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泾源县公安局五措施推动社区警务走深走实

2020-10-14 22: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年以来,泾源县公安局按照全市公安机关加强和完善基层治安治理“四建四强”工程实施意见,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建立长效推动机制,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城乡社区警务品牌,实现了公安基层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强化顶层设计

保障工作高位推进

由县委政府主导、政法委牵头推进全县社区警务工作,通过顶层规划,制定出台了符合我县实际,职责明确明晰、措施精准高效的《社区警务工作实施意见》。泾源县公安局把社区警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先后召开4次党委会,3次局长办公会研究部署社区警务工作,成立了社区警务工作专班。统筹安排157名民(辅)警包村入户,超过50%的民警和60%的辅警参与一村一警工作,每周进村开展工作,把公安机关的专业优势与各类社会力量有机结合,形成了群众积极参与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制定了社区警务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对社区民警、包村民警(辅警)实行月考核,将年终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挂钩。

聚焦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坚持发挥党建引领在社会治理中的聚合作用,安排社区民警和机关包村民警进入村两委班子担任副支书或主任助理,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参与社区(村)管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力军,实现了社区警务与村委会工作全面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在三个社区建立党员双报到制度,涉及基层社区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由社区民警向社区支部汇报,由社区支部书记召集“吹哨”,社区所辖的单位党员向社区党支部报到,共同参与治理,发挥社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突出力量整合

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整合各方力量,把社区的网格员、警务专干、村干部、护林员、保洁员、城管队员等社会力量全部纳入到警务室,组织参与社区警务工作,发挥基层治安力量,带领群众共建共治,邻里守望,在巡逻防范、法律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命案防控等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行矛盾纠纷分类管理和联动联调化解机制,对求助、纠纷类警情直接由社区民警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司法调解员、群防力量解决,对重大风险由派出所联合乡镇、司法、法庭等单位联合进行化解,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村)、化解在第一时间,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目标。组建义务巡防和网格队伍。在乡村倡导群众开展“我为你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月”活动,发挥已有的“五户一长、十户一长”义务传牌巡防机制,由社区民警、辅警带队,在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开展巡逻防控,目前在全县已建立了15支义务巡防队伍。在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社区民警担任网格长。以网格作为治安防控基础单元,将1名民警和N个辅警、社区工作者、兼职楼长作为每个小区的基础配置。

加强科技支撑

打造智慧便民社区

在三个镇派出所建立了集治安、交通于一体的智能指挥管理平台,在各行村口设立监控点位,做到了精准指挥、快速反应、迅速处置,实现了镜头站岗、鼠标巡逻、数据跑路的智能化警务管理模式。沿用我局研发的“一村一警APP”,将社区民警主要承担采集基础信息、实有人口管理、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等“六项职责任务”通过移动警务终端全部完成。全力打造社区“微警务”。通过组建 “社区微信群”、“警务室微信群”,社区民警每天通过微信群发布辖区治安动态、防范建议、服务信息、办理户籍、身份证需要的手续等等,宣传防电诈、防盗常识、对社区群众行政审批服务、案件查办情况适时告知进度,通过网络延伸警务、延伸公安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

树立典型示范

社区警务亮点纷呈

按照突出特色、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在全县15个警务室里选取集美、新旗、杨岭、惠台和泾河5个警务室作为示范点,在矛盾纠纷调解、社会治安综合积分制、旅游警务等方面,进行工作经验梳理和推广,鼓励积极探索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警务模式,通过全力打造和推进,目前形成了香水派出所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六盘山派出所“六盘义警”队、泾河源派出所服务旅游“1+2+3”工作模式、新民派出所社区警务一点通、兴盛派出所社会治安管理积分制、黄花派出所“庭审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大湾派出所“四心”工作法等“一所一品牌”、“一室一创新”的工作亮点。

原标题:《泾源县公安局五措施推动社区警务走深走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