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决胜全面小康】决胜在即! 宁乡全市正齐心协力、奋力冲刺,聚势攻下最后的贫困堡垒!

2020-10-16 15: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鱼肥虾壮、稻谷金黄、瓜果飘香

……

秋日的楚沩大地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浸润着丰收的喜悦

分外令人沉醉

又是一年收获季

回望砥砺奋进的脱贫攻坚之路

宁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通过坚持精准方略

强化责任、工作、政策“三落实”

赢来了累累硕果

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31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52633名贫困人口已脱贫,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97%,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突破。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考场上,宁乡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众志成城,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齐心攻坚

汇聚脱贫攻坚澎湃合力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

“脱贫攻坚是检验政治忠诚、发展成效、人民立场的试金石,是彰显初心使命的考试卷、发扬斗争精神的主战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关口,更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在9月21日召开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6次(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于新凡向全市各级各部门发出铿锵号令,要求大家保持拼劲韧劲,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全力以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为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攻坚合力,我市按照“五级书记抓精准扶贫”的要求,构建了市乡村三级书记直接抓、部门行业齐心扶、后盾单位尽力帮、党员干部结对包的帮扶格局。同时,明确要求班子领导带头联村,全市市直单位包村进行指导帮扶、协助解困。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个贫困村的“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均精中选优。

目前,全市共派出268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共19361名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开展排忧解难济困、入户政策宣讲、扶贫手册填写、助推农产品销售,并因户因人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规划。

▲一场场屋场夜话拉近了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的心。资料图片

“种红薯的效益不错,今年准备扩大规模。”“去年茶叶效益不错,今年要多种一些。”……7月14日,在市人民医院主题党日活动走进黄材镇月山村“我是宁乡人、我为宁乡好”结对帮扶话脱贫“屋场夜话”活动现场。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很是热闹,村里的产业发展规划也落到了实处。

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坐在一起,用宁乡“土话”聊家长里短,谈田头村事,讲惠民政策,情意浓浓。今年7月份以来,我市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在全市29个乡镇(街道)268个村(社区)陆续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驻村、结对帮扶干部召开“屋场夜话”会,倾听贫困户的心声和诉求,回应在场群众提出的问题,与群众面对面促膝谈心谋发展。

一场场氛围热烈的“屋场夜话”会打通了宣传、教育、服务、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会发展呈现一派和谐景象。

▲“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微心愿”认领志愿服务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幸福来得太突然,有了鹅棚我可以养鹅啦!谢谢你们帮我实现心愿。”5月6日,坝塘镇卫生院的15名党员志愿者帮助麻田村长新十组贫困户刘中华搭建了1.5亩竹篱笆鹅棚。看着崭新的鹅棚,刘中华脸上笑开了花。

一个个“微心愿”,承载着贫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小小期待。今年5月,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精准扶贫收官之年推出“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微心愿”认领志愿服务活动20170个“微心愿”,一个月时间全部被认领,全部被实现,贫困群众的心暖了、情近了,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当前,按照市委、市政府擘画的蓝图与精准路径,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全力以赴,汇聚起了最澎湃的脱贫攻坚合力。

精准施策

全力造血拔穷根稳成效

金秋时节,流水淙淙,向阳河畔,瓜果飘香。9月4日,在横市镇合金村胡建国的种植基地里,记者看到艳红的朝天椒蓬勃生长,一只只青皮的柚子挂满枝头,散养的鸡鸭在林下漫步。“看,这些柚子个大皮薄,都是上等品呢!今年猕猴桃也丰收了,可获30000多公斤吧!”胡建国查看着柚子长势,乐得合不拢嘴。胡建国告诉记者,今年收入预计能超过40万元。

采访中,记者得知胡建国小时候不幸被撞伤了右脚,至今仍需拄着拐杖才能行走。由于胡建国和爱人都是肢体残疾,劳动能力缺失,夫妻俩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胡建国瞄准了时兴的猕猴桃、辣椒种植,在驻村第一书记熊正洪的帮扶下成立了长沙凤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熊正洪还多方奔走,为胡建国争取到政府小额贴息贷款4万元,争取到市卫健局“三结合”经费1万元,争取市财政局等单位领导上门调研和给予政策支持,帮助胡建国全力发展猕猴桃、辣椒产业。2018年,胡建国纯收入达20余万元。2019年,胡建国被评为宁乡市“脱贫攻坚典型”。

