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市文联成立70周年:文艺家的孵化器也是大家庭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0-10-15 17:3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对我来说,文联就是我的家,今天特别高兴再次‘回家’。”面对台下160余位上海文艺界代表,著名作曲家吕其明饱含深情。

作为一位90岁的“文艺老兵”,吕其明1949年上海解放之时就跟着华东军区文工团进入上海,当时他才19岁。翌年,上海市文联成立。7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文艺小兵”已满头华发,上海文联也迎来了自己的70周年。

2020年10月15日下午,初心•使命•新时代——庆祝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160余位文艺界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初心•使命•新时代——庆祝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70周年座谈会

由巴金等7位老一辈艺术家成立

“70年来,有多少前辈为文联立下了汗马功劳,让上海市文联的工作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定成就。”著名表演艺术家、上海市文联主席奚美娟作为“文联”的一名后辈,在上海市文联成立70周年之际十分感慨,她感谢上海的大环境给了文艺工作者好的文艺创作机会,相信“依靠”上海的文艺工作者,未来还将创造出更好的文艺作品。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由夏衍、巴金、于伶、贺绿汀、冯雪峰、梅兰芳、周信芳等7位老一辈文艺家发起创立。

1950年7月24日,上海市第一届“文代会”在解放剧场隆重召开。陈毅市长充满激情的报告,给上海文艺家以极大的鼓舞。

7月29日,大会最后一天,“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宣告成立。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界人民团体,上海文联号召全市文艺家遵循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更紧密地团结、更勇敢地创造”投身改天换地的历史洪流。

上海市文联成立70年来,已建立了15个专家协会、拥有18415名文艺家会员,16个区文联实现全覆盖,有着具有60年悠久历史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30年历史的“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以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上海美术大展、上海书法篆刻大展、金秋诗会等一批上海文化品牌项目。

在“百花齐放”文艺方针指引下,上海文艺家深入生活,汲取营养,潜心创作,推陈出新,一大批闪耀着“人民艺术光彩”的文艺作品赢得无数观众的喜爱。

“‘文联’的前70年,已经告诉了我们,未来应该怎样走。”站在70周年的起点上,谈及上海市文联的未来,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表示,首先,创新永远是海派文化的内核,文联未来将依旧坚持在各文艺领域的艺术创新;第二,“后浪推前浪”,上海市文联成立之初,就是文艺青年的主战场,“上海之春” “白玉兰奖”,都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年轻艺术家,众多年轻艺术家在这片土地迸发活力;第三是“海纳百川”,上海作为海派文化发祥地,一直是兼容并包的,南下北上的文艺工作者汇聚在这里,共同打造文艺精品。

为庆贺上海市文联成立70周年,画家张培础、张渭人、奚文渊携手创作了中国画《七贤共襄》,画作展现了7位老一辈文艺家发起创立上海市文联的场景。

文艺家深情回顾文联“大家庭”故事

“从上世纪50年代上海市文联成立到现在,我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文联是艺术家温馨的家,它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始终为会员服务,帮助我们创造优秀作品。”吕其明与上海市文联结下几十年的不解之缘,对他而言,人生的几个重要时刻,都与文联密切相关。

70年来,上海市文联为会员们提供了各种创作平台和崭露头角的机会。身为文联的会员,不少人都能讲出几段和文联的故事,每个人的经历,又像一颗果子,结在上海市文联这棵树上,让70年的这棵大树硕果累累。

吕其明至今清楚地记得,《红旗颂》的创作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时刻,这部作品创作源于上海市文联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1965年3月,在上海音协的一次党组会上,大家对 “上海之春”的初选节目作了研究,认为歌颂祖国和人民、歌颂党和人民军队的作品还应加强。会上一致决定,由吕其明赶写第一部作品,并起名《红旗颂》。

当时距离“上海之春”开幕只有2个月。时间短,任务重,36岁的吕其明顿感压力。但他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于是毅然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

1965年5月,在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著名指挥家陈传熙先生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管乐团联合首演《红旗颂》,受到热烈欢迎。

回首往事,吕其明感慨,“若是没有文联,没有音协、没有‘上海之春’为我提供良好的机遇以及创作条件,如果没有前辈们的信任、鼓励和促进,就不可能有《红旗颂》。”

去年5月26日,上海市文联等单位主办了“再现上海解放前夜”——上海文艺界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当天,老中青各门类艺术家百余人淋着雨,与数千群众共同合唱《歌唱祖国》,大家热情高涨。90岁的吕其明身临现场,再次重温了70年前,自己跟随所在的华东军区文工团进入上海的那一刻。

“我觉得,文联组织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让我们铭记幸福来之不易,同时激发创作灵感,更好地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抒写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对于舞蹈家黄豆豆,上海市文联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1989年,12岁的黄豆豆从浙江老家考入位于上海西郊的舞蹈学校。当时舞蹈学校周边几乎没有旅馆,陪黄豆豆来沪的母亲无处可住,最后在上海文艺界朋友的帮助下,联系到上海文联的大院里一家既干净、又便宜的招待所。

黄豆豆还记得31年前踏进文联大院的那一刻,母亲一手拉着他,一手拖着行李。墙上挂满了文艺家协会的牌子,在密密麻麻的牌匾中,黄豆豆一眼看到了“上海市舞蹈家协会”的牌子,“就在那一瞬间,我小小的心中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愿望——我要努力学习,早日争取加入舞协,成为上海文联的一员。”

几年以后,黄豆豆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市文联、市舞协举办的许多文艺活动,迅速成长起来。1993年的“上海之春”,他们全班同学共同表演了舞蹈《海燕》,荣获集体表演三等奖。1994年的秋天,黄豆豆与所有参加“桃李杯”的同学们一起,光荣地加入了上海市舞蹈家协会。

2005年,黄豆豆又加入了市文联发起成立的“艺联”,去年又升级为“新艺联”。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市文联倡议、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群起抗疫。大年初二,“新艺联”就在微信群里发出了“云”录制抗疫歌曲的倡议,得到了众多会员的踊跃参与。大家编曲的编曲、歌唱的歌唱、录制的录制、发送的发送,还有后期音编、视频制作等等……就这样,一道道的工序在“自行居家隔离”的状态下得以实现,歌曲飞到了千家万户,飞到了抗疫战士的身边。

“文联、艺联、新艺联,我们庆祝的是过去,谋划的是现在,奋斗的是新时代。在这个大家庭,在这个新时代,许许多多文艺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大家像亲人一样在一起,像家人一样关心着这个大家庭。”黄豆豆深情地说。

为庆贺上海市文联成立70周年,画家张培础、张渭人、奚文渊携手创作了中国画《七贤共襄》,钤印系韩天衡所作。画作展现了夏衍、巴金、于伶、贺绿汀、冯雪峰、梅兰芳、周信芳等7位老一辈文艺家发起创立上海市文联的场景。

座谈会后,庆祝上海市文联成立70周年主题展演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举行。整场演出名家荟萃,表演精湛,以回顾视频和现场演绎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呈现了上海文艺界繁荣发展、人才辈出的光辉历程。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