018年发展巴西菇大棚种植14个,年产值百万余元。2019年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与云南新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2000亩沃柑种植协议,年产值2000万元。投入资金4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其中20万元入股麻栗坡县云盘种植养殖合作社,按10%的比例进行分红;10万元用于建设蔬菜种植基地,按照10%的比例进行分红;10万元用于新建鱼塘1个,通过出租的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建成扶贫车间1个,主要生产壮家刺绣,采取“扶贫车间+农户”的模式带动就业,2019年带动村民30余人入厂就业。

“到2018年,村里的房子基本都是小洋楼了,进村道路和村内入户路也全部硬化,出去打工的人也更多了,目前全村460多人中在外务工的就有200余人,最少的一天也有80元的收入。尤其是村里巴西菇种植基地建成后,每天都有近30人在基地做工,而且工作不累,老人也可以做,一天一人80元。村里的老人非常高兴,没想到这个年纪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龙开甲告诉记者说。作为村小组长,龙开甲也积极到外面寻找带领村民增收的路子。他带着10来个村民在周边搞建筑,每人每年高的有5万多元收入,低的也有3万余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油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3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7000余元。随着村民开办的农家乐不断增加,以及巴西菇种植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每天我都要在村子里绕两圈,村内道路洁净,路边爬满竹篱笆的藤蔓和藤蔓上各种颜色的小花,让人看着就心情舒畅。入秋后我们村也更美了,你看村子前面这一片金黄的稻谷,是不是让人很踏实。还有村后这一片山,绿树成荫,林子里有各种美味的食用野生菌,如果不是你们来,我已经上山捡菌子去了。爬山捡菌子心情又好又锻炼身体,现在的日子真是好到没法形容了。”64岁的龙彩华是南油村小学的退休教师,退休后在麻栗坡县城买了房子并定居在那里,每次回村都看到村子在不断变化,建设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2015年,龙彩华毅然决然把县城的房子卖了,回到了南油村。

(来源:文山新闻网 记者 曾稆 骆丽)

原标题:《从“不饿肚子”到“我要发展”!麻栗坡南油村民用“西畴精神”加油鼓劲》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