胡建国的故事,只是我市发展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一幕幕产业发展故事,奏响了精准扶贫最强音,也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搭乘扶贫产业“专列”,驶向小康梦想。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地区不同,扶贫对象不一样,工作方法也应当不一样。脱贫攻坚过程中,我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脱贫的长久之计和根本之策。通过优化产业扶贫项目铺排和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目前铺排产业扶贫项目158个(包括省定贫困村项目),覆盖贫困户19285户。

▲扶贫集市现场。资料图片

“腊肉、蜂蜜、猕猴桃酒等都是山里贫困户自产的,欢迎大家来品尝、购买!”7月5日,“龙腾盛世·欢乐楚沩”宁乡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之扶贫集市在长沙方特主题乐园门口开市。

当天现场共设置100余个农副产品销售展位,来自全市29个乡镇(街道)、宁乡对口帮扶的龙山县和新化县,以及火辣辣食品等企业参展,售卖产品包括贫困户自产农副产品、各类农业合作社以及扶贫车间生产的农副产品等,品种达300余种,当天实现销售收入150余万元。

▲扶贫集市现场,扶贫干部正在向市民推荐贫困户自产的农副产品。李向 摄

为打通生产与销售的渠道,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我市将消费扶贫作为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记者获悉,目前我市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优先采购扶贫产品。今年以来,全市通过食堂采购、重大节日工会团购、组织消费扶贫主题日销售、发动职工日常认购等方式购买农产品,消费扶贫额已突破7100万元,带动4万余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除了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我市还以发展扶贫车间为突破口,积极引导企业到乡村创建扶贫车间,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同时,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滴灌式”扶贫、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措施,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提升贫困户获得感的若干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

如今,在扶贫干部的贴心帮扶下、在好政策的精准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摘帽脱贫,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个个喜笑颜开。

“志”“智”双扶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以前总觉得脱贫遥遥无期,没有信心,多亏了叶书记不断鼓励和关心,介绍我到扶贫车间来上班,能挣到140元一天!”9月13日,横市镇界头村脱贫群众陈加良正在长沙藕塘农业有限公司清扫车间。陈加良一边忙活一边告诉记者,扶贫干部的关心,增强了他脱贫致富的志气与信心。“今年,我还种了4亩水稻,养了2头花猪,同时还包了十来亩烟叶采摘,注定是个丰收年。”说起今年的收获,陈加良脸上溢满笑容。

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叶斌坚持做好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情感沟通工作,并积极为他们推荐工作,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推动其增收致富。2019年,界头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53户,其中自助发展产业20户,“四跟四走”发展产业33户。

扶贫先扶“志”

如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志气

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我市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从激发脱贫意愿、增强脱贫信心、焕发新风正气等方面入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增强贫困群众底气、激发贫困群众志气。特别是广大帮扶干部,积极融入贫困群众之中,通过心贴心的服务,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同时把信心和志气送到贫困群众心坎上,引导他们铆足精气神,立志拔穷根。

榜样就是力量,榜样就是旗帜。我市2018年、2019年精心组织和开展两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脱贫典型评选,按照基层推荐、资格联审、专家评审、宣讲培训等程序,确定脱贫典型。精心组织“脱贫之星”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将脱贫典型的奋斗精神真正影响到村、传达到户,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斗志和勇气。

同时,积极评选“最美扶贫人”彰显扶贫榜样力量。2018年从全市范围评选表彰100名工作作风扎实、工作成效突出的“最美扶贫人”,激励干部向先进看齐,以最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脱贫攻坚事业。

乘风破浪,决胜在即。越到关键期,越要加油干。当前,全市上下正齐心协力、奋力冲刺,聚势攻下最后的贫困堡垒。

原标题:《【决胜全面小康】决胜在即! 宁乡全市正齐心协力、奋力冲刺,聚势攻下最后的贫困堡垒!》